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媒介环境是指以报纸、电视为载体,以官方新闻、民生新闻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向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进化和共生。这一环境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了大背景,包括媒介本身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力制约与权力实现,以及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权力博弈。"主体(权力行使)→客体(权力指向)→效果(权力作用)"是一种立体分析路径,通过这一路径,可以观察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舆论监督权力嬗变的多元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实现舆论效率、权力平衡与监督规范的方法,建构理性化"媒介分权"的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2.
彭华新 《编辑之友》2015,(12):35-40
当代新闻有个奇特的现象,即民间公关开始介入编辑流程,并与权力发生关系.公关介入之后的新闻权力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专权",90年代新闻向公关的适度"让权",2002年之后,随着民生新闻的渐趋繁荣,故事化编辑理念出现,媒介与公关的"分权"成为现实.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证明了媒介接近权逐渐"去阶层化",到第三个阶段,新闻传播效果提升了,但产生一些负面干扰,如"媒介合谋"和"权力寻租",在分享权力的同时,导致"社会公器"的"私用".  相似文献   

3.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媒介形象和公信力;新闻权力寻租是传媒与利益主体的价值同构与共谋,是一种对新闻资源进行错误配置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传媒体制转型给媒介腐败提供了土壤,监管缺失导致新闻寻租的现实可能;遏制和防止新闻寻租,必须创新制度规范,建立传媒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定惩治...  相似文献   

4.
媒介权力研究是西方传播学理论中直指媒介本质属性的核心议题,在我国则属于方兴未艾的新课题。本文在追溯西方传播学界对媒介权力内涵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大众媒介权力的生成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并首创性地提出了"网络媒介权力"的新概念,为新时代的媒介权力研究建构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媒介权力的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秋  魏晨 《新闻界》2006,(1):37-39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 edia 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还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学说体系,但是当前的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都趋近于围绕“媒介权力”来设定研究方向、对象和建构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的。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一般从媒介入手研究权力,没有注意到权力本身的多种形态与结构,没有注意到从权力视角出发来研究“媒介权力”的另外一条路径。而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把媒介权力看作是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单一的将“媒介权力”界定为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38-2007年西方1041篇关于环境传播的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同时借鉴安德鲁·皮尔森特等学者的"关键词建构理论",环境传播可以划分为九大研究领域: (1)环境传播的话语与权力(2)环境传播的修辞与叙述(3)媒介与环境新闻(4)环境政治与社会公平(5)社会动员与环境话语营销(6)环境危机传播与管理(7)流行文化中的环境表征(8)环境与国际政治外交转型(9)环境哲学与生态批评.同时,立足于文化唯物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本文从话语、权力与政治三个内在关联的视角具体解读环境传播的九大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何静 《今传媒》2011,(12):23-24
社会的发展,新闻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闻与司法二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新闻界和学者的重视,就有学者提出大众传媒滥用、错用监督的权力而易于出现"媒介审判"的现象。本文从"媒介审判"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国当前司法体制下传媒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新闻传媒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从权力对媒介的影响的视角,阐释各种权力主体是如何介入媒介对奥运会的报道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的。本文认为政治权力主导奥运新闻报道,文化权力全力配合奥运宣传,而经济权力与奥运会之间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玉洁 《新闻世界》2013,(1):158-159
住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房产动态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进而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通过对房产新闻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解读媒介话语的权力构成。媒介与各方利益关系作用下滋生了媒介话语的依附性权力,媒介话语内部生成机制决定着其生产性权力,媒介作为稀缺性资源而伴随产生了媒介话语的资源性权力。而这三种权力皆可为良性,但若缺乏规制或过度规制使易产生偏向。怎样在报道的过程中,力求客观公正,如实报道,让媒介话语向有利于百姓福祉的话语框架中迈进,应是房产新闻报道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变迁与传媒改革的互动关系问题,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变迁对传媒改革的影响,聚焦在从组织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四代领导集体实践意识形态的变化与传媒改革的关系,表现在权力结构观、矛盾论、经济中心论和发展观对媒介体制、行业格局和发展观念等方面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论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杜远远 《新闻界》2008,(3):84-86
本文在对传媒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回顾、对媒介权力的实质和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对"权力经济"展开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经济是"权力经济"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观点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严肃理性的社会新闻,媒体在报道赵作海事件中,全方位做了娱乐化解读甚至炒作,其背后交织着市场权力与政治权力,这些权力结构无时无刻不通过媒体影响、甚至型构着受众,对其阐释和反思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媒权力是媒介通过褒扬、贬斥、劝服、引导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支配力量。就其性质而言,传媒权力是一种表现为影响力的公权力。传媒权力背离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就会形成传媒权力的"异化"。传媒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媒体伦理角度加强对传媒权力异化的治理将有助于传媒权力的合理有效运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推进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种新的传媒技术的出现可能打破媒介权力划分,改变媒介存在的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角色。新的传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上而下的媒介权力赋予与受众参与在传媒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有了新的诠释与意义,受众的进阶式的媒介参与大大增强了媒介信息和现实的融入感和一体化的感受。整个过程将"人"作为重要的基点,受众的能动性与选择性决定了媒介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5.
中美司法规制传媒审判报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传媒的舆论监督发生异化,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制定了司法规制传媒表达自由的系列规范,对于传媒报道审判活动更形成了完备的规制制度.本文对比中美两国在司法规制传媒报道审判活动的有关规范,并通过比较权力运用的正当性基础、使用司法权力规制传媒的报道活动等要素,力图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发挥传媒的作用.新闻评论作为表达观点的新闻体裁,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百年来受到党报的高度重视.党通过在各级机关报上发表评论,传递党的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实现政治意图.百年来,传媒系统与政治系统、社会系统相互交流,促使党报新闻评论的表征与建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报新闻评论的主导功能体现为"革命宣传的报刊武器""政治动员的话语建构""执政主张的言论阐释""真理探讨的言说回归""市场经济的舆论助推""政党观点的多维表达"等方面.党报新闻评论功能的嬗变充分表明,党报评论是党形塑媒介武器、提升政治稳定度、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强大媒介保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从人性的角度、公共权力的本源以及公共权力的特性来看,公共权力必须接受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已成为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对于改善当前的政府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舆论监督已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改善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段豪杰 《新闻世界》2011,(10):222-223
2011年7月窃听丑闻给默多克新闻集团以重创的同时,也引起了传媒业界和学界的反思。本文主要分析了窃听丑闻所暴露出的英国传媒体制的诸多问题,并对媒介权力的规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发布工作是当代政治传播的一种形态。中国共产党对于新闻发布工作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党的政治传播观念。在百年历史中,这种观念的变迁,不仅有媒介技术的影响,革命需求的变化,也有党自身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