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声音     
德国记者愿当服务商在德国生活的5万名记者,绝大多数都把自己理解成是一个服务商,服务于媒体的受众,服务于媒体的使用者。他们希望能够用简洁、清晰、明了、易懂的方式将信息传递出去,并希望这些信息对受众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有如海水一样涌来的信息中,遴选最有用的信息,对于不同的记者而言,有不同的意义。有一部分记者把自己的责任理解成警戒世人,对于社会进行监督,对于国家的权力进行监督,要想做到既行使监督的职能,同时又让新闻拥有娱乐性,就要好好学手艺,要学  相似文献   

2.
每年两会的召开,各媒体都会花大量精力去组织报道,然而真正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并不多。因此,如何提升报道两会的记者的素养和职业技巧,成为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分析两个报道案例,希望对记者和编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每年两会的召开,各媒体都会花大量精力去组织报道,然而真正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并不多.因此,如何提升报道两会的记者的素养和职业技巧,成为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分析两个报道案例,希望对记者和编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传媒历史上,德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本。不久前,应阿登纳基金会邀请,笔者随上海财经媒体代表团一行赴德国访问了30余家媒体及相关机构,重点考察了德国媒体的现状及年轻记者的培养模式,感到收益颇多。没有门槛的职业在欧洲一些国家,记者需要有专门的认证,但在德国,记者是一个可以自由使用的职称,理论上任何人只要有媒体聘用,都可以说自己是记者。没有专门的考核机构,也没有统一的证件,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信息极其丰富、受众选择媒体的时代,新闻工作,一是去发现,什么事情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去报道什么,二是把一些想要受众知道的既平又淡的事物弄得容易引人注意,这是困难且见功力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准备,去做一个优秀的地市级媒体记者,要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忙碌的编采人员每天都在思索:新闻在哪里?好新闻在哪里?每个记者都希望手里握有多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都渴望拥有充足的可支配的新闻信息,每个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富”记者。的确,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而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也正是一个记者扎实功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感谢大家能够给我机会在这里介绍德国之声培训中心和德国公共电视台的记者培训。在德国,并没有100%让你成为记者的路径。原则上讲,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称为记者,也都可以成为记者。但是正像德国以前的一个电台台长所讲的一样,新闻媒体实质上是一门手艺,一门行当,这门手艺和行当一定要学。但是你如果没有天资的话要学好也并不容易,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有天资的人完成自己的记者职业梦。德国大学里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大家可以在公共电视台寻求一个实习机会,实习以后,你就可以在一个德国培训基金会里得到培训,之后再获得相应的工作机会。我们在波恩的总部主要做广播的培训,电视培训主要是在柏林。我们既对国内需求进行培训,也对外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职业需求与人的公共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全国记者队伍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某些媒体对记…  相似文献   

9.
当下,我们已进入一个各种媒体互相融合,协同运作的全媒体时代。这样一种全新的传播环境对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记者需要拥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合理运用各种媒体形式为受众提供信息;同时要尽可能掌握更加多元化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进行全媒体传播;还要具备强烈的受众意识,切实了解受众所需;另外还要拥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为受众提供优质讯息。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发言人,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言论,这就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该如何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公平性,如何阻止和防护新闻自由的滥用,成为当下职业记者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一定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重视社会责任,这是职业记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年初一场雪灾考验了媒体。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这场雪灾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使广大受众重新认识广播,而广播人也重新审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大灾之后话广播,如何进一步认识地方电台记者的职业定位,完善新时期地方广播通联协作网络有何现实意义?这些都是这场冰雪灾害报道留给我们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单项竞技活动。在德国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上,32支球队在亿万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艺,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无数的球迷在场内为自己的球队助威,在场外为胜利狂欢。在全世界球迷激情澎湃的30天里,数千位媒体工作者则在进行着另一场竞赛:新闻大战。对大多数不能到现场的球迷来讲,是各类媒体伴随他们度过了这个狂欢之夏。对媒体来讲,世界杯是一个抢夺受众市场、巩固和拓展生存空间的机会。尽管中国足球队没有去德国,但中国媒体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近百名记者奔赴德国,更多的人在国内为世界杯报道忙碌:纸媒或增加版面或出特刊,广播电视即时转播加评论,第一次合法亮相的网络媒体更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大手笔投入以争夺网民。回顾世界杯报道,让我们在激情过后有更深的思考,思考让我们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相信在不远的2008年,中国的媒体会奉献给读者一顿更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3.
郭习松 《新闻前哨》2008,(11):37-39
“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道德高于山     
记者这个行业是受人尊敬和瞩目的。因为他能够将最新的消息、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受众群体。尤其现在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大家通过媒体能够了解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对新闻事业向往的人,也确实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正>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人人都是新闻评论员,为我们提供了日渐丰富的信息。与此同时,开放、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职业新闻工作者传统的新闻采集、发布方式提出了挑战:今天我们如何坚守职业精神?一、自媒体的繁荣,是记者的狂欢1.自媒体时代,新闻线索空前丰富,记者不再为没有线索而苦恼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QQ、博客、论坛、微博上发布各种信息,并且很快在这些平台间互相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现场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学者,能反复强调要对自己的“学术”面孔负责,这非常难得。喻国明就是其中一个。所以,读他写的书和论文,就给人一种深刻感。而他给人另外一个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媒体改革有可操作性。按他的话说,就是找到一个理论与实践接轨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即媒体受众调查。他在媒体受众调查上的远见卓识为这位当代新闻学界最年轻的博导奠定了学术基础。 日前,在’99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记者采访了他。话题自然从他的受众调查说起。 当代受众:追求规模化满足 记者:你曾多次和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接触…  相似文献   

17.
一,“独特”性电视与纸质媒体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质媒体新闻导语相比也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记者这个职业对于市民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神秘的,今天是我国第三个记者节,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记者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用户的基本诉求是阅读轻量化。而财经新闻拥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该如何自处,本文通过对财经新闻的受众进行细分:专业投资者、财经爱好者及高学历人才、有理财需求的公众,基于对三类不同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以及自媒体时代下记者和受众的触媒习惯的新变化,笔者对财经新闻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整理,例如扎实过硬的经济理论知识、深度分析与预测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同生 《记者摇篮》2005,(11):23-24
观众对一个栏目是否喜欢,应该说因素是多方面的,内容的、形式的、技术的等都不可缺少,基础则是选题是否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能否满足观众的收视欲望。精神产品同物质产品一样都具有一个产销对路的问题。一个题材选准了.记者的创作欲望强烈.采编制一路顺手,播出后容易引起反响;否则记者自己对选题兴趣索然,制作的节目也很难会有观众。记者与观众在对待统一题材态度上的一致性告诉我们。尽管选题具有很深的学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在获得一个题材的信息时.记者不要仅从职业的角度去考虑取舍,而是把自己作为一名普通观众,问一下自己对这个题材是否感兴趣。记者自己不喜欢,那么观众很有可能不买帐。记者以平民心去审视题材,往往会赢得观众心。  相似文献   

20.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