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科技期刊优秀作者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珍 《编辑学报》2018,30(5):538-540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优秀作者队伍梯队建设,将作者分为潜力作者、优秀作者和专家型作者等3类,指出针对不同作者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应在情感上和学术上培养潜力作者,并应重点培养博士作者;巩固期刊的固有优秀作者,通过提高期刊影响力吸引优秀作者;应依靠专家型作者,赋予其特约主编等权利。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可以促进科技期刊优秀作者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期刊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者学术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作者学术关系是指从知识交流的角度出发,作者与作者之间表现出来的某种学术联系。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发现作者之间研究的相关度、学术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结构,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对知识创新和国家知识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从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引用关系和作者链接关系3个方面对国内外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果/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共被引关系及作者链接关系的研究趋于丰富,对作者互引关系、作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提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未来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方向为作者重名问题分析、大数据引文挖掘及作者学术关系的拓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对107名审稿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概念、通信作者的责任和权益、通信作者的作用以及共同通信作者问题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医学期刊通信作者署名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应明确通信作者的概念、责任和权利;通信作者作为责任作者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编辑应在促进通信作者的规范使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峻 《编辑学报》2010,22(5):397-398
共同第一作者和作者同等贡献的描述在国外科技期刊中多见,国内期刊中亦有增多趋势,但因此也会带来滥用作者署名权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认为应主张在接受投稿时就引入作者关于各自贡献的陈述,这有利于审稿人、编者、读者甄别作者排名的真实性,监督作者署名权的使用,维护科研工作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发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者贡献声明文献的调研,从作者贡献研究现状、作者贡献要素、作者贡献权重算法3个角度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结论]国内外关于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内容还比较有限,其中国内的研究视野较窄,局限于基本贡献权重算法的探讨,而国外则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贡献要素、深入对比分析不同算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今后作者贡献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①开展作者贡献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作者贡献要素发展的共性和个性;②确定不同学科的作者贡献要素,明确作者贡献的要素组成与作者贡献权重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身份即为特定作品创作者之地位,作者身份权益包括确认作者身份与表明作者身份两方面内容.我国著作权法关于“署名权”之规定事实上只涵盖了表明作者身份的部分内容,而未包含确认作者身份的内容.“署名权”之称谓亦不可取,不利于人们的理解与执行.为有效保护作者身份权益,应当抛弃“署名权”之称谓,而代之以“作者身份权”与“作者标记权”.  相似文献   

7.
对作者个性的认识与理解胡德培【北京】编辑离不开作者。优秀的编辑,总是联系并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所以,过去有一老编辑曾经说过一句令人回味和深思的话:"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没有作者的积极支持和深厚情谊,编辑是无法工作、无法当下去的。这是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技类图书作者的开发与找寻不可无章可循,编辑应不断总结经验并使之形成科学系统的方法和体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科技类图书编辑应从建立开发新作者资源的渠道,包括定期到书店了解图书信息、通过多媒体了解科技行业动态、充分利用学会、参加学术会议;不断跟进优秀作品和作者以保持作者资源可持续性;培养新作者几个层次出发,构建出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使编辑生涯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学报》2012,24(2)
采用《科技期刊中作者信息刊载意愿调查表》,对81名作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作者对论文中刊载电话和照片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排斥心理,其次为网址和籍贯。其原因主要是担心个人隐私暴露及他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商业活动甚至诈骗。认为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形成统一规范的作者信息著录标准,著录合适的作者信息,既利于保护作者隐私,又便于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学、图书史的研究中,作者身份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中外学者对于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的研究,主要从作者概念、作者意识、作者考证、作者功能四个维度展开。从历时性的发展看,该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提出,但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被重视,专门性的探讨逐渐提上日程。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基于对辨伪思潮的反思和对古书体例的认知,作者考证研究占据上风。199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理论的引入,作者概念、作者观、作者功能等话题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研究逐渐上升到哲学层面。四个维度的作者身份研究,展现了这一议题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作者身份研究方兴未艾。但就所取得的成果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认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这一研究继续推进和突破的关键。作者身份研究将丰富和拓展文献学、图书史的内容,使目录学更好地体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古籍责任者的署名方式多样、名目繁杂,要确定其真实姓名,必须进行大量的考证。而在著录中客观反映著者情况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责任者姓名选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部古籍的文献价值,而责任者籍贯的著录与否,更值得同仁的重视或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We evaluate author impact indicators and ranking algorithms on two publication databases using large test data sets of well-established researchers. The test data consists of (1) ACM fellowship and (2) variou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 We also evaluate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dividing credit of papers among co-authors and analyse the impact of self-citations. Furthermore, we evaluate different graph normalisation approaches for when PageRank is computed on author citation graphs.We find that PageRank outperforms citation counts in identifying well-established researchers. This holds true when PageRank is computed on author citation graphs but also when PageRank is computed on paper graphs and paper scores are divided among co-authors. In general, the best results are obtained when co-authors receive an equal share of a paper's score, independent of which impact indicator is used to compute paper scor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removing author self-citations improves the results of most ranking metrics. Lastly, we find tha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personalise the PageRank algorithm appropriately on the paper level than deciding whether to include or exclude self-citations. However, on the author level, we find that author graph normalis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ersonalisation.  相似文献   

