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信息中心,同时也是服务性的学术机构.文章调查总结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科研与服务互动创新的工作意义与实践成效,提炼了该馆具体实践中的相关机制和保障措施,指出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不可或缺,实现科研与服务的统一才是图书馆作为服务性学术机构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研究认为,导致当前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有:本科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文献检索能力偏弱,无法熟练运用图书馆资源,且其科研意识、科研综合能力偏弱.论文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图书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本科生文献资料利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位论文写作水平:提供专业文献检索指导;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其科研提供方便;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为本科生提供学术不端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发展机制缺乏,人才瓶颈,服务水平欠佳,用户能力不足,馆际之间缺少合作机制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管理体制创新,人事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发展和培养信息用户和信息能力,构建战略联盟等是促进我国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术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归纳提出了学术图书馆在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计划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学术图书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总结近十年来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研究情况,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如研究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国内案例的总结提炼、理论探讨与实践进展的融合不够等;并建议,今后的研究需要更多地与我国图书馆的实践相结合,增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从整体上形成更为系统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出版人张元济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通过对张元济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历程以及其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考察,窥探民国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互动及影响,最后指出,两个看似"跨界"的界别同属特殊的"文化事业"行业,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至今缺乏的就是缺少张元济式的人,一个真正以"文化精神"办"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7.
在提出"图书馆学术论文"概念并定义的基础上,力求站立于图书馆科研和全业高度,专题揭示图书馆学术论文写作:对于图书馆,是完成工作和科研任务、提升学术地位的内在需要;对于图书馆员,是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晋升职称层次的迫切需要;对于图书馆学术期刊,是培养和优化作者素质、增强学术品质的客观需要,在图书馆全局尤其是科研中具有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对其深层价值的勇敢追求。因此,很有必要展开、加强对图书馆学术论文写作规律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搜索引擎的互动问答平台及其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搜索引擎互动问答平台的发展现状与基本运作流程,分析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历史与存在问题,提出图书馆应该吸取互动问答平台的优点,可以从建立创新动态机制、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引入激励措施、深化自导式服务、加强竞争意识、调整运营模式等方面来创新和改进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9.
于静  赵敏 《图书馆建设》2015,(1):94-96,100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美国高校图书馆深化了传统学科服务实践,将院系联络深入学术机构内部,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学与学习,为师生提供建立在科学评估机制上的深度参考咨询服务。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也发展学科服务创新实践,倡导建立基于开放存取的新学术交流体系,构建自己的机构知识库,为师生科研提供全过程的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10.
张玲 《图书馆论坛》2020,(1):140-145
文章探讨图书馆学术讲座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实践,提出图书馆学术讲座服务科技创新要重视受众需求、突出专业性、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拓展知识交流平台作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研究心态浮躁和队伍结构失衡等问题,提出了三条出路:提升思想认识,强化农村图书馆研究;深入农村实际,切合农村需要来选题;加强课题规划,引导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图书馆不再只是担当文献服务的角色,而是同时担负起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文献信息利用与知识转化服务的重任,科学、高效、创造性强的高校图书馆学术性机构建设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地方高校图书馆学术性机构建设应着重抓四个支撑点:以研究所(室)为基地,推动学术性机构的建设;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牵动学术性机构的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驱动,带动学术性机构建设;以管理制度为保障,完善学术性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重点科研团队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团队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既能深化本馆用户服务,也能辅助团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促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方法/过程]以H大学某重点团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案例,介绍图书馆服务基础、图书馆服务的情报分析过程,依据重点团队服务需求与特点,提出基于巴斯德象限理...  相似文献   

14.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职业实践技能、社会协同能力和创新创业才能,其核心能力的缺失会造成人才竞争优势降低、学科声望提升受阻、图情事业发展驱动不足,以及图情教育缺乏支持等不良后果。文章提出通过采取优化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开展协作办学等措施,提升MLIS获得者的核心能力,进而克服跨专业报考教育劣势、功利目的严重、培养方案同质、师资水平失衡等制约MLIS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几十年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基于投资回报的绩效评估,首先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概述研究现状,然后从研究方式、内容、成果等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思考,包括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实证研究、开展团队合作,以货币形式衡量高校图书馆价值任重道远,投资回报率的评估应与学校整体使命联系起来等。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创新促发展,这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容和具体措施.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信息素养教育变革的实践突出表现在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方面,鲜有体现知识、交流、社群等特征。大学图书馆需要寻求一种可行的路径逐步推进变革的实践工作。[方法/过程] 学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利益相关者、内容构成、实践过程、目标要素等方面对学业指导与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结构化解析,比较分析二者的共性与特性。[结果/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与学业指导融合,逐步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变革:注重校园层面的合作,注入变革源动力;嵌入学业过程,提升教育实践影响力;发展社群学习,提高教育效果。进而,信息素养教育全面深度地支持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变革并在人才培养中持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云笔记中的Evernote印象笔记为代表,介绍其信息获取、组织、同步和共享的功能;将Evernote与Endnote进行比较分析,调研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认为Evernote能够助力学科馆员获取保存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组织学术信息资源,形成相关学科的富媒体数据库、嵌入课题组,实现无缝式的知识服务,并且助力学科服务团队评估体系的形成,最终提高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玉琳  赵蕾  夏浪  霍佳丽  申琳琳  江鹏  邹迎芬  陶东  陈敏 《编辑学报》2022,34(2):202-204, 209
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菁英荟(以下简称菁英荟)”为例,介绍如何建设学术生态圈,形成学术闭环,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菁英荟。期刊牵头研究搭建科研共享平台,以纸刊为基石助力学术输出,以互联网为载体提高学术传播效率。2020年,期刊以菁英荟成员为主体搭建“云”端学术交流平台,倾力打造“消化外科云讲坛”系列线上学术活动,以期共促远程医学,共享优质资源,共建健康中国。云端平台增强杂志“菁英”系列栏目的学术传播效率,助力一流论文产出与传播。学术生态圈的建设能够强化学术创新驱动力,以纸媒搭载互联网技术扩大学术输出深度与广度,改善学术生态,激发青年专家创造活力,吸引科研成果在中国期刊发表,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科学研究中非常积极活跃的主体之一,在进行科技创新突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团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团队与城市创新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本文锚定中国科大量子团队,进行跟踪研究并展开相关调查和分析,阐述了科技创新团队与城市创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政策、产业、基础设施、人才教育四个方面对城市创新环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科技创新团队对城市创新环境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