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闻权力寻租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它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严重侵害公众的知情权。本文主要运用权力寻租理论,对新闻寻租行为的产生原因、背后的利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止新闻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具有监督权、报道权,可以代表民众行使知情权、言论权,所以,它在关注焦点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部分媒体时常僭越法律准绳和道德底线对自身监督权力"寻租"现象的接连产生,在社会上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动摇到了民众对"无冕之王"公信力的尊重与认可,逐渐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监督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媒介形象和公信力;新闻权力寻租是传媒与利益主体的价值同构与共谋,是一种对新闻资源进行错误配置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传媒体制转型给媒介腐败提供了土壤,监管缺失导致新闻寻租的现实可能;遏制和防止新闻寻租,必须创新制度规范,建立传媒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定惩治...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有偿新闻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新闻界的腐败现象。作者认为,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新闻报道权寻租是产生有偿新闻的根源,禁止有偿新闻亟待建立健全规避这种新闻公权寻租风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闻寻租是指新闻界或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新闻报道权、舆论话语权和媒体传播权转移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本文在列举新闻寻租现象及危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新闻寻租博弈模型,分析寻租行为的成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的勃兴,肇始于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创设的第四权力理论。所谓的第四权力就是指新闻舆论。事实上,它不是国家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发挥着重要影响力。舆论监督之所以较一般新闻报道更具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新型"新闻寻租"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寻租作为腐败的代名词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各个行业,在新闻领域也同样存在媒体利用自己的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且媒介寻租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形式和程度前所未有。本文将重点对报纸新型“新闻寻租”的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权力寻租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探讨了网络媒体权力寻租的典型表现、存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合理、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流程,确立与控制流程腐败风险中的关键节点,构筑权力与资本交易的防火墙;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与技防的双重监督,保障数字信息、技术管理权限的合法使用;提高从业者对媒介“社会公器”角色的领悟,深化他们对媒体公共性内核的认知,自觉抵制网络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传媒腐败”,说到底就是一种“新闻寻租”关系,即: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权力获得潜在不正当利益机会的非法、违规行为。寻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支付利益的形式来谋求新闻资源的使用权,或按其意志进行使用,也就是寻租者“租用”新闻传播权实现自己目的,而付给媒体或媒体从业者一定“租金”:招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谋求新闻资源出让,或按寻租者意志  相似文献   

10.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2,(11):13-14
谁都知道“市场”是“无形之手”,它可以在调配资源上发挥作用。而“无形之脚”是什么?经济学家指的是“寻租”。在经济学中,“租”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所谓寻租是指那些借助于权力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会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看不见的脚”或“无形之脚”。由于寻租行为是公平竞争的大敌,把人导向腐败,人们形象地把它看作是用“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寻租行为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会产生。它的行为特征是以权牟利,尽管…  相似文献   

11.
潘振宇 《东南传播》2014,(11):138-139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媒体是社会公德的守卫者。但遗憾的是,缺乏制约的媒体权力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近来不断地爆出权力寻租与新闻敲诈的腐败事件,将担负舆论监督功能的媒体一次次推向公众审判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的勃兴,肇始于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创设的“第四权力理论”。所谓的“第四权力”就是指新闻舆论。事实上,它不是国家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成茹 《新闻知识》2005,(6):39-41
公信力就是因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权力,或说社会影响力、媒介能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程度,或说是媒体在公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介机构取信于社会与公众,保持自身良好社会形象,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彭华新 《编辑之友》2015,(12):35-40
当代新闻有个奇特的现象,即民间公关开始介入编辑流程,并与权力发生关系.公关介入之后的新闻权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权",90年代新闻向公关的适度"让权",2002年之后,随着民生新闻的渐趋繁荣,故事化编辑理念出现,媒介与公关的"分权"成为现实.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证明了媒介接近权逐渐"去阶层化",到第三个阶段,新闻传播效果提升了,但产生一些负面干扰,如"媒介合谋"和"权力寻租",在分享权力的同时,导致"社会公器"的"私用".  相似文献   

15.
关妮 《青年记者》2016,(36):57-58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媒体通过舆论影响力对某些公共权力或公众人物施加舆论压力,最终达到揭露社会阴暗面、保证权力正常行使、表达公众意见、解决问题并防止再次滋生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在监督公权力与参与公共治理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舆论监督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权力寻租"这个词语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笔者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较为人熟知的一种定义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行为."说得通俗一点,权力寻租就是利用公权,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易钱、以权易物、以权易色等等.在权力寻租的过程中,公权被据为已有,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值环节.权力寻租的结果,便是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腐败.而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则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传媒权力是媒介通过褒扬、贬斥、劝服、引导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支配力量。就其性质而言,传媒权力是一种表现为影响力的公权力。传媒权力背离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就会形成传媒权力的"异化"。传媒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媒体伦理角度加强对传媒权力异化的治理将有助于传媒权力的合理有效运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林涌 《视听纵横》2002,(2):47-48
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称为继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后的第四种权力。媒体在享受这份特权的同时,自然也回避不了相应的责任。因为新闻媒体毕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正,运用失当,就会对被报道形成某种伤害。  相似文献   

19.
朱颖  乐志为 《当代传播》2011,(3):15-17,23
新闻传播权是权利还是权力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由于理论认识的模糊让新闻工作者仍不清楚自己的权责所在,给具体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从权力的多元化角度论证媒介权具有权力的属性,阐明一般权力特性在媒介上的体现,并对我国媒体权力的运行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正向的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监督既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又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时效性的不断增强、渠道不断增多,使得舆论监督走向误区,异化成舆论审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舆论传播速度和生态、媒体的利益驱动更加明显、互联网舆论主体多元化和相关法律对舆论审判规制方面存在缺漏。针对此,可以通过加强虚假信息识别能力,实时监控舆论;明确媒体从业原则,提升其媒介素养;提升网友素质,优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进行网络监督的方式对舆论审判现象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