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4月的一天,官兵聚集在连队荣誉室里,听指导员讲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教育专题课。  相似文献   

2.
留心牢骚话     
我登报的第一篇稿,是从“牢骚话”里拣来的。1991年12月19日,我去九连采访,正遇着指导员在那儿发牢骚。我没被牢骚话“吓”走,而是坐下来静心地听。原来,连队有个战士利用探家去做生意,偷税被追查到部队,指导员因此挨了一个处分。我在其他连队采访也发现有类似情况。不久,我到三连采访,把那位指导员的“牢骚话”说给谢连长听,他听后说:“这种现象我们连队早已杜绝了。”我把他们连队杜绝此现象的经验做法整理成一篇《防上探家不回家》的管理经验稿,投寄《人民前线报》,很快在二版变成了铅字。“牢骚话”中抓好稿,是我搞新闻报…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我入伍不久,新兵一下连就“钻”进业余写作的天地,还参加了第七届军报新闻函授。虽然努力,可至今未见成效,一篇稿件也没见报。于是,一些战友劝我:“别瞎折腾了,在基层连队摘报道还能成什么‘气候’?”我不知道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帮我一把。87060部队甘崇堂甘崇堂同志:一个人能否成才,主要的不在于他在何处干什么,而在于他怎么干。俗话说:“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从这个角度看,决不能把在基层搞报道说成“瞎折腾”、“成不了‘气候”’。当然,不能否认,在连队搞报道是很艰难的。一是接触范围小,一个连…  相似文献   

4.
新兵连紧张的生活刚结束,我被分配在连队当通讯员。记得有一天,指导员叫我去团机关抄通知,第一次进机关办公楼,我格外谨慎,把着装整了又整,生怕给首长留下不好的印象。“”报告”,等听到“请进”时我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报告首长,我来抄通知。”一位中尉放下手中崭新的杂志,“哟,抄通知,我帮你问一下。”我胆怯地问:’‘这不是值班室?”中尉笑了笑说:“这是报道组,值班室在二楼,正好你把刚到的(新闻与成才》带回连”。抄完通知走在回连的路上,我信手打开《新闻与成才》,那一个个专栏立刻把我吸引住了,内容也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5.
1986年初,我在苏北某师侦察连当兵,元旦之夜,指导员到连队猪场检查时,将师政治部广播室开办《军营之声》栏目的消息告诉了我,要我在当好“猪倌”的同时,积极给师广播室写稿,反映连队的新人新事。当晚,我便铺开稿纸,写了一篇连长、指导员元旦代战士站哨的稿子,第二天午饭时,稿子便在师广播室“闪亮登场”,博得全连官兵的好评。从那以后,我与写报道结缘,无论是转了志愿兵,还是成长为干部,无论是在基层连队还是在军师机关,无论是野战部队还是到预备役部队,我始终注意结合工作搞报道,先后有600多篇稿件被新闻单位采用,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爬格子”是桩  相似文献   

6.
一天中午,我路过六连饭堂,被墙上张贴的感谢信“粘”住了眼睛。信上说的是六连五班十多年帮助驻地农妇李淑侠脱贫致富的事。凭着在学校当“小记者”的敏感,我认为这是条很有价值的新闻。于是,匆匆揣上采访本赶到六连,指导员屈彦儒给我介绍了大致情况,最后到荣誉室时,我傻了眼。原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06,(11):69-70
战士们“点菜”指导员“买单”天津警备区某部激活政治教育新模式本刊讯函授学员赵乾龙报道:8月24日,是天津警备区某部通信连指导员刘瑛紧张忙碌的一天。按照惯例下午将是连队政治教育时间,她所要做的是从战士们的建议中选取一个论点,作为今天政治教育的授课内容。最终她决定就以战士们本周点击率最高的“怎样消费最科学”为授课题目。以往政治教育授课,人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地读下去,尽管一堂课下来授课人口干舌燥,倾尽所能,但战士们只是作“形式笔记”,教育内容并未得到有效吸收。长此以往,大家课上无精打采,课下感觉学无所获。…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2,(5)
《政工导刊》月刊“指导员新干线”栏目从2001年第10期开始推出两种形式,逢双月是理论版,逢单月是综合版。这样交替编稿,虽是一个栏目,只有两个页码,但看到的内容却不同、版式也不同,使读者对该栏目的阅读兴趣大增,尤其是基层指导员更是赞叹不已,爱不释手。基层有一位指导员在给编辑部的信中说:“改版后的‘指导员新干线’就像一位师长教我们工作的方法,还像兄弟一样让我们在此促膝谈心,更像一滴滴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里,谈谈我编辑“指导员新干线”的体会。 一是着力强化栏目的理论指导性。《政工导刊》是以理论为主的刊  相似文献   

