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与一些通讯员交谈,他们常常叹息说:“写稿如登山,用稿象上天。编辑心好狠,红笔一勾(稿件)撂一边!”这句话,道出通讯员写稿难、上稿更难的苦衷,反映出一种“怨编辑”的心理状态。孰不知编辑也有难言之苦,他们天天面对一大堆来稿,颇为忧虑地说道:“好稿难见面,优稿更少见,天天登文山,能选几篇编?!”形象地语言,也道出了一种“编辑怨”的思想。“怨编辑”与“编辑怨”是久存新闻界而今又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心理,如不认真对待,“怨编辑”者将会丧失信心,弃文戒笔;“编辑怨”者将会不认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里,似乎总有着两种编辑:一种编辑整日里“等米下锅”,就稿编稿,因各种原因(如节日放假、所处地域写稿人少等)时不时还闹点儿“稿荒”;一种编辑总是策划多多,来稿如潮,版面上时时是佳作迭出亮点不断。这两种编辑可分别称之为穷编辑和富编辑。 那么,富编辑有哪些财富呢?或者说,穷编辑缺少哪些财富呢? 第一种财富是大量的稿件。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记者与通讯员的来稿中,富编辑总能编出大批可用的稿件,有的稿件似乎只能枪毙了,富编辑却妙笔一挥,重拟标题、重选角度,使其起死回生;一是配合形势、时亨、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使人们开扩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走向市场经济,使人们转变观念,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便成了出版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国外有些出版业实行“策划编辑”制。“策划编辑”负责选题策划和组稿,“文字编辑”只管对稿子进行编辑加工,这已成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工作模式。然而我国的出版业则很难普遍推行“策划编辑”制,原因  相似文献   

4.
编辑“三不”邓雷仓泛读博览,看到了一则马克思写作坚持“三不”的记载,深有感触,由此想到:办报编刊出书也应坚持“三不”的做法。马克思对写作极端严肃认真,坚持做到:不引证一件自己还未十分确信的事实;不出版一本没经过认真加工和仔细琢磨过的书;不把没有最后校...  相似文献   

5.
编辑人员要精通业务编辑工作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也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编辑,首先要有清苦醒的政治头脑。就当前来说,要在深入揭批“四人邦”的斗争中搞清路线是非思想是非和理论是非,在出版物中完整地准确地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次,要熟悉编辑出版业务。在组织稿件、联系作者、征询  相似文献   

6.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7.
编辑,历来干的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过去有人引用古诗形容是“苦恨年年压岁钱,为他人作嫁衣裳”,颇有点凄凄惨惨的味  相似文献   

8.
一个合格称职的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但是,市场经济需要营销,在出版业内,也提出了“全程营销”的要求。对于编辑来说,也相应提出了新“编辑六艺”。传统的编辑六艺,主要侧重内容的合格优质,新“编辑六艺”,则主要侧重形式的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9.
“文责自负”,顾名思义,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或法律后果,其责任由写文章的人来承担,与出版单位无关.乍听起来,做编辑很简单,责任范围划定,清晰明确,你投稿,我刊登,双方合作,多么轻松明白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0.
冈宁 《出版经济》2005,(10):36-39
从表面来看,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也正因为如此,目前许多出版单位的各级领导在对编辑们的要求上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多样,搞得编辑或压力巨大,或无所适从.那么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或相对正确呢?从这几年中国出版界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所反映的问题来看,笔者认为,两种观点其实没有孰是孰非,它们本身也并不矛盾,之所以出现较长期的争论现象,主要还是大家对什么是"全能型"编辑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就更谈不上去努力做一个全能型的编辑了.  相似文献   

11.
郑越华 《新闻实践》2006,(10):58-59
常听人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版面,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对此,笔者深以为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认为须做好五方面的功课,修炼好自己的“五功”。炼就识“品”慧眼人品决定报品,报格取决于人格。要办一份有品味、有格调的报纸,编辑必须广泛汲取政经、法律、文史哲和新闻业务知识,科学处理“软硬”、“新旧”、“真假”、“深浅”、“长短”、  相似文献   

12.
霍梅  唐捍东 《视听界》2002,(2):69-69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不再为人们所陌生。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非线性编辑系统取代线性系统应该是完全可能的事。在学习并使用非线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地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姬  康铁 《新闻传播》2004,(11):37-39
报纸重视编辑功能,激发编辑的创新意识,是报纸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种必然选择。过去,我们一直讳言报纸的商品属性,往往过于看重报纸的宣传功能,而很少顾及报纸的生存问题,或没有把报纸自身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产业门类来发展。正因如此,有人把编辑功能作用的发挥,仅仅局限在把握“办报导向”上,忽略办报观念、报纸编排、新闻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创新,编辑的创新意识因而受到局限。所以解决编辑的创新意识问题,应引起报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编辑"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是名词指编辑人员(editor),也可作为动词指编辑活动(edit).从目前能查到的文献来看,"编辑"一词在中国较早出现于六世纪中期的<魏书>.  相似文献   

15.
王金霞 《出版参考》2015,(10):41-42
拥有各种专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不断进入出版行业,成为新时代的编辑.这些新编辑为出版单位带来了活力,但如何能够快速成长,也成为其个人发展和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编辑工作,就新编辑在工作之初三年内的成长,总结出四个关键的方面——学习、关注、练习、积累,并就此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给新编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失责编辑”种种施一言把编辑大名载于书上公诸于众,并冠以“责任”二字,是近些年时兴的事。此先,读者在书上是看不到该书的编辑为何人的。这种做法,大概意在标明编辑者对所编图书质量敢于负责,忠于职守,应该说是让人敬佩的一种举动。但是,当有些图书面世后,读者...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刚刚来到出版部门,做为一个新兵开始编辑生活时,常常听到同志们和领导谈到要提倡乐于为人作嫁的“编辑风格”。当时,我感到挺纳闷:既是做编辑工作,就要为他人修改文章,这是份内之事,本职工作,理所应当,何言苦累,又何言“为他人做嫁衣”的风格呢!这怕是赞誉过度,言之失实了吧。几年下来,我总是看到编辑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呕心沥血、绞尽脑汁为作者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读者兼作者,要谈“编辑”,的确是“门外汉”,因而此文曰《门外谈“编辑”》。虽在门外,而常与“编辑”打交道,从“通联”中,也捕捉到一些“编辑”的信息,摸到“编辑”的“脉搏”,听到“编辑”的“心声”,体味到“编辑”的“苦衷”。编者之“苦”,非在工作之繁重,而在“责任编辑”之“责”上。此处之“责”,并非编辑之“责任心”不强,而恰之相反,“责任心”太强之故耳!作为一个编辑来说,是唯恐编不出佳作来的.因而东奔西跑、四处函联,约组稿件,以充实自己所编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