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栏的话奔波,寻觅,观察,访问,思考,体验……采访,是记者的生命。采访,是记者的技能。可以说,世界新闻史上每一个名篇佳作的背后,都必定是一次成功的采访。也可以说,每一个功成名就的记者,都必定是采访的行家里手。于是,我们便有了一种财富:关于采访的经验和教训。然而,这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不但需要在浩渺的新闻大海中寻觅。更需要我们去咀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咀嚼了,就会吸收。吸收了,就是营养。而有了充足的营养,我们就会健壮起来。为了健壮,新的一年里,我们开辟了这个专栏。我们的愿望是,在著名的新闻事件里淘金,在著名的新闻佳作里淘金,在著名的新闻记者身上淘金。淘出一个个故事,淘出一点点理性,淘出一个个典型,从而,给记者一点益处。希望我们的愿望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2.
强化受众观念。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要由导向正确和引导有效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我们的新闻宣传,首先要让人民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然后才谈得上效果。 反映时代精神。一篇好的典型报道,主题很重要。主题的提炼,应当着眼当前大局,反映时代精神。 谋篇布局要巧。现在不少记者都习惯于用纵向叙述的方法,把人物写成一个编年史和履历表,贪大求全,重心不突出,枯燥而无味。其实,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素质应选择最恰当的结构,并尽可能新颖。  相似文献   

3.
1.批评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增进团结,改进工作。 2.作风要踏实,调查要深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社会上的个别人想利用批评报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记者要小心,不要上当。 3.尊重群众,尊重被批评者。记者在采访时,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观点,申述,特别注意听取当事人中被批评者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编辑应成为“通才”。那么,好的总编辑就应是“帅通才”。无论是报刊的总编辑,还是文化出版的总编辑,高超的领导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永远是增强编辑群体凝聚力的魅力所在。 总编辑对群体凝聚力的魅力所在,首先是人格的征服。(这是一种能力)。 健全人格的体现,首先要处事公正,不忽冷忽热,以信任和公平之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处此位置,必有阿谀者近之。自古忠言难纳,谀媚易进,历史教训,历历可数。“以偏处乘之,败事必常由此。”此为古训。恺撒的处理方法,也十分值得借鉴:“谁的腰弯得最厉害,就在谁的腰眼上踢他一脚。”现在不至于“踢”了,“远小人”却是要必须做到的。以此,群体观察你则认为你刚正,不能欺。 人格的征服,其次要敢于明辨是非,不模棱两可。是非分明,则公众服;模棱两可,则小人行其道而众人怨。怨则远,怨则怒,俗言“老百姓的嘴,就是那载舟的水,能载舟,能覆舟,流传了多少辈!”民心离向,决定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隐为哪般     
仕与隐的抉择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士脚下的大路有两条:一条是仕,一条是隐。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道路不同,一生的命运也完全不同。走仕的道路能享受荣华富贵,耀祖光宗,施展抱负,但辛苦劳禄,受人管束,充满风险。走隐的道路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平安吉祥,但无法发挥才智,清静寂寞,郁郁不得志。二者都有明显的好处,都有明显的缺陷。是选择仕,还是选择隐呢?这是很费思索的。士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一头是仕,一头是隐,士反复称量着。要做出选择。关键是士看重仕的好处呢,还是看重隐的好处。看重仕的好处就选择仕,看重隐的好处就选择隐。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士的抉择,至于士能不能仕,决定权完全在官府和朝廷。然而,就士的选择来说,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受着士  相似文献   

6.
美丽在心     
蓝月 《档案管理》2005,(2):96-96
一棵树,立于旷野,在冬天。斑斑的枝丫上,没有一片,哪怕是枯了的叶子。丑陋。走近了,你会发现自己的错:其实它在经历沧桑。它正沉默着让这种积蓄蓬勃成来年最美的绿意。一滴水,活在冬季,以冰的姿势。它的晶莹剔透,足以欺骗你的眼睛。细看,里面竟有许多杂质,其实你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走近:你会看到努力,使自己变得刚毅和美丽的努力,一滴水的努力。一朵花,长于三月,它看上去又小又丑。如果你走近,你会发现:这朵纤弱的小花正涩涩地在风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热情,而这份热情,足以敲开整个春天的门。执著,一朵三月花的执著。一棵枝丫斑驳的树,一滴并…  相似文献   

