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任胜利  祖广安 《编辑学报》2004,16(4):303-305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长及学科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1990—1992年为创刊的高峰期(每年新创刊16种),并且我国各学科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与我国SCI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呈比例关系。认为目前我国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期刊普遍较低的国际显示度和论文引用中的“马太效应”,是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SCI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比较SCI和CST-PCD收录论文的变化趋势。2000年SCI收录期刊刊出我国科技论文3万1 040篇,其后逐年上升,到2009年增加到12万6 249篇,增加了306.73%,较同期CSTPCD收录期刊刊出的我国论文增加百分比(190.20%)高出116.53百分点。10年来,SCI期刊收录的中国论文的几何平均增长速度为16.86%,CSTPCD的几何平均增长速度为11.24%;发表在SCI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影响因子≤2的论文数平均为72.21%,≤3平均为85.42%。10年来,我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中国论文数量逐年上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CSTPCD,但其影响力有限。要区别对待SCI期刊,控制在影响因子≤3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鼓励在>5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者对发表SCI论文有巨大的需求,但目前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数量较少,且总体水平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将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根据语种和论文作者的国籍进行分类后发现:甲类期刊(以中文刊载的论文大于50%)和乙类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至少50%来自中国,且至少50%的论文以英文形式发表)学术水平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2001—2011年期间变化不大;但乙类期刊是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中的绝大多数。丙类期刊(其刊载的论文至少50%是以英文发表的,且至少50%的论文第一作者为非中国作者)引用指数(JCS)逐年上升,上升幅度明显,2011年超过国际平均水平。说明通过改变语种不能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在这3类期刊中,丙类年刊均载文量最低,为117.27篇/刊,2007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甚至降至91.07篇/刊。中国被SCI-E收录的期刊数量少,与国内发表SCI论文的巨大需求,以及中国期刊走上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学术影响力的需求差距甚远,的确有必要创办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但是在此过程中,有必要慎重评价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PED)2013年7月被SCI收录,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一份被SCI收录的中英文版石油科技期刊,也是唯一一份被SCI和E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中国石油科技期刊。文章阐述PED进入SCI的申请历程。认为中英文版办刊模式不仅符合当今国情,而且在国内期刊普遍国际化发展过渡时期,是大多数期刊国际化发展最容易操作采纳的办刊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创办英文版—利用出版集团期刊平台全球发行—通过所建立的英文版期刊交流平台加速国际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长及学科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各学科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与SCI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呈比例关系。目前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期刊普遍较低的国际显示度和论文引用中的“马太效应”,是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英文版期刊翻译、编辑、出版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谈如何加快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通过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中被检索和被引证的演变情况,发现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低,被SCI光盘版收录的期刊数逐年递减,与科技论文被收录的数量上升相反。探讨了如何加快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即学术水平的提高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关键,丰富的英文信息和高水平的编辑加工质量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前提,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及现代化的编辑工具是中国科技期刊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00—2009年国内12所较有影响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论文被引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内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方向、科研实力和科技影响力。方法:从发文数量、学科分布、发表期刊和被引情况4方面对1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近10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文数量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最高,中药学论文最多,并以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论文最多。2006年以后各院校发文呈快速增长趋势。发文期刊多为中国出版的SCI收录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3.04。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较少。1篇发表在Lancet上,影响因子最高,为30.758。结论:国内中医药院校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虽呈上升态势,但明显比西医院校低。应加大中医药院校优势学科的培育力度,加强研究生和教师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了解SCI的特点、定位、投稿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定位及实现策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向飒 《编辑之友》2003,(2):59-61
一、我国科技成果发表现状近年来,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家也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原创性研究,科研立题、研究思路和论文质量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期刊有8700多种,年总发行量在25亿册左右。其中,科技期刊有4600多种,无论从规模上、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跃居世界前列。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2000年《SCI》共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30499篇,位列世界第8;《EI》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1399…  相似文献   

9.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王强  张凤莲 《编辑学报》2002,14(Z1):12-14
为了提高期刊的质量,争取早日被SCI收录,对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创刊6年来刊文作者的地域分布及论文引用文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内作者仍是主要的作者群,但近年来校外作者特别是国外作者的论文比例有所增加;每篇论文引用文献的平均数量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6.9篇增加到2001年的13.4篇,并且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提出,在创办高水平科技期刊过程中应主动向国际著名专家约稿,并努力实现期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秦娟  王琳 《青年记者》2012,(20):92-93
根据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发表SCI论文14.84万篇,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21次,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较薄弱.2010年SCI发布数据显示,中国被收录期刊138种,仅占总数的1.7%,远落后于美国(2697种),其平均影响因子0.904,平均总被引用898次,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2.014和4294次.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期刊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进入SCI的期刊逐年增加,到2003年底止,SCI-E在收的中国科技期刊共计75种,在2002年JCR中有影响因子等指标的期刊共计64种,2001至2003年起开始收录的11种期刊暂无影响因子。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上呈连年上升,1999年以前没有影响因子达到1的期刊,2000年仅有1种期刊影响因子刚好达到1,2001年则有2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最高的为2.102,2002年则有6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最高的为2.532;  相似文献   

