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编修广播电视志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修地方志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新编地方志的工作。50年代,毛泽东同志倡议编修地方志。60年代,中央有关部门曾提出了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意见。80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方向。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发出《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1987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地方志编委会成立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和要求,明确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具有"资政、教化、存史"之功能,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历代编纂和保存下来的地方志,记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历史足迹,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世修志,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是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蓬勃兴起的.我省新编地方志工作,自1983年底成立省地方志编委会并开展工作以来,已经走过十四年不平凡的历程.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出版各级各类志书一千余种,约六亿多字.地市县志书近90种,这两级志书编修任务已经完成90%,位居全国前列.由98个分册组成的《江西省志》丛书已出版近30个分册,加上正在出版印刷之中和已经定稿即将付印出版的,约40余个分册.在努力完成编修省、地(市)、县三级志书这一主体工程的同时,还编纂出版了各类部门志、厂矿志、山水志、乡镇志及地方综合年鉴达800余种,这是我省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正式把地方志编纂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方志编修工作,告别了以往政令不通、编修不规范的状况,从此修志工作,有了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和法律依据.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把编纂地方志书的工作,纳入了工作计划之中.使全国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迎来了全面展开第二轮修志的大好形势.论述了地方科技志的特征、功能,从其蕴藏的价值出发,探讨了积极开发地方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编纂新方志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2007年7月,凌海市成立了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机构设在市档案局,具体业务由市档案局来承担和完成.随着编修新方志工作的广泛开展,档案与编修史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延绵不绝,编修地方志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盛世修志,全国已经开创了一个在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新时代。方志基本知识 (一)方志的名称和简史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一种记载一个地方古今综合情况的志书。所谓一个地方,古代是指省、府、州、县、乡、里、镇等,现在指的是省、市、地区、县、镇等。所谓古今综合情况,是指这个地方的建置沿革、疆域地理,以及这个地方的古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情、风俗、人物、名胜、古迹、遗闻、轶事等等。所谓志书可以说是记载人、事、物的书。由于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古今综合情况的书,  相似文献   

6.
谈北京档案志的编修工作祝力军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盛世修志,乱世筑墙”。八十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部陆续开始了新的方志编修工作。档案事业是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编修地方志活动,历十数年之久,随着新  相似文献   

8.
王悦 《兰台内外》2009,(5):63-63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编修新方志的目的同样也不仅仅在于存史,更在于资治与教化,在于发挥志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修地方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是我国学术工作的一个好的传统。地方志不仅可以为历史研究、科学研究等提供和积累史料,而且对国家各项工作的查考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地方志作为乡土教材,用以教育群众也是很有意义的。 自从一九五七年原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中提出编写地方志的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共收录1949年以前编修的历代地方志8200多种,是国内外收录最全的一部中国地方志综合性目录.自该书1985年1月出版10多年来,我们在整理研究旧方志和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收的山东省的旧方志30种.今条述于后,以供研究者使用和<联合目录>再版增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修志与档案     
邓明 《档案》2008,(6):15-17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几千年来优良的文化传统,编修地方志离不开档案资料。因此,自先秦编纂《禹贡》起,到汉晋编纂地志、隋唐编纂图经、宋元以降编纂方志,乃至当今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修志就与档案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地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这就要海量搜集资料,经过考订编纂成志,而在海量的资料中档案资料成为首选,因为它们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2.
3月19日上午,《黑龙江省志·档案志》续志编修培训会在省档案局二楼会议室召开。省档案局局长齐秀娟、副局长梁尔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建勋、省直指导处处长侯明、编纂处处长朱丹、编纂处主任科员韩明武以及省档案局8名修志人员参加了会议。齐秀娟局长、袁建勋副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侯明处长作了专题培训。会议由省档案局副局长梁尔东主持。袁建勋副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省地方志办公室修志工作基本概况,并从编修地方志工作的角度,对档案志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我国煤炭系统一部大型志书——《中国煤炭志》诞生了。这部共30卷, 3 00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是由我国煤炭行业领导主持,《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它历时十载,终于在1999年9月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全部出版,真是可喜可贺! ——志体的拓展和创新 我国以往编修的志书大多为地方志。地方志的编修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而对于各行各业纵向管理的内容则不易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志是系统记载全行业或产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志书。行业志的内容和体例与地方志既有联…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探讨编修地方志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对于志书的编纂和内容的选择,对于提高志书的价值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地方志与档案概念内涵异同地方志与档案的概念内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划为范围,记载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资料性著述。《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的定义作了进一步阐述,将其界定为全面系统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方志编写工作正在全国绝大部分市县内大规模地展开。仅我省就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县已经或陆续开展了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鸡西、虎林、嫩江、呼玛等市县写出初稿,这是建国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地方志编写活动。在配合地方志编写过程中,国家图书馆、省、市、地、县图书馆以及大专院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通过一些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编写地方志同志们的体会,可以这样说,没有图书馆提供地方文献资料,没有图书馆的紧密配合,地方志的编写工作至少是不能顺利进行的。为了在地方志编写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使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焱 《山东档案》2005,(1):32-33
我国第一届新方志的编修工作历经20年已接近尾声,但有些志书编修单位在修志主体工程告竣之后,对修志过程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原始资料分散在编修员手中,有的散存在不同的地方,既没有将志稿资料整理归档,也没有将未编用的志余资料分门别类,整理立卷,从而影响了地方志资料的保存和利用。目 前 ,第 二 届 修 志 工 作 刚 刚 开 始 ,在 这 关 键 时期,强调志书出版后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归档的工作 至 关 重 要 。 一、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 前 ,大 多 数 单 位 对 资 料 管 理 工 作 是 比 较重 视 的 ,但 也 …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极其重视继承我国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在主持全国编纂社会主义时代新地方志的实践中,曾三同志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编纂社会主义时代新地方志的思想和观点,并推动新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地方志的编修历史,重要作用及使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对几部重点地方志工具书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山东档案》2012,(3):66-66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档案局秉承存史资政、传承文明的工作理念,坚持服务经济中心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史志编修和地情编研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大批工作成果。在2012年全市地方志工作成果评比中,我区参评的七部志鉴成果均获奖,走在了各区市前列,其中《城阳镇志》《城阳公路志》获得优秀地方志成果特等奖,《流亭街道志》获得一等奖,《河套街道志》《上马  相似文献   

20.
邢怒海 《兰台世界》2011,(12):13-14
焦作古称怀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乾隆年间重修《怀庆府志》,其书纲目清晰、内容宏富、体例齐备、保存完整,在全国地方志中也是不多见,同时在编写体例、编修内容等方面推陈出新,多有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