7.
第二步,把新闻事实挖出来。线索确定之后,跟踪追击,深入挖掘,就成了采访的战役性任务了。只要战术对头,就可望取胜,把事实弄个水落石出,一清二楚。有生动的细节,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因此,深入挖掘材料,是个关键。深入挖掘材料,方法很多。如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蹲点常驻等等。这里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1、目击记的采访。这种方法,要亲临现场,观察、访问、思考、笔记,把目睹的生动镜头,特定的场景,有意思的情节,人物之间的谈话,个人的印象、感概,必要的背景材料速写下来,事情一结束,就可以立意谋篇,挥笔写作。  相似文献   

8.
编后记     
对于当前的出版形势,同仁们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有利于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不论是什么样的见解,本刊都十分欢迎。从去年起,本刊设了“论坛”一栏,今后将继续办下去,请各地同仁和非同仁踊跃写稿。文字短小,观点鲜明,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是多多益善的好稿。只要有好稿,这栏的篇幅不受限制。本刊是学术性理论性刊物,坚决贯彻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有不同见解,欢迎展开讨论。本刊曾发表关于编辑学者化的文章,有些同志有不同看法。我们从来稿中选择了几种观点,在本期发表。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都市报记者来说,采访时政新闻,是件让人又爱又怕的事。爱的是,它的新闻源来自政府部门,题材重大,关系全局。这样的新闻,百姓关心。怕的是,政府角度发出的时政事件,讲究程式,行文庄重。如果这样报道,记者成了复印机,语言不活泼,百姓不爱看。  相似文献   

10.
这是追逐阳光,大海弄潮的五年,正值荧屏争辉,报章飞扬的季节。QQ、短讯、移动电视如春花般浪漫开放的时候。我们,默默地开拓着这一方天地的年轻人,把时代潮流的浪花,溅湿在一张张扉页上,用年轻的激情。编织着这一片梦想的天地。让一丝丝爱心,正义的春风锻炼着意志者的礁石。吹拂着心灵的山野。这是披荆斩棘,猿岩攀登的五年。我们向着梦想的高峰,把自己置身在悬岩上。风霜,洗刷着我们的眼睛,岩石,锻造着我们的肋骨。抬头向上,五彩的梦想仍在峰顶萦绕。我们矢志不渝,我们无所畏惧,如果跌落悬崖,我们将变成铺路阶石,让后人拾级而上;如果中途倒下,我们的身躯将凝成高  相似文献   

11.
书有名,文有题。新闻标题也不亚于工厂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做得好,能使人过目不忘。《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划时代的标题,贴切、准确地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呼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流传数十载,激励几代人。可见,一个好标题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然而,小曲好唱口难开。好标题,也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在别无良题的情况下,你不妨翻翻手头现有的资料,或“顺藤摸瓜”,或“花样翻新”,或“浮想联翩”,生发开来,或许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制出理想的标题。  相似文献   

12.
清人龚自珍有句诗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材”,新闻作为信息,它是客观事物新近变动的反映。事物是不断运动着的,我们只是对一个事物的相对的瞬间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状态,新闻写作就不能拘于一格,不能搞个框框,什么东西都框到里面去,这样是写不好的,要因事制宜。事物是什么状况,就反映什么状况。特别是消息的写作,惯用“倒宝塔”形式,由导语、背景、结论三大块组成。这种形式的产生是电报出现之后。一些通讯社,记者在外地采访,用电报往回发稿,电报往往容易中断,稿子也中断了。有时为了抢发新闻,就把新闻的几要素提到面前。发稿时,电报即使中断,前面导语包含的内容也可以发表。这种形式是传播技术不发达,不完善时期的产物。可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不敢突破这个框框。一些目击新闻,本来生动活泼,也要去套导语、背景、结论三大块的写作形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硬要装到一个不大的盒子里,就像小学生填空一样,读者不爱看,有时看个标题就完了。所以,要设法打破这个框框,特别是目击新闻。像体育新闻《邹振先惊人一跳》。文章很短,写得生动活泼,它也没有什么导语。还有篇通讯,是写无锡一个纺织厂的党委书记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记者把这位书记和青年的对话记录下来,写成通讯,为通讯写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评论,过去的评论、社论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四平八稳。项南同志写了一篇100多字的社论,内容是写有关反贪污问题的,这就是一种创新。评全国好新闻,强调创新,记者采访不要带框框,根据事实,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我的看法,框框要破,但新闻规律必须遵循。  相似文献   

