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俏 《出版广角》2018,(10):78-80
文章通过概述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推广与传播的情况,探索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推广与传播的途径,探究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对当代图书出版的影响,来研究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对当今的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出版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如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国内外学者或者就图书出版与国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对图书出版的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但是,系统地从整体上考察图书出版与其社会条件——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诸方面的数量关系,尚未查阅到有关文献。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图书出版业与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诸方面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模型,研究了  相似文献   

4.
周洁 《出版广角》2018,(6):25-29
2017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全面进入跨界融合新常态,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企业与泛娱乐、泛文化、泛金融进行深度对接,知识付费不断拓宽数字出版领域.经历行业洗牌的自媒体"二八效应"明显,顺势而为的传统媒体需要继续探索转型之道.出版业仍存在图书去库存有待改善、图书价格保护体系亟待建立等问题,已成常态的复合型书店也需考虑如何在转型中坚守书店本质.数字信息技术和跨界融合发展仍是未来行业风向标,新闻出版业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图书全版权运营生态链,继续优化数字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根据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出版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化传播环境的革命性转变,在科技与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新传媒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掀起了自下而上的多样性传播浪潮,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正是新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表现之一,旺盛的数字图书出版需求倒逼传统出版产业转型的趋势日益显著,如何处理好文化与科技协同发展关系,寻求图书数字化最佳发展路径和政策体系,是出版业必须正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苏华 《出版科学》2012,20(2):98-10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业前后经历了兴盛与调整发展两个阶段。在兴盛阶段,图书出版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图书出版集中度较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图书的出版是其重点。同时,也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科学、政治类图书的出版。进入调整发展阶段以后,图书出版类型发生了变化,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图书以及科学知识普及类读物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7.
梁瑞 《出版广角》2015,(10):28-29
宋朝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及中央管理部门,由于宋朝比较重视教育,因此图书出版也深受朝廷的重视.国子监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管理全国的出版业,监管学校教材以及科举用书的出版,审查图书出版的内容,阻止盗版书籍以及禁书的出版.宋朝国子监对国家出版业的维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娟 《东南传播》2013,(7):58-59
近年来,传统出版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营滑坡的迹象,然而新兴的数字出版业则发展迅猛.面对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的主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图书数字出版的变革必然带来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发展,图书贸易产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交易方式等相对于传统出版贸易必然发生质的变化.本文以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分析美国及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中国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楠 《新闻传播》2022,(3):71-72
笔者从少儿图书出版市场的视角出发,结合当下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趋势及教育制度现状等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市场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传统图书出版业受互联网冲击已久,生存压力陡增,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受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望有增无减,我国图书出版市场不仅从疫情重伤...  相似文献   

10.
法国图书出版一直处于世界出版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文学类图书的销售颇又高居法国出版业的女王宝座.本文从文化孕育与传承、文学奖项与促销、出版独立与务实及政府重视与支持这四个方面探析了在法国出版业中一直占据女王地位的文学出版长盛不衰的原因,以期对国内日渐衰落的文学出版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图书出版业伴随着全球化以及欧盟文化政策改良的步伐,经历了萌芽发展、恢复发展、民主扩张、市场整合、技术转型、多元融合等六个阶段。同时,通过搭建立体营销渠道、优化图书出版模式、完善图书贸易规制、调适经营环境等策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西班牙图书出版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实境况较为相似,对未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转型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多元化格局下,世界许多国家的图书出版业呈现结构性萧条之势.在美国,图书出版业依托电子书稳步扩大年轻的购书群体,倾力打造畅销书;大型传媒集团依靠极高的市场集中度占领广大图书市场,坚持从小众市场中获利的市场策略让小型个体出版社在图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市场竞争机制下的自由定价模式有力地激活了图书市场,完备而严格的版权保护措施营造图书创作与出版的良好环境.美国图书出版业正在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3.
德国图书业倡导"绿色出版"的概念,政府也积极鼓励图书的出口.在当今国际文化贸易繁荣,各国文化交流频繁以及全球环境危机的国际背景下,通过分析德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与经验,以期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完全市场化的定位 出版业,特别是图书出版业,一直以来被欧洲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定位为不仅是产业,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脊梁骨"①.事实上,欧洲内部是由诸多具有多样文化的国家组成的.然而,把图书出版作为一种非完全市场化的文化事业,却在很多国家(包括大国)中形成相当规模的共识.这些共识,基本上奠定了图书出版业在欧洲文化事业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孙玮志 《出版科学》2007,15(1):56-58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形式,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者针对图书出版业的基本状况,围绕着文化营销的概念、图书出版业为什么要开展文化营销、图书出版企业如何开展文化营销三个问题,探讨了图书出版业的文化营销.  相似文献   

16.
欧洲多数国家对纸质图书出版业采取的定价销售、增值税收优惠和定向财政基金资助等手段有效促进本国纸质图书的快速健康发展。图书出版是文化振兴繁荣的重要内容,我国需适度借鉴欧洲国家的成熟做法,确立完善的图书定价基准和销售制度,建立更合理的图书税收优惠制度,构建更公正的图书财政基金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的不平凡的一年,图书出版业饱受冲击,在困境中求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出版业在主题出版、大型出版工程、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以及大众出版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也暴露出了融合发展短板、选题和内容同质化、电商"价格战"泛滥、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商业风险较大的图书出版业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使命,这一性质特点决定国家应对其进行必要支持。欧洲多数国家对图书出版业采取的定价销售、税收优惠和定向财政基金资助等手段,有效维护促进了本国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是文化振兴繁荣的重要内容,我国需适度借鉴欧洲国家成熟有益做法,确立完善的图书定价基准和销售制度,建立更合理的图书税收优惠制度,构建更公正的图书财政基金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铁丹 《出版参考》2013,(31):24-25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挥产业优势,抓住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有了较快发展。从总量和结构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目前,我国共有570多家出版社。近几年里,每年新出书品种都超过10万,这两年出版图书品种超过20万,这说明我国的出版业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行业的生产构成看,图书产品主要分为大众图书市场、教育图书市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逐渐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联系在一起。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获得信息,并使消费者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超时空性、内容海量性等特点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图书出版的研究者,应在压力中寻求图书出版业的出路,变新媒体的冲击为动力,在探索中找到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