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出版广角》的记者约我谈谈图书编辑工作经验,虽然在出版社呆了二十年,一时却不知从何谈起。琢磨了好一阵,写了如下一些零碎文字,算是“交差”罢。一、可改可不改的内容、文字一律不改,可删可不删的内容、文字一律删去可改可不改,就是说,不改无碍于事,改了也并不会增色,可能还改得更差,何必劳你大驾动手动脑呢。可删可不可删的内容、文字,删了不但无伤原作,反而更为精简,不删则徒使篇幅拉长而已。某些编辑总喜欢在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作些改动,说得不客气一点,恐怕一是职业习惯的缘故,二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水平。关于删汰内容或文字,唐浩明先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通讯员朋友,你经常给报纸杂志写稿子,有的很少见报,有的虽然见报,但已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了。请问,稿子写完后,你自己可曾改过一遍、两遍、还是好几遍?重视修改自己的稿子,是提高写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修改”是写作的重要步骤。古人说:“文不厌改”、“不改不工”;“世人着述,不能无病”(引自《写作述要》曹植语)。许多作家、名记者、编辑都十分讲究文章的修改,有人说好稿子是改出来的,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谁写稿子能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呢?懒得修改自己的稿子是通讯员的一种不好的毛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相似文献   

3.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衷。也有不  相似文献   

4.
目前,出版编辑的改稿工作需要遵循5项基本原则,即整体思维原则、尊重作者原则、信息优化原则、改而有效原则及主体协和原则。其中需要抓住“少而准”的改稿重点,改得精准,才能主次分明,看似简单,却对出版编辑工作者的判断力、表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谨遵《著作权法》的规范限制,把握“少而准”的改稿精髓,同时将改稿与审稿的职责严格区分开来,积极转变观念意识,才能更好地胜任出版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不改不成篇”的思考许淳熙1改稿的矛盾凡出版界同仁,都知道“无错不成书”这句话,笔者近日见到由之引出且可与之匹配的另一句话——“不改不成篇”。其意是说编辑们总喜欢把作者的稿子改来改去,似乎成了一种职业习惯,不改动稿子就不能发排,就无以显示出编辑的...  相似文献   

6.
就可能性而言,只要校样下过厂(实际上被打开过文件),就意味着即使排版厂只改动哪怕一个字,也存在全稿不知在何处被“改黑”的隐患。于是,编辑“对红”这种几十年延续下来的简单有效的做法将从编辑手册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任何下过厂的校样都必须进行全稿通读;即使改一个字,也需重新进行通读,否则谁能保证不被“改黑”?  相似文献   

7.
反思改作风     
改作风,是中国当下的一个热词。作风怎么改?改得咋样?翻开每日的报纸。关注各家媒体报道。可谓天天有喜报。无不改得好。有的媒体记者在不遗余力地大唱赞歌的同时,并没有用心向人家学点好作风.反倒是沾染上了形式主义的坏习气,犹如邯郸学步,自失其真。  相似文献   

8.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编辑要在“走、转、改”中有所作为,一要做好策划与组稿,主导“走、转、改”;二要精选精编,立足岗位“走、转、改”;三要勤出“编门”走基层,示范“走、转、改”。  相似文献   

10.
在编辑工作中,多数稿件需要修改,小则修词改句,大则动章易辄。修改文章绝非易事。编辑"改章",需把握好以下几点:问难释疑,改必有据,少用锉刀,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11.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题目,是在一次改文章时无意间“拣”到的。我与记者合作采写了一个先进党委典型,初稿征求意见时,记者部领导与我一段一段地商榷,一句一句地推敲,改得很细、很具体。此景此情,令我感动,也启动了我的灵机:有了这样的细致具体,就一定能把文章改好──好文章的一半是改出来的。说来有趣,当编辑26年了,怎么时至今日才头一回产生此番感触呢?细想开去,原来是受到“重写轻改”偏见的蒙蔽,忽视了文章的修改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众所周知,文章发表时,置上的是作者的姓名,何曾标出过一修改着某某”的字样呢?即使政文占所…  相似文献   

13.
有人主张“编辑不改稿”,有人认为“编辑应该改稿”,哪种意见对呢? 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话道出了编辑的职责和光荣,即编辑要对作者和读者负责,能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因此,编辑应该改稿,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我主张多就少改,笔下留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包括作者改、编辑改),一是改通,改掉文章中有毛病的地方,使之合乎规范,这是基本要求,二是改好,不违背原意,把文章改得更加精当,好上加好,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吕叔湘同志说过: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  相似文献   

14.
某师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个小品,一家杂志拟刊用。编辑去电话与这位主任商量:可否将其中一个地方改改。这位主任接到电话提出,如果不改,也许效果更好。那位编辑听完主任的理由,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末尾还叮嘱这位主任,希望以后多写独具特色的东西,多提不同意见,因为这样编辑喜欢,读者喜欢,部队需要。由此联想到时下有些新闻报道人员,绝对“尊重”编辑意见,对编辑的话只会“是!是!”“好!好!”,没有一星半点异议。只要编辑编稿,换上啥例子都行,怎么改都可以,那怕面目全非,只要作者是自己的名字就行,以致所“写…  相似文献   

15.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6.
看了4月20日人民日报登的夏鼎铭的文章《老的读报观念也该改一改》,立刻想到:老的办报观念也该改一改。办报先于看报,老观念应该先改。报纸改革的口号早已提出,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该改的是否都在改?已改的是否改得差不多了?夏文谈的是读者该改的读报、用报的老观念,如果我们把文章的角度变一下,换到办报这方面来,也挺适用。象文中涉及的报纸的指导性问题、舆论工具如何正确发挥作用的问题,以及凡事是否都要“闻风而动”的问题,等等,都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8.
4月22日,《南方周末》的一个新栏目有这样一段话:“报业行话有谓:‘无错不成报’。有错即改,以昭信实,则是正确的应对。本报自本期起开设‘有错即改’栏目,今后将在本报A 2版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和支持。而由读者指出(尤其欢迎简述理由)的,一经见报,即付薄酬。”该栏目还配有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全国地市州盟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提升全国地市报的影响力,2012年12月8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了“贯彻十八大精神、交流‘走、转、改’经验新闻宣传暨表彰会”。会上,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对地市报在“走、转、改”中已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的一年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家报社在会上交流了“走、转、改”经验,本刊选取了南阳日报社、剖门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的交流材料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本栏编辑:秦明瑛  相似文献   

20.
善改书名     
著名医师胡大一翻译了美国“有氧代谢”创始人库珀的名书,没想到出版时被改成了《健身秘诀》。这是编辑自作主张,未征求译者意见的情况下改的。有意思的是,这本译名并不正确的书,当年获得了优秀图书奖,这也是胡大一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