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鼓励和表彰优秀期刊的出版,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从我国8725种期刊中选拔出1518种优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于2001年岁末正式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组建强劲的“中国期刊方阵”,是新闻出版总署根据我国期刊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形势为推动新世纪初中国期刊出版的繁荣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中国期刊方阵”的确立和成功排定,在期刊出版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集中…  相似文献   

2.
翟卞 《编辑学报》2007,19(3):214-214
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颁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中曾将期刊的概念界定为:“本规定所称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并按照期刊持有的是“国内统一刊号”还是“内部报刊准印证”,将期刊区分为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相似文献   

3.
《当代图书馆》2005,(3):76-76
《图书馆》是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图书馆专业刊物,是国内本专业的优秀期刊、核心期刊,亦是中国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它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宗旨,遵循普及与提高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引导性,适合各级各类图书馆(室)、情报所(室)工作人员和广大读阅读,欢迎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订阅和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4.
期刊界,往往有“得渠道得天下”、“内容为王”等观点之争,其实,作为市场型的期刊,按“水桶木板理论”说,成功的期刊是由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完美结合而产生的精品,两都要相齐并论,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特别是作为专营化的报刊自办发行网络渠道在期刊经营中板块效应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胡宏文 《今传媒》2006,(10X):44-45
期刊要适应市场竞争,关键靠质量。要使期刊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必须依赖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加强期刊质量管理,应突出抓好哪个方面、哪个环节?期刊质量管理有没有“纲”?什么为“纲”?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但对期刊社的社长、主编大有好处,对每位期刊工作大有好处,而且对出版管理部门、期刊主管单位也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关于"核心期刊"与"SCI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继元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14(6):72,74-72,74
关于“核心期刊”与“SCI期刊”的思考叶继元(南京大学图书馆)近读《中国科学报》上《关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受益良多。文中对我国期刊的编辑出版如何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文中关于核心期刊及50期刊作用的意见,恐有进...  相似文献   

7.
美术编辑犹如产品的包装师 ,一个好的美编 ,可以使刊物的四封设计创意新颖 ,构图独特 ,色彩明快 ,对读者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可以使内文重点栏目和好的文章锦上添花 ,即使是一般栏目和稿件 ,通过美编精心“包装”,可使其栏目清新 ,图文并茂 ,活泼多样 ,富有动感 ,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教育期刊的美编尤其应该这样。那么教育期刊的美术编辑应如何为刊物进行“包装”呢?一、四封和内文插图要高雅别致教育期刊由于其种类、品种、内容和读者对象的不同 ,设计要求也不一样 ,但对面向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教学性、综合性、理论性等教育类期刊 …  相似文献   

8.
行业期刊一般又称“行业综合性期刊”,是我国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期刊产业的日益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期刊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发行量大都呈下降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行业期刊只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树立新的办刊理念,不断提升办刊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期刊既带有行业的专门性,又含有提供信息、工作指导、咨询服务等多种文化功能。这是行业期刊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行业期刊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优势”上做足、做活、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9.
“复合型期刊”的构想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以纸质为介体的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重组的“复合型期刊”。是期刊资源信息传播媒体内部运作机制改革、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们的重新组合能更进一步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更广泛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期刊改名原因种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期刊改名原因种种于鸣镝(大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世间万物,凡为人所知晓者,皆有其名。庄子曰:“名者,实之宾也。”这就是说,物是名之实,名是物之称,二者的关系是“名副其实”,实主其名。期刊的名称之间应该名、实相符,一旦不符,就要改名。而不能留名改刊,因为...  相似文献   

11.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风格”一词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纵览中外著名期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期刊。如《读者》那种娓娓道来、细雨春风的风格决不会与《故事会》那种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风格混淆;《女友》的纯情热烈也不同于《家庭》的平实亲切。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的基础,是它们立于期刊之林的旗帜。我国出版界前辈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确是期刊界…  相似文献   

12.
四“点”三“形”模式─—谈综合性教育期刊的总体策划周长秋【济南】办好一份期刊不容易,办好一份综合性教育期刊更不容易。搞教育采写、编辑的同志都有一个深刻体会,即教育工作的特点是“冷、专、静、平”。学校生活“打铃上班,年复一年”;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更不会...  相似文献   

13.
期刊编辑工作,不仅决定着一种期刊的形象-“外包装”、风格和神韵,而且决定着期刊向读者输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从这个特性上看,期刊编辑肩负着把关的严肃使命,就是说,编辑对稿件握有生杀大权,既能为稿件开“绿灯”,也能开“红灯”,责任重大,笔者从办刊的实践中体会到,期刊编辑的把关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品牌期刊把关问题,是指在编辑工作中强化精品意识,严格把守住各道关口,确保刊载的全部信息(包括文字、照片、图片等)不出任何差错事故,或者将细小问题的差错率降低到国家主管部门限定的指标以下。永葆品牌期刊的“文化精品”价值,使之无愧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期刊"信息盲区"的产生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信息盲区”的出现,对获取者的不利是显而易见的,也困扰着期刊工作者。分析了期刊“信息盲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可供操作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任晓锋 《传媒》2006,(2):65-67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期刊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期刊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期刊是意识形态内容的物质载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期刊是一种物品,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7.
期刊编辑三大专项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期刊的编辑还应该在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导向”能力和“导师”能力上下工夫。1.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期刊要扩大它的社会影响,编辑就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社会参与能力。这种社会参与能力包括用笔和用“剑”两个方面。用笔,就是期刊编辑在编辑和写作稿件时,要做到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说过:“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文史通义:内篇———史德》)期刊编辑只有尊重事实、崇信科学、德才兼备,才能通过期刊体现出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用“剑”,就是要求期刊编辑有疾恶如仇的品…  相似文献   

18.
期刊以其内容广泛、知识新颖、出版周期短、情报含量大的特点,大受读者的欢迎。而其排架方法不同直接影响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排架方法科学规范,使读者可以提高对中文期刊内容的查全率和查准率。1 中文现刊的排架方法1.1 中文当月期刊是指正好是当月所出版的期刊。我们一般采用“字母数字组配法”排架,并且每一架上排列的期刊基本上都是科学门类相同或相近的期刊。我馆期刊阅览室中有十七个当月期刊架,架标就按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从A架、B架……一直排到Q架,每个架有五行,每行能排列五本期刊,每架共能排列20本期刊,那么A…  相似文献   

19.
从《读者》看文摘类期刊的风格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琴 《传媒观察》2006,(4):24-25
2000年第4期《读》发行量达到605万,名列中国期刊媒体首位、全球综合性期刊排行榜第4名。有人认为,《读》已经成为一种化,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然而也不时有声音激烈地反对它:“《读》20年来,老是拿没有创新的旧面孔敷衍读,不正宗不到位的小资情调。”一本没有原创稿的类期刊,缘何引起如此剧烈的反应?从叙事结构与风格变迁的角度来研究,《读》是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20.
在纸质期刊中,化生活类期刊的利用率较高,图书馆可以通过掌握这类期刊的发展动态,分析化生活型期刊读的类型及其具体需求,满足读的需求,引导大众积极向上、健康的休闲方式,完善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参考献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