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应用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中是一个新课题,在分析论述组织公民行为的基本概念及涵义的基础上,讨论了组织公民行为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提高馆员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影响和作用,认为要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重视馆员的组织公民行为,提出了激发馆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组织公民行为(OCB)是普遍存在于组织中而又被忽略的重要行为,它对组织和个人提高工作成绩都有重要的作用。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了OCB时图书馆读者服务及人员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组织公民行为是描述那些无法用奖惩系统来评定,但能够提高组织效能的员工角色外行为.根据知识共享活动的特点,从组织公民行为视角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AMOS软件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验证.研究发现:能够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因素中,工作满意和心理资本不能直接对知识共享产生正向影响;信任与组织承诺对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有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对组织承诺和信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图书馆职业精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从组织公民行为角度,找到了探讨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新基点,提出了"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图书馆职业精神";这种实实在在的图书馆职业精神有别于目前热议的图书馆职业精神高论。  相似文献   

6.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正因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又是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利,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名誉权的伤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组织公民行为(OCB)的概念、内涵入手,论述了图书馆管理引入OCB理论的必要性,认为应当重视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努力建立促使OCB勃发的机制,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图书馆运作效能和办馆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正因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又是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利,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名誉权的伤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区中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对于促进社区成员自发、自愿的参与和贡献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是促进虚拟社区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相关文献构建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从虚拟社区使用者收集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感觉、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因子对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个体特征因子通过信任因素对虚拟社区感觉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闻侵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侵权是指新闻行为主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荣誉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而狭义的新闻侵权专指新闻行为主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侵害行为。本文特指后者。  相似文献   

1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井水 《图书馆建设》2012,(11):61-65
图书馆2.0时代馆员心理契约有了新的内涵。通过对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员的实证调研可知,影响馆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变量包括组织支持感、领导一成员交换关系、组织政治行为和个体认知差异。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构建馆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嵌套模型,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组织支持感,合理利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减少组织公民政治行为,满足馆员个性化心理需求,重建馆员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建立了由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并描述了这一平台在公民政治参与系统中的作用与运行机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是公民政治参与系统中最关键的序参量,它起到类似于“三极管”放大器的作用,对公民的意见流和行为流进行放大与整流,为公民有效、有序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合档案馆是否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决这一现实未有回应.从法理上分析,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综合档案馆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实施的档案开放利用行为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且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均属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范畴,因此,可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救济制度的设计来构建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大类,其中行政救济包括投诉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5.
蔡桢  李新华 《新闻传播》2013,(12):140+142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成为网络谣言的载体,并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目前集中开展的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引起人们的反思,打击网络犯罪应遵循哪些法律依据,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如何保证,如何在治理网络谣言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之间进行合理平衡,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24日,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付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文名曝光公民不诚信行为,50名使用假身份证参加考试的公民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部分数字被公布,湖南省公民信息管理局依法将行政处罚和违纪处理决定记录到公民个人信用档案并保存7年。据悉,实名曝光公民不诚信行为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7.
档案治理不仅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在研究档案治理的体系建构和制度保障的过程中,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为切入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为切入点,结合档案工作自身的保密性,剖析档案治理中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的路径,进而明确档案治理视域下法律规制的价值导向与逻辑起点,为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公民知情权的侵害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如何规范司法行为,保障有序诉讼,如何规范信息公开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减少诉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的兴起颠覆了原有新闻传播的生产方式,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本文从公民记者角度出发,在厘清现阶段公民记者的参与式传播行为特点的同时,审视公民新闻记者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探究公民记者良性发展的路径,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主体,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和隐私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