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用户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逐渐上涨,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多的需求,健康传播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医疗健康作为入门门槛较高的民生话题,相关线上知识产品的出现为大家获取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健康信息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本文以育学园app为例,基于知识付费背景,研究健康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剖析知识付费与传统出版业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指出知识付费的发展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出版机构应以知识付费产品为切入点,探索知识内容呈现和传播的创新,在有效规避并解决知识付费短板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已有优势,做到三个方面的坚守与创新:产业定位是服务而非产品,关键业务是传播而非售卖,核心价值是创造时间而非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3.
知识付费产业的兴起,标志着国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和新传媒商业运营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文章立足知识付费传播模式的几个节点,围绕热度的积累、知识的变现、产品的打磨以及生态的营造几个方面,探讨知识付费发展的阶段性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一系列知识付费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知识付费逐渐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然而,知识服务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文章阐述了知识付费的时代背景及类型,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知识付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知识付费时代媒介焦虑营销的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出版广角》2018,(13):68-70
利用受众对知识的渴求营造焦虑情绪,激发受众购买产品的焦虑营销,是当下媒介对知识付费产品的主流营销方式.但由于营销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加上刻意渲染焦虑情绪,过分夸大产品功能,容易让用户产生营销免疫.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焦虑营销手段,在营销内容上重点体现知识付费产品实用性和稀缺性,并将营销范围从知识付费产品扩展到知识服务上,这不仅有助于焦虑营销更好地为知识付费产品服务,也有利于知识付费产品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付费知识服务在中国兴起,如何理解知识服务颇具原创性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成为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付费订阅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思考这款产品的传播逻辑、商业逻辑和产品逻辑,试图揭示优质知识付费产品的必备要素,并进一步厘清知识服务兴起背景下,传媒、出版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知识付费这一现象的反思,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的生产主体、生产内容、生产与创新过程、知识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结构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知识付费的四点悖论:付费与知识的传播路径、传播规律相悖;付费对业余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激励作用难以奏效;付费与后管理型组织的非营利性相悖;付费与非货币化经济的发展趋势相悖.并提出了促进知识分享发展的两点建议:要开放资源激发知识创新,要建立动态化的共享知识数据库,利用注意力经济和声誉经济打造可持续的知识分享模式.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促成了“知识付费”的新可能,国内知识付费平台随之兴起,专业出版社应该抓住互联网知识付费契机,通过“借势”“造势”等多元化手段,搭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层次知识服务场景,探索并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付费模式,为扩展自身传播及盈利空间做出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许剑颖 《东南传播》2020,(4):106-108
知识付费的兴起给出版业带来了挑战,知识付费的成功本质上得益于满足用户需求的成功。满足用户需求是知识付费中"知识"的本质属性,也是决定知识付费产品成败的核心要素。满足用户需求从微观角度可以分为5个层次,从宏观角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最后总结了知识付费中满足用户需求的探索为出版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创新科普期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刊模式,在分析科普期刊探索知识付费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以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为借鉴对象,研究了其知识变现的机制和路径。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知识付费产品成功的运营和推广经验对科普期刊在多形态知识付费产品的打造、知识付费渠道的设计、知识付费模式的信任机制建设以及知识付费人才的培养方面给出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时下知识付费产品的发展现状,指出知识付费存在的付费土壤尚未形成、内容泛轻知识化趋势以及内容生产端的"二八效应"困境和用户端的"数字鸿沟"陷阱等问题,同时,文章认为知识付费产品应该坚持内容为王,深耕优质内容,建立健全定价机制、评价机制,完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厘清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现阶段的研究图式,为进一步知识付费理论研究和知识付费新业态发展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110篇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研究文献。[结果/结论 ]在线问答平台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受到知识供给者、知识需求者、知识付费产品、知识付费平台4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以定价与支付机制、激励机制、版权保护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为核心的支撑机制和以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为代表的管理模式共同构成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知识付费机制能够影响知识生产者的知识贡献意愿和知识消费者的知识焦虑缓解程度,同时也对平台内容总量和平台内容生产协作方式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拓展知识付费机制影响的研究,开展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知识付费用户行为研究,并且解构知识付费在各个层面的微观作用机制,建构系统化、创新性的知识付费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媒体生态下,2016年知识付费集中爆发,几乎每个月都有知识付费平台或产品上线,主要集中在知乎、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平台.知识付费重构了传统二次售卖的传播逻辑,搭建起内容生产与内容消费直接对接的关系.其中有声读物凭借声音传播的特性获得迅猛发展,出现了聚合型、专业型、垂直细分的听书平台,在内容生产上多元并存.发展有声读物既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也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公益价值和传播价值,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版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字环境下,传统的知识传播格局受到冲击.知识传播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将知识延伸为一种“经济”的趋势不可违抗.文章梳理了数字环境下多元化的知识付费模式,从认知盈余和粉丝效应阐释了推动知识传播模式变化的动因.多元化的知识付费模式也给知识传播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包括推动知识付费群体的形成、出版社向全方位知识服务转型、降低传播噪音扩张、“长尾”孕育细分的利基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韩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3):43-51
[目的/意义]当前知识付费平台如何以最高的效率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各方十分关注的问题,分析知识付费平台信息资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知识付费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知乎""得到"等主要知识付费平台为调研对象,从在线用户对知识付费感知的角度,在网络调查与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利用数据分析探寻影响知识付费平台提高知识与信息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知识付费平台提高信息资源质量的可行性措施。[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未来知识付费平台的重点将从对内容的开发转向用户群体的争夺,并沿垂直领域发展,与其他各大商业平台进一步融合,视频将成为平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高效率、流水化的内容将成为推动知识付费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付费问答平台是知识付费模式的典型代表。着重介绍国内付费问答平台的发展现状,逻辑分析知识付费模式的知识交易流程和分享过程,将知识付费模式与其他知识分享模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知识付费模式的优势和问题,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201 7年知识付费产品呈井喷式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产品类型多样,新消费模式和阅读习惯逐渐形成.目前,国内知识付费产品大致分为平台模式、自营模式、超市模式和市集模式,满足了用户获取知识、信息服务和缓解知识焦虑的需求.但知识付费市场仍然存在盈利模式单一、平台型企业独大、消费群体局限、负面评价等问题,不利于推动全民阅读社会的发展,因此作者建议知识付费应抓住窗口期机遇,在用户需求、产品创新、科技含量、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改进,提升知识付费产品的盈利能力和知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平台众多,如何突围?核桃Live作为新兴的视频类知识付费平台,专注垂直化的视频类产品生产,并不断开发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矩阵,以多种运营模式来增强用户黏性。未来,用户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将提升,"小而美"的垂直知识付费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专业生产内容、多渠道分发也是平台转型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首个成功实现“知识付费”的语音付费APP“分答”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文章探讨了“知识变现”的特点、现状和前景,认为以社交网络为关系平台,将智力资源与技能资源带入信息网络实现流动与调配,并同步达成资本变现,“知识付费”为新媒体产品的盈利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慧 《新闻世界》2021,(3):47-50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由此产生的知识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知识服务也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知识付费模式和产品形态大量涌现,但多呈现为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偏单一、对现有知识内容偏浅层次的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知识付费阶段,而数据赋予了知识服务更多的可能,可以驱动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