13.
对作者耦合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问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力求探寻一种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利用作者耦合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与作者同被引分析得到的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证实:作者耦合分析能够较好地挖掘一个学科的"前沿知识结构",它与作者同被引相结合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发现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讨论了作者耦合分析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影响因素、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可视化分析中应注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以著者的四角号码为取号依据,设计编写“汉语著者号自动生成系统”,对该系统测试后发现,编目人员运用此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符合成都大学图书馆要求的著者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Scientometrics 1991—2010年间刊载的2,045篇论文作为数据样本,分两个时间段研究这20年间科学计量学的知识结构与演进状况,并以此来研究作者文献耦合分析法(ABCA)与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法(AKCA)在揭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2001—2010年间的科学计量学的知识结构要比1991—2000年间的更加清晰明朗,其研究主题之间更为亲密,相互作用力明显要强。作者排名相关分析、研究主题探测、余弦相似度计算、研究主题变迁等均显示,AKCA与ABCA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的模型拟合、研究主题的探测与变迁分析,又显示二者略有不同,ABCA可以探寻到比AKCA更多的研究主题,AKCA比ABCA能显示更多的信号来反映学科的技术突破以及研究前沿的进展。因此ABCA与AKCA不可互相替代,二者结合起来是探寻学科知识结构及其发展的理想研究方法。图4。表6。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网络作品的作者笔名标新立异,编目人员在取号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不同机构对同一作者取号不统一,编目人员个人行为导致著者号不统一和同一网络作者的笔名不统一等。利用《通表》和其他取号规则各有利弊,从增补汉字、完善图书著录细则、维护馆藏数据等方面可以规范网络作品责任者著录,实现著者号取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编目中关于著者取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就编目工作中取著者号遇到的一些情况,如外国责任者取号、拼音取号等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兼略谈了对著者号标准化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8.
“红海”竞争背景下出版社作者关系管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作者资源是出版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必备生产要素。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优秀作者成为稀缺资源,掌控着合作性博弈的主动权。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作者关系管理成为出版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龙头工作。本文提出出版社作者关系管理概念,探讨作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定律。  相似文献   

19.
通用汉语著者号自动生成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图书编目工作中,通用汉语著者号一直深受广大图书管理人员及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该编制方法在书次号中相对科学。由于延续至今的著者号查号法有严格的编制规则,故使用上相对繁琐,编制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来自动完成这项工作的方法,从而使这一编制工作变得简单快捷,准确而高效。  相似文献   

20.
论书次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编制书次号的要求 ;评论了著者号与种次号的优劣、《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的实用价值以及书次号标准化等问题 ,并对今后标准化的发展提出新思路、新见解。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