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慧娟 《中国出版》2023,(11):66-69
随着全媒体的发展和融合出版的演进,地方图书编辑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坚持传统出版业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寻求转型,适应全媒体时代融合出版的要求,不断开拓自身眼界,以提高专业素养,紧跟行业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探讨地方图书编辑在全媒体时代融合出版大背景下的专业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图书编辑在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时期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方法】从融媒体对科技图书出版的影响、科技图书编辑在融合出版中的角色定位与担负的历史使命、融合出版对编辑素质的要求、科技图书编辑素质提升路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认为科技图书编辑应该认清形势,转变思维习惯,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积极自我提升,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会贯通,主动参与融合出版实践,实现推动出版业成功转型的结果。【结论】科技图书编辑要勇担历史重任,助力出版业转型,在数字转型的大时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进而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出版媒介的改变、编辑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升,阐述了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转型必要性。提出了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转型的策略和方向,从编辑和作者关系构建的特征以及方式,简单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和作者关系发展,希望以此推进媒体融合时代下科技期刊编辑转型。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数字出版编辑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编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数字出版编辑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责、素养入手,就如何以数字产品编辑(产品经理)思维去策划产品、以数字技术编辑(技术经理)思维去设计产品、以数字营销编辑(营销经理)思维去做产品服务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姗 《出版参考》2023,(5):66-69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教材出版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英语教材面临出版模式转型与探究。出版单位需打破传统出版组织架构,整合教材资源,创设全新运行机制。教材编辑需结合英语学科特点,转变思维意识,提高融合能力。纸质教材代表的传统教材需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开发多形态教材产品系列,营造融媒体时代教材出版新生态。  相似文献   

6.
张俊 《中国编辑》2018,(5):52-54
文章通过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从内容把关、品牌建设、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出版行业编辑能力建设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思维的发展,传统出版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出相应的改革,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出版行业的发展中。本文阐述了融合出版的概念,分析了媒体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融合出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之下,传统的编辑新闻并不符合现阶段的时代需求,而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媒体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发展之路.而在此过程中,编辑记者也要改变传统固有思维和观念,发挥其职能与作用,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充分地让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本文阐述了媒体融合对记者编辑实践的影响,并对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编辑记者的应对策略,希望对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鹏  李争 《采.写.编》2024,(3):155-157
全媒体时代来临,对于媒体融合重视程度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建设愈发多样化。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依然面临着停留于表面形式、内容单纯复制、缺少复合型编辑人才支撑等问题。要求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全面把握全媒体时代特点,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发挥新兴技术优势,推动制度和期刊生产内容创新,强化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以此更好地应对全媒体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的发展在丰富新闻内容、形式的同时,也给新闻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结合融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提出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升要求,从需求感知、素材挖掘、信息筛选、优势把握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推动新闻编辑行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出版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出版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出版行业的发展共识。6年来,融合出版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融合出版行动快、传播快、传播效果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在5G、大数据、智媒体和万物互联的大时代,传统编辑应积极主动学习互联网思维,掌握融媒体知识和技能,快速成长为时代所需的融合型编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版单位树立了“文化+科技”的发展理念,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新兴技术应用于出版服务,但是这些技术本身也产生了新的科技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在出版一线工作的7名编辑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构建了出版单位科技风险识别框架,并指出我国出版单位面临的四种主要科技风险类型。出版单位应大力引进数据开发和管理人才、利用数字技术维护版权、合理规划投资结构、建立人机协作共生机制,有效降低出版业的科技风险,实现我国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出版行业的产品是图书,图书生产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图、文的编辑加工,为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的出版物。如何确保出版物有价值?这就要求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出版领域,培养学者型编辑。本文探讨工匠精神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并根据实际提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者型编辑的建议,以便净化出版行业风气,提升出版物质量,为推动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韩飞 《出版科学》2016,24(3):44-46
编辑是出版单位的首要生产力。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培养名编辑成为出版单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分析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名编辑难培养的原因,提出六大对策,以期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认为出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对编辑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遴选优质内容资源,驾驭新出版流程,适应产品形态变迁,掌握新的营销和传播手段四个方面;同时,出版融合发展要求传统出版机构建立新的编辑人才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固有工作模式,在新技术新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下,编辑记者的工作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新媒体的诞生及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改变了媒体行业的运作模式,冲击了媒体行业的竞争格局。在媒体融合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编辑记者如何冲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束缚,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质与能力,更好的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变化,是广大编辑记者的重要工作方向。本文通过对媒体融合视角下编辑记者素质能力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应对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也包括了新闻行业。在融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变得更高,需要新闻编辑能够及时转变工作理念,积极学习新的技术理论,跟上融媒体时代的行业发展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融媒体的内涵与特征,同时分析了融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探讨了对融媒体下制约新闻编辑提升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因素,最后对于融媒体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提升新闻编辑的综合能力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提升,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于图书的阅读以及视听观看形式也开始产生转变,在这样的前提下推进出版业进入到智慧媒体时代,这不仅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掌握舆论主导权、话语权所不可缺少的要求与选择。当前,国家正在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出版业所有流程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出版业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需要用互联网思维,缔造出一个新的出版流程,改变内容的呈现和传播方式,完成融合出版,让编辑和发行的融合发展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陈建华 《编辑学报》2020,32(2):150-154
针对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对比分析传统纸质期刊的优势和在融媒时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我国科技期刊应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媒体融合发展思维;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优势,推进期刊出版流程再造,以创新媒体融合发展为驱动力,丰富内容,强化科技信息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各方互动参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集群化发展,提升期刊运营水平,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一流科技期刊品牌,以适应融媒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学术期刊抓住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探索纸媒与互联网、纸媒与手机终端、纸媒与微媒体等新媒体融合方式,加快了转型发展的步伐,形成了一些新模式.然而,当媒体融合进入关键时期,学术期刊又遭遇复合型编辑人才缺乏、媒体融合主导权缺位、政策与规制缺陷、传统传播秩序危机等新问题的缠绕,距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