9.
17岁那年,他应征入伍。到部队后,被分到一个大山里的连队。因为他个小干体力活不行,像出黑板报跑腿送个信之类的活就让他干了。嘿,他居然把小板报办得有声有色。当兵第二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生的命运。那天指导员找到他说:“听说团里办了个新闻骨干培训班,你想不想去?”他一听兴奋极了,拿着指导员的“保举信”就到政治处找新闻干事自荐,人家看他热情挺高就收下了。在这里他知道了一些写稿投稿的初步知识,结果2个月后就在军区报上了一篇题为“黑板报‘主编’见闻”的小稿,接着又在解放军报登了一篇,这两篇小稿对他…  相似文献   

10.
黄晖 《军事记者》2009,(2):68-68
新闻,这个字眼,我对它倾入了太多的感情。 1999年底,踏着初冬的白雪,我入伍来到东北。新兵连的时候,指导员找到我们几个高中毕业的新战士,要求我们给旅里写广播稿。晚上正逢全连组织看电影,那几个战友都去了,就我留在连队写稿。指导员找到我说:“小黄,你怎么不去看电影啊?”我说:“我想到了一个好稿子,还没有写完呢!”指导员说:“你到连部来当文书吧。”  相似文献   

11.
一位连续8年被树为标兵连队的指导员在介绍该连队的经验时说,他们连队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旺盛、连续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干部清正廉洁。听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连队的情景。这个连队干部军政素质个个顶呱呱。新班子刚刚组建时干部廉洁,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后来,连队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不住拜金主义的冲击,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妥协在战士的“好意”面前。于是乎,谁送礼就给谁办事,谁与他们关系密切,好处就给谁。长此以往,军心涣散,连队建设逐渐跌至低谷,一蹶不振。两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泾渭分明,耐人寻味。它告诫我…  相似文献   

12.
海岛小广播     
沈空某雷达站驻守在黄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由于连队远离大陆,且海上季风大,交通经常中断,生活枯燥又单调,环境相对比较艰苦。为丰富连队的化生活和满足官兵求知成才的渴望,排长宋世鹏和王越、宋富平等官兵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办起了连队小广播,开办了“我与红色前哨”、“体育纵横”、“站史回忆录”、“热点访谈”等栏目,努力贴近官兵生活,提高收听率。海岛小广播的开办不但活跃了官兵的业余化生活.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播音员”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13.
莫把“公差”变“私差”函授学员 刘焜鹏笔者在某连采访时,听不少连队干部反映:现在的公差真难派。以前出公差,战士们都积极踊跃,惟恐派不到自己,而现在却恰恰相反,在连队干部的催促下,战士们还流露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有的即便去了,也常常是“凑凑人数,出工不出力”。上等兵小李直截了当地说:“现在的所谓出‘公差’,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出‘私差’,公差变味了,大伙的积极性当然也提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南京军区某高炮团三连召开军人大会,“刺头兵”小王由于海训期间工作表现突出,被记连嘉奖一次。连队官兵说,小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是指导员“拔刺”有术。小王2004年底从河南某大城市入伍,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养成了怕苦怕累的思想,部队的艰苦生活让他感到十分不适应,闹着要回家,成了连队的“重点人”。一天深夜,他站岗下岗后私自离队,受到纪律处分。自此,小王感到在军营没有希望,再辛苦也是白忙活,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连队干部骨干找他谈心,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这么大的部队,少我一个兵算啥?”指导员靖增阳心想:要转变小王这个错…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某高炮团就像一个孕育人才的摇篮,不但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小记者、小作家,活跃在军地新闻界和文艺界。许多到过该团的领导和报社记者、编辑,都称赞他们重视培养人才。而这个“人才希望工程”的倡导者之一,便是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团政治处主任王宫久。“惹眼伯乐”王主任说: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作为一名领导,首先便要有伯乐意识,善于慧眼识良才。王主任有~个习惯,下连检查总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必看连队黑板报,而且喜欢向各连指导员打听询问,看有没有好苗子。一旦发现,他…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新闻采编》2004,(1):17-17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参加《故训汇纂》出版座谈会时说了如下一番话:“我看到有很多的记者,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记者签到后,拿了资料、领了礼品就先走了,这让我感到很失望。我个人认为他们失去了一次从‘小记者’成长为大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为年轻记者传经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当‘穷’记者。我所指的‘穷’并非指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穷’得一个月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某报以评论文章等形式刊出一个“广告专版”,其中一篇署名文章鼓吹“五星啤酒”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好处:“我和五星啤酒再也分不开,每晚‘爬格子’感到倦怠疲惫时便饮上几杯提神。说来也真神了,喝了‘五星’之后铺笺对纸,只觉思路开阔,文如泉涌。文章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诗歌接二连三出笼……朋友们请教我写作的‘秘诀’,我要客观又自豪地说:‘五星啤酒是我的第二支笔’!”  相似文献   

20.
修改出好稿     
2005年初,我刚调到大队的时候,在连队担任指导员,团政委碰巧挂钩蹲点我们连队。我那时喜欢写新闻,但写不好。有时兴趣一来,经常兴冲冲地写下来,偶尔也偷偷往报刊上投投稿,很少发表,有时发个豆腐块儿就能让我高兴好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