12.
以“唯SCI”“唯论文”为突出表现的“四唯”倾向导致的学术和出版生态异化直接威胁到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基于全国16所省属农业高校2006—202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就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期刊科技论文篇数而言,各农业高校间的关系没有规律,其每年的总论文收录数基本平稳在1.9万篇左右;就国外SCI论文收录的论文篇数而言,各农业高校间呈密切的关系,且呈极显著的正强相关(P<0.01),其总论文收录数逐年呈指数级增加;随着各高校SCI源期刊论文发表数的迅速增加,中文期刊的论文发表数没有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说明随着SCI在各类评价体系中指挥棒作用加强,中文期刊稿源相对减少,尤其表明国内优质论文外流现象非常严重。被异化了的SCI,既偏离了科技期刊学术传播的本位,也给中文科技期刊的有序良性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政府、高校及办刊人都应当直面问题,探索解决之道,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升以农业高校学报为代表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SCI收录安徽大学学术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数据来源为依据,针对检索到的2005-2007年安徽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896篇,从论文数量、论文年代分布、刊载期刊的出版国别、出版语种、收录次数、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提出了提高SCI收录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Web JCR数据库的检索与评价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网络版《期刊引文报告》Web JCR数据库的概况、检索功能与特点,调查、统计、分析、评价了2003年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的状况,就我国科技成果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提出建议,即鼓励科研人员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重要期刊投稿,争取我国更多科技期刊被SCI收录。  相似文献   

15.
白雨虹  刘文武 《传媒》2015,(20):18-20
《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Applications,以下简称《Light》)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办、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开放获取的英文国际光学期刊.该刊于2012年3月29日正式上线;2013年10月被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SCI收录;2014年7月获得首个影响因子8.476;2015年6月获得第二个影响因子14.603,在SCI收录的86种光学期刊中排名第二位,在8618种国际期刊中排名第95位.其中,国内获得的主要荣誉有中国科协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项目C类支持、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一等奖、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  相似文献   

16.
以儿科、外科、内科、放射、口腔5个学科发文最多的10位专家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产作者在中文期刊和SCI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1)2000—2012年,本研究的目标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低于万方数据库,国内科学领域主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仍是中文期刊。2)目标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在2006年进入平台期,随后呈下降趋势。2012年,5个学科SCI论文与中文期刊论文篇数基本相等。3)目标作者的SCI论文的被引频次中37.96%为国内作者引用。4)与中国科技论文外流整体情况比较,医学优秀论文外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由科学技术部下达、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担的 1999年中国科技人员 (不包含港、澳、台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取自美国的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 (《 SCI》 )、《工程索引》 (《 EI》 )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 ISTP》 );国内论文数据直接取自我国主要科技期刊 (1999年为 1372种 )。 1.1999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国际论文(含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共 46188篇,比上一年增加 11185篇 ,增长 32.0%。占世界论文总数 1413513篇的 3.3%。按国际论…  相似文献   

18.
赵佼 《编辑之友》2011,(2):61-62
科技期刊能否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及收入量的多少,是一种刊物甚至是一个国家学术地位的综合体现。国家学术交流权威检测系统SCI对期刊的英文摘要有着严格要求。要求规定:英文摘要是对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所以英文摘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章是否能被国际权威检测系统收录或摘引。  相似文献   

19.
一、国际论文发表数和论文被引用情况 国际论文指《 SCI》、《 EI》和《 ISTP》三个检索系统所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 论文被引用数是指《 SCI》所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 1994~ 1998年五年中发表的论文于 1999年在国际上被引用的篇数和次数。 (一 )国际论文发表情况 1.论文数最多的六个地区 北京 11541篇,上海 4391篇,江苏 2819篇,陕西 2003篇,湖北 1822篇,辽宁 1534篇。 2.论文数最多的 6个学科 化学 8149篇,物理 6801篇,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 3967篇,材料 2775篇,动力与电气 1758篇,数学 1647篇。 3.《 …  相似文献   

20.
莫愚  王旭  谢秋红  贾津津  程林 《编辑学报》2015,27(4):405-408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将中华医学会123种非SCI期刊作为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的代表,统计其刊载文献被SCI期刊引用的情况;以被引文献数量大于50篇作为高影响力期刊的筛选条件,分析其中高影响力期刊的被引文献数量、单篇被引文献最高引用频次、施引文献数量、施引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出版年份分布,从而了解这些非SCI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基于这一分析,认为SCI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唯一途径,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应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道路,以踏实做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期刊为目标;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对现行科研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鼓励质量上乘的稿件能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