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假新闻从来就存在,但时起时伏.现在再次强调整治虚假新闻,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经济的推动,网络传播逐渐成熟,手机等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走进了新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2.
2010年,虚假新闻以高速疯涨之势冲击着受众的眼球."金庸逝世"、"翁帆怀孕"、"女生世博排队遭强奸怀孕"等虚假新闻,均以绘声绘色的描写见诸各种媒体.其中不少假新闻来源于网络、手机报、微博等新兴媒介.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4.
陈瑜伟 《今传媒》2007,(9):56-57
经济和物质活动的高度活跃和繁荣,使新闻在五彩缤纷中真相和假象、鲜花和陷阱并存.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广州某报"伟哥之父心脏病发"失实报道等虚假新闻的不断出现,使规避报道陷阱,防范新闻造假失实,确保节目安全播出,成为摆在新闻从业者桌面上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财经新闻与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确保财经数据的真实、准确,对读者和媒体而言都十分重要.随着财经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其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明显,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眼球经济而制造虚假新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李韧 《新闻记者》2008,(1):26-29
真实和虚假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虚假新闻的出现并不奇怪,也不可怕,它是古今中外职业新闻人随时都要警觉的一大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只有强烈职业荣誉感并严格遵循新闻采集规范的新闻从业者,才会竭尽全力寻找真相,尽最大可能避免报道失误.尽管中国新闻界做出了许多努力抵制虚假新闻,但虚假新闻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从近年来<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活动中可见一斑.国内研究者对于虚假新闻的成因和防范对策论述颇丰,但对虚假新闻处罚的讨论却存在缺乏可操作性、措施疲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每年都会有虚假新闻被曝光的消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中间有很多相同类型,媒体和个人的虚假产出占据了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对虚假新闻进行归类比较并提出解决办法,希望在遏制虚假新闻方面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以来各种虚假新闻经常见诸各种传媒.本文分析了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提出了杜绝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的具体措施,为提升媒体公信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视角反思既有虚假新闻研究中呈现出的理论盲视,并结合相关虚假新闻的量化描述和最新个案,探讨了虚假新闻的形态学、社会基础以及规制问题.提出虚假新闻的存在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基础,难以杜绝与根治,但可以透过构建有效的虚假新闻规制体系来控制其泛滥,消除其负面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0.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签是对热点事件的凝炼和提升,表达的是事件的核心和精髓,具有生动形象、浓缩概括和调侃讽刺等主要特征,能够增强报道事件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撰文者和网站观点及思想的扩散.但新闻标签如果制作或使用不当也有可能会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自身能量的削弱,因此新闻标签要因时因事而异并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视频会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然而,一些新闻媒体片面地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收听率,忽视了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进而在新闻媒体中出现了有偿新闻,虚假报道,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新闻媒体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虚假新闻的表现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公布和查处的若干虚假新闻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捕风捉影的失实报道.把小道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新闻来报道,这是当前假新闻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二是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有的记者变成了“作家”,虚构事实、编造故事;有的记者编造采访行为,没采访就写访谈.这种造假手法最恶劣,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一条典型的记者自编自导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十分便捷,普通人参与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把关的难度,舆论反转背后的虚假新闻频发,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传播现象.虚假新闻是为了达到欺骗当事者、吸引社会注意力等目的而发布的新闻,不能够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虚假新闻数量增加 2016年,虚假新闻在数量上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规律.在网络普及率较高的华东、华南等地区,出现虚假新闻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新旧媒体互动更加频繁,相互影响增强,虚假新闻与网络谣言相互交叉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6.
牛新权 《传媒》2018,(11):90-93
网络媒体的普及式发展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产生频度、传播范围及其负面影响,使得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爆炸式增长,同时,AI等新技术被引入资讯分发环节也导致大量虚假新闻通过机器分发出现在读者眼前.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网络平台上虚假新闻泛滥的趋势,新媒体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媒体编辑)需要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加强了确保新闻真实性、制裁和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措施,重要的文件如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记者采访规则、新闻机构管理职责、虚假报道处理规则等作出规定,形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专业规范。主管部门还多次对虚假报道的典型事件作出处理并通报。我修订《新闻传播法教程》时在两个部分予以反映:  相似文献   

18.
兰小棵 《青年记者》2012,(16):40-41
近期,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整治网络谣言,对新闻工作者也不无启迪:借助网络,一些谣言和虚假新闻得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发展,也为查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媒体在近期一些虚假新闻事件中的得失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所称虚假新闻,既包括失实新闻(没有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也包括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本源).  相似文献   

19.
陆黛 《新闻记者》2011,(3):19-20
虚假新闻与互联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虚假新闻是新闻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新闻史上,黄色报刊盛行时期,虚假新闻就曾泛滥成灾.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也引发了传播活动中理念与方式的冲突与对抗.整个事件的报道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真相的报道,而成为集中展示西方新闻虚假议程设置以及西方话语中心对西藏、新疆问题巨大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