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闻界》1994,(3)
新闻工作要坚持唯实唯真唯德唯群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马启智,前不久在该区新闻工作者第四次代表会议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坚持做到唯实、唯真、唯德、唯群。唯实,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公正报道;唯真,即新闻要真实,不掺假;唯德,就是要站在党性和党...  相似文献   

2.
坚持"五个结合"办好新时期城市期刊郑光宇《长春工作》是1989年创刊的,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总的体会是:办好期刊必须坚持两个指导思想:一是思想要解放;二是要实事求是。就是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党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坚持新闻报道、包括新闻采访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生命,也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记者、通讯员在日常采访中,其党性表现,主要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唯实。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陈云同志也说过:“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这些至理名言,无疑是我们搞好新闻采写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5.
记者,是许多人都羡慕的职业。可是,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我到新闻学院去讲课。一位学生问我:你认为记者应当具备哪些最重要的素质?我说: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一股革命激情。第二,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第三,要勤奋,勤于学习,勤于采访,勤于思考,勤于写作。这当然不是新闻教科书上写的,而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责任感、激情从哪里来? 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开始并不了解记者职业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或许还受了当记者能成名成家、记者是“无冕之王”的影响。可是,当我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我很快就明白,记者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第一位的是责任。如果说,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当初带有  相似文献   

6.
李涛 《中国广播》2007,(7):71-72
写下这个有些老套的题目,蓦然想起陈云同志那句著名的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一个阅历无数风雨的老革命家的一生心得。我把他的心得拿过来,作为时政记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襄樊日报》近两年来有效地探索出一种适应市州报发展规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三贴近”和舆论监督九种“加法”运作。(一)“喉舌” “耳目”党报是党的喉舌和耳目。当“喉舌”,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上,全面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使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实  相似文献   

8.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的“气”,既是一种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思维的特征。在面对纷繁世界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以一种物我两忘、荣辱皆抛的思维姿态,凭临于万物之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积极的思维,我认为就是记者很需要的那种“浩然之思”。 我们并不赞成“记者是无冕之王”这个说法。记者出自于民,服务于民,何来“王气”?但是,借这个说法,有一点可以开启我们心智,在思维的领域里,记者倒应该有一点“王者之气”,就是摆脱各种思维羁绊,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为什么有的记者总是写不出有灵气…  相似文献   

9.
李晓莹 《记者摇篮》2005,(12):44-44
刚从事新闻的研究时,看书和听前辈教诲,我知道我们国家的新闻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工具。从事新闻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坚定不移地与中央保持一致,为党而宣传、为国家而工作。也许是由于新闻的这些要素约束,我们国家从事新闻工作的很多人自觉不自觉的都会忘记新闻的中性原则,片面地、主观地将新闻报道成政文、论文等。  相似文献   

10.
志德与作传     
“史德”、“志德”,历代史志学家都很重视,并加倡导。我们为作古人作传,尤须讲“志德”。志德与作传密不可分。志德是撰传人能否实事求是地记述传主的前提和归结,而作传可谓是撰传人志德的反映和表现,所以,“察志德之崇庸”(董一博语)是很重要的,要写好人物传,必先修志德。今日编修社会主义新志,也应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志德”。何谓社会主义志德?其核心者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新闻要立法,然而,谁是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加以澄清。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党的喉舌”、“党的耳目”,我们则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凡事都应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漫谈主持人管理冯国阳,李春星一、主持人是“喉舌”功能的一个艺术载体“新闻是党的喉舌,报道要突出主旋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办新闻的一条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宗旨。在推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虽有淡化“喉舌”功能的趋势,但实际上,那是对过去过份强调“喉舌”功能的一...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驻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但是,既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那么  相似文献   

14.
四、新闻工具的舆论监督作用应当加强,但是不宜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这里想说明三点。首先,党的新闻工具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如果以为当喉舌就不能监督,把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新闻工具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立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宣传工具,舆  相似文献   

15.
《采.写.编》2008,(6):40-40
“快报事实,慎报成因。”这是当今中国媒体应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成功策略。一、快报事实是媒体喉舌功能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前,政府和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观念在变化,他们不再捂压突发事件,而是发挥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喉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与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茂洲 《新闻窗》2011,(1):82-82
播音员、主持人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在我国,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宣传机构,起着“喉舌”和“工具”作用。所谓思想“形成于心,诉诸于声”。播音员、主持人则是直接面对观众的传播者,更是“喉舌的喉舌、工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坚持指导性强化服务性《德阳日报》罗世钊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引导舆论的工具。地方党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其指导性。指导性是党报姓“党”的十分重要的特征,也是党报的主要使命。概括起来说,党报的指导性就是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创新报业评判体系,坚持“两个效益”一起抓的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评价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似乎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社会效益。追求社会效益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这是毫无疑议的。但这种评判体系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首先,它忽视了党报的“两重性”。党报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桥。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物化的精神文化产品,这种产品同样具有商品的属性。在实践中,我们只强调了它的政治属性,而忽视了它的商品属性;在管理上.只强调了舆论导向。而忽视了媒体发展;在评价考核中.只强调了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这种现象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应当得到有效克服,真正做到“两个属性”一起要,“两个效益”一起抓。  相似文献   

19.
记得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北岛曾经用一首"我不相信"的著名诗篇,唤醒了几乎一代沉睡的中国青年。其实更早的时候,胡适之先生20世纪20年代就告诫过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待证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认可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改革开放年代里,领导人陈云也有过一句名言,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古至今,中国人最大的思想桎梏就是不敢独立思考,不敢怀疑,不敢打破陈规旧习。当然制造这  相似文献   

20.
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谓“喉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报纸要为党立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观点、主张,使党报成为党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党报不能和党唱不同的调子,不能用不协调的声音去扰乱读者的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