13.
六月。芒种时节。北京:微风细雨,凉意宜人。坐在窗前,我整理着采访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笔记,脑际却不时闪现出一些并不相关的记忆。——北戴河滩头。晨光熹微,拾海人纷纷。——静夜景山。北京城,万家灯火,透亮通明。——初夏。青草池塘。入夜,蛙鼓虫鸣。的确,有如富饶的海滩、辉煌的夜景、活泼的精灵,华君武的答记者问,思想深邃,妙语连珠,丰富多彩,非一题可以囊括,非数语可以道出,只好漫笔记之。华君武是从“新闻漫画”这个词谈起的:“新闻漫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以前,我们叫时事漫画。时事就是新闻,不是历史,因此,还是称时事漫画好。当然,我们不一定要为这个定义争来争去。漫画家的任务,最根本的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选一个新颖的角度。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之前,选取一个新颖的、巧妙的角度。角度者,立意也。同样一个会议,同样一家企业,同样一桩事件,不同的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是“逆向观察”,反其道而行。二是“迂回观察”,绕着道儿走。三是“追踪观察”,深问一层,穷追到底。做一个醒目的标题。角度选好,立意确定,就该进入“写”的阶段了。这时就会想到作标题。标题要醒目,基础是内容。如果内容不行,标题作得再好,也是白搭,甚至起副作用,给人以“华而  相似文献   

15.
宣传报道工作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反应敏感,稍有不慎就会泄密。当前,做好正面宣传的保密工作仍十分重要。 目前,许多人总认为保密工作中出问题的是批评稿最多。其实不然,事物都有它的二重性。批评稿由于各级宣传单位把关较严,问题不是很大。相反,表扬稿由于是正面宣传,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反正是说好的,没事。”其实往往表扬稿容易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马车尚可以进城。放学的路上,树荫下,马车夫在休息,马在吃草。我们一帮小孩围着看。马的眼睛很大,双眼皮或多眼皮,水汪汪的,像要哭。那马一边“要哭”,一边不停地吃草料。那马已经习以为常了,几代、几十代的压迫累积下来,今天,马的眼神,永远是一副悲伤得要流泪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戴小萌:女,33岁,一家外企职员。 今天,我坐在你面前,和你谈论这样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说真的,我很难过。 在认识他的第二天,我就把自己给了他。而后,看着他诚惶诚恐的样子,我说,怕什么,喜欢我就要付诸行动。 现在想来,真是好笑。说心里话,事后我非常懊恼,恨自己如此草率地就放弃了守身如玉的打算。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主要手段。采访,是个复动词。采者,采集也。周总理说,“你们记者,要像蜜蜂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蜜,必须在二百多万朵花上采集,记者采集新闻,也要有蜜蜂采蜜那种精神。访者,问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无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不善于问,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不勤于采,二不善于问,断然难成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要采访,就要跟人、跟事打交道。而人,又有各种各样的人;事,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求不同的采访方法。运用采访  相似文献   

19.
编辑,实际上是报纸,刊物的组织者。一份报刊,尽管它有强的记者队伍,有严密组织的通讯网,如果没有编辑,是不成其为报刊的。编辑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报刊的质量。编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编辑在人们的心目中,即使在新闻界并没引起应有的重视。报刊的领导不重视(或者只是口头上重视,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表现形式多种,不赘述),编辑本人也不重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做编辑。编辑工作的重要与编辑不受重视形成显著的反差。不论这种反差多么明显,编辑的重要性是客观存在。你不承认它,就会受到它的惩罚。许多、几乎是所有的报刊,经常出现差错,有的甚至闹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就是轻视编辑的报应。编辑工作对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20.
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问和能力有联系,也有区别。学问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也指学识。能力是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地把知识变成各种能力。把知识变成能力,有这样几个特点和标志:一是理解力增强。从动态来看,理解力的提高伴随着刻苦学习的过程,是博览群书、上下求索的过程。从静态来看,是善思善学、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结晶。首先,要刻苦学习。任何学习上的不认真,不刻苦,没有钻劲,缺乏应有的功底,表现在理解力上,都可能是肤浅的。其次,是广泛阅读,大量汲取,厚重积累。学习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