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章蓉 《东南传播》2011,(9):128-130
微博作为新媒体中最具大众化的代表,不断影响着并建构着社会大众文化及其传播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微博的语言、传播特点,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等内容,从文化建构与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在大众传播领域微博对文化语言、流行文化、媒介文化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形式向我们传递信息,对社会新秩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从传统单一的文字语言建构的特点对比、微博的传播特性、舆论监督与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新媒体时代微博图片在构建社会新秩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4.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5.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何梅  沈晓晓 《新闻世界》2014,(6):174-176
新媒体的崛起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革,受到冲击的电视新闻业纷纷做出改变寻求转型,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头条新闻微博是新浪微博中粉丝量最多的综合新闻资讯类微博,它所发布的含新闻视频的微博整合多家新旧媒体报道,全面、即时、动态更新,是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代表之一。本文整理了头条新闻2013年8月的微博,分析其新闻视频的来源构成以及融合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众多自媒体中,微博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快捷性、草根性受到网友的青睐。本文针对网络传播中的媒体参与现象,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探究微博带来的媒体网络参与、观念变通及其影响结果 ,探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高媒体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有助于社会媒体以及公众能够有科学的视角和行动参与,为网络传播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积极氛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第2个十年,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它们在竞争中互促互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现代新闻的发展史。本文以微博在"两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中的成功报道以及对一些社会事件的作用等为例,分析传统媒体和微博的互促互进的关系,重点从各个角度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同时针对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对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前瞻.主要涉及政务微博的基本现状、政务微博的政府治理功能、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与舆论影响、政务微博的管理,以及政务微博的发展等内容.研究结论显示,现有的文章多为现状的描述以及案例的介绍,而深入探讨政务微博新媒体对政府公共服务转型影响的理论文章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是事实信息重要的载体,它以微信、微博、各种App等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新媒体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可分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而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社会教育的传播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重要作用。本篇文章分析了传统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弊端,探讨了发展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的必要性,同时,为构建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2):51-55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芦山地震搜狐微直播中活跃账号发布的微博进行统计,以账号类型、微博数量、首发时间、符号类型和微博内容为维度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在微博语境下,微直播对于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的新特点,考察微博作为新媒介对公益传播的新影响,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手段的融合及转型。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正式运营至今,微博在受众参与、议题设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给微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微博自身的传播模式和风格定位也在变化革新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娱乐化倾向。本文选取2010至2015年微博年度热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解读,探讨微博话语中的娱乐化倾向。通过分析发现,娱乐性话语已逐步成为微博传播中的主导话语,微博热词使用者和微博媒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征与微博娱乐化倾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话语使用者呈现出的低年龄、低学历、学生化等结构特征,使其更易关注娱乐和社会类话题;微博媒介自身的风格定位和传播策略又影响着受众关注的话题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样本的内容分析更加清晰地展示微博的娱乐化趋势,力求为新媒体发展中的娱乐化倾向研究做出贡献和参考,也给新媒体自身及受众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9):69-73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大众媒体产生并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流行、网络的高速传播更是促进了手机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手机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非常强大的信息互通性等特点,不仅拥有更强大的通信功能,还搭建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其信息实时传播拉近了受众的距离,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传播生态和受众信息反馈方式。本文以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平台为例,分析手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特征及其导向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倡导手机新媒体多传播正效应正能量的信息,提高全民媒介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佳 《东南传播》2010,(8):60-62
微博由于其技术上的突破,使得其"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形势迅速发展。微博作为新生的媒介形式,其自身的特征以及其传播模式都有别于传统媒体。本文在对其传播模式以及特征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当前网络语境下微博的传播主体和传播特质等多个角度的分析,利用长尾理论对微博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并为当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成长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政府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广州公安”“莞香花开”和“广东共青团”的传播行为和特点,发现三个政务微博的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为主,以解释、沟通、引导为目的的内容为数有限,对微博评论的回复率较低.笔者认为,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对原有的官民沟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展示的是当前社会政府与民众的一种“微关系”,政务微博是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并积极打造的一个“关系场域”.研究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中政府需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政务微博运营应当利用新媒体特性畅通民众言路,积极营造畅通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建构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新媒体为主流媒体的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平台,主流媒体公益广告传播与新媒体融合,能够让受众在互动中接受公益广告的人文观念,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带来优秀创意的不断突破。  相似文献   

17.
韩孟洁 《新闻传播》2023,(18):41-4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微博的普及,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等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表达立场和观点,社会现实能被微博舆情有力地展现出来。本篇论文主要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以“江歌案”的一审这起突发的有影响的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人工收集新浪微博中关于此事件的300个用户之间的转发关系,以0-1矩阵的形式输入Excel表格中,再导入Ucinet软件中,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图,根据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的整体分析,再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来研究以“江歌案”的一审为代表的微博舆情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微博舆情传播的影响,比如运用小团体、K-核、网络密度等指标综合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当事人、名人、法律用户等在整个微博舆情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控制,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其平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微博,无疑成为新媒体中传播速度最快、信息渠道最广、网友互动最多的介质。面对微博的迅速崛起与扩张,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如何寻找对策,充分挖掘、运用微博的信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三峡日报通过整合微博资源,与广大博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地把微博资源优势转化为报纸的竞争力优势,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有效融合与对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一、开设同城微博专栏,搭建博友互动平台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参与性、时效性。目前拥有3亿多用户的新浪微博,更是把互动性、参与性、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它以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荣婷  刘怡 《新闻记者》2012,(9):72-76
本文基于首届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论坛的主题"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围绕"新媒体对社会究竟带来怎样的改变"、"新媒体与公共政策"、"新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微博和中国社会"、"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互联网的监管与立法"等重点话题进行深入评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新媒体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20.
王静怡 《东南传播》2014,(7):107-109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其议程设置特点必然有别于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中有关议程设置的理论在微博中是否适用同样值得探究。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近日新浪微博中的热门事件作为主要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了解微博这一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并且掌握微博的议程设置特点及其不足,为规范公众的网络行为,以及微博行使其舆论导向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