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国际化出版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他们是文化使者,不仅要做版权贸易,选择买进和推荐卖出优秀作品,还要把这些作品献给最需要的读者,千方百计地用最好的形式、最合适的语言和文字,提供给他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出版是什么?我觉得出版一定程度上是个经验产业。我们很多学科都在学术上有理论的范畴,而出版这个学科很难规范,更多的是靠从业者的经验和实践。出版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光有文化故不好出版,光讲产业也做不好出版。出版是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文化中间人承担的工作。文化中间人是指既懂作者能创造什么,又懂读者市场需要什么的那种人。如果他们的文化素养中又别具服务精神,普罗米修斯那种窃火救人的精神,才能做出成就。商务印书馆是几个印刷工人开创的,但是张元济进入以后,就变得不一样了。张元济有学问,但更热心做的是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工作,所以他能成为出版大家。出版  相似文献   

3.
张岩 《新闻世界》2012,(8):236-237
数字媒介语境的延伸直接影响到出版产业的选题策划、生产运营和传播效能,这就需要适应新的历史需求,积极建构更为精品化的产业发展模型,从而全面提升出版文化的产业升级。这种建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出版环境的精品化、出版文化内涵的精品化以及出版运营模式的精品化。  相似文献   

4.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新闻话语建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从对话关系的主体间性特征入手,阐释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对话语建构制约关系的潜在规范。进而以《人民日报》国内版、海外版和英文网络版的标题话语为例,剖析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定位取向对新闻话语建构的文化制约体现。  相似文献   

5.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6.
文化价值观与出版业“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出版产业来说,产业化的轰轰烈烈与文化建设弱化之间的矛盾已经呈现。因此,在坚持出版产业化规律的前提下,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增强出版文化的软实力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期刊评价 不得不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的信息选择与传播功能、文化普及与建构功能、舆论引导与感召功能都建立在读者对刊物的接纳与吸收的基础之上。对期刊来说,读者拥有对期刊定位、期刊内容、期刊形式、期刊经营的最终发言权,因为读者是市场的主体,失去了读者就等于失去了市场。  相似文献   

8.
党史学习教育出版与文化记忆关系密切.党史学习教育出版为文化记忆建构提供合适的内容和叙事模式,文化记忆建构是党史学习教育出版的目的 之一,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出版必然要思考有助于接受者形成文化记忆的内容呈现方式.党史学习教育出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记忆建构,为文化自信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坚实的文化底蕴.而融媒体利用技术优势,可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出版传播效果和实现中华文化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需求,而编辑就是在建立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将社会需求总结反馈,将供应者(作者)塑造得更适应时代需求,在作品出炉时,及时将作者与制造者(出版社)结合起来,向需求者(读者)传播。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是三者之间无形的完美桥梁。编辑是出版工作的核心,在图书出版中,编辑连接整个出版工作,即对出版工作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图书出版每个环节都需要编辑来协助完成。从联系作者、策划选题、编辑加工,到确定图书形式、定位目标群体、预估图书印数、撰写宣传文案、协助发行等工作,都是对编辑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使编辑成为出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是出版的主体过去我们对出版的理解是简单的———出版社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出版的过程是作者完成了书稿,编辑将其取回,经过编辑加工、设计、校对、印刷,与读者见面。那时,作者是出版的主体,出版社在整个出版活动中的作用仅仅体现在编辑出版环节上。目前,我国的图书市场早已从短缺型走向了过剩型,出版企业只有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才能得以生存。现代出版企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文化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文化产品。出版社应该成为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从这一目标出发,出版社不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有时是很寂寞的,搞中国出版史尤其寂寞。尽管中国古代出版就其历史悠久与业绩辉煌而言,全世界无与伦比,无疑是对世界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可是始终不能成为学界热点,纷纷令有志者望而却步。光辉灿烂的出版史,好像被国人遗忘了。幸好,甘于寂寞、知难而进者,并非没有。多年前,章宏伟就研究中国出版史。他是十分执著之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需要掌声,不需要鲜花,提要钩玄,寻幽探微,默默耕耘。现在,他将把多年劳作的成果,结成《出版文化史论》,奉献给读者。有此幸事,我心里高兴。在我国,出版史研究者至…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出版物,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的一种社会分工,在这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主体起着中介和联结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整体出版工作还是从出版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播关系,还是就与其改造对象——社会文化环境来说,编辑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编辑主体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声誉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文化事业中 ,编辑已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出版行业中的重要角色。这一角色注定了她与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了文化 ,编辑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论是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传播 ,还是文化建构 ,都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和劳动 ,编辑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对于编辑与文化的这种血缘关系 ,人们早已有所认识 ,但在社会不断改革发展、文化实现转型的今天 ,这种认识仍需不断地深化 ,编辑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建构意识还需要极大地增强。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参与文化建构的基础对于编辑与文化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4.
出版是社会文明的表征。本文以当代诗歌出版热潮为研究对象,以出版主体角色—出版者、读者和作者—为逻辑框架,通过梳理作为标志性事件的80年代初的朦胧诗派热潮、90年代初的汪国真现象及2015年的"余秀华热"在出版实践、读者需求和诗人形象方面的差异,开拓主体角色背后的社会文化空间,最终将研究结论落脚于出版建构力量、社会心理与媒介环境的互动与变迁。既不同于一般的线性出版史研究,也有别于产业视角的畅销书史研究,旨在为出版行业的文化实践提供更广阔的社会观察视野。  相似文献   

15.
环境文化与图书馆的“RS”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秀云 《图书馆工作》2003,(1):30-31,21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环境文化的基本内涵及环境文化的优劣对读者满意(Reader Satisfaction,RS)的重要性。提出了图书馆RS战略的观点。作者认为,只有重视自身与周围相关环境的统一,才能在环境的竞争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位置。图书馆为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不断改造和美化环境,建设读者满意的优质服务的环境文化,是图书馆RS战略未来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主题出版面临着供给质量不高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读者接受的疏忽.根据心理学的认知规律,要实现读者认同关键在于帮助他们形成意义.这就要求主题出版不能只是宣传,而要成为一种引导意义建构的教育活动,帮助读者实现认知的自我成长,这样才能应对社会形势变化提出的种种挑战.由此,主题出版在价值上需要贯通主题导向和认知动机,在内容上需要从传播知识通向传播故事,在形式上需要从灌输说教转向启发探究.为了保障这些思路的落实,应建立分类的主题出版机制,建立目标读者事先调查访问机制,完善原创优先和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图书市场:总编辑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出版社的总编辑如果还是整天置身案头,埋头书稿审核,去充任一个审读员的角色,那决不是称职的总编辑。在新形势下,作为一个合格的总编辑,首先,在出版理念上,应该明确出版社的效益必定是在图书市场上体现出来的,出版的图书应该是受读者欢迎的、适合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束之高阁或者压在库底的图书只能是出版者失败的标志。在营销理念上,则应该明白,为自己的图书去找读者还只是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我们要树立的应该是为读者去寻找他们所需要图书的理念。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总编辑,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出版理念和营销理念。也许到这个时候,才能说我们开始进入“创作出版”的境界了。这也就意味着出版社的总编辑在新形势下,必须更新出版理念,转移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图书宣传中的评论与鉴赏夏德元作为图书宣传手段的鉴赏,包括书评、导读、作者专访、作者自白和幕后新闻等,可称做图书宣传的最高层次。对于尚未购买图书的读者来说,鉴赏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更切合实际的选择;对于已经购买图书的读者来说,鉴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对话”应是不同文化共处和交流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异文化间的交流应该体现平等对话,异文化作品的翻译出版也应该在不断的平等对话下实现。为了实现有效的文化传递,在翻译出版过程中,作者、编辑、译者、读者等各方主体应处于一种间性关系的网络中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20.
人脉资源:如何获取与开发 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出版业尤其是一个协作性非常强的行业.从小的方面讲,出版工作本来就是与作者协作、与印刷厂协作、与书店协作、与读者协作的过程:从大的方面讲,出版社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合作,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因为出版选题是开放的,读者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