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7年新华社的一条电讯以"梁山伯结婚,祝英台怀孕"为标题,报道了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新婚和袁雪芬怀孕的新闻.编者利用演员在剧中扮演角色的假借手法,真实而巧妙地再现了她们真实生活中的一幕.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从新闻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虚假新闻和新闻便相伴而生了.无论是横向比较中国和世界各国,还是纵向比较历史和现在的新闻界,都可以看到虚假新闻的影子.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受众的不安.本文将以2016年虚假新闻为例,分析其类型特点、出现原因,并力求给出具有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虚假新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瑜伟 《今传媒》2007,(9):56-57
经济和物质活动的高度活跃和繁荣,使新闻在五彩缤纷中真相和假象、鲜花和陷阱并存.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广州某报"伟哥之父心脏病发"失实报道等虚假新闻的不断出现,使规避报道陷阱,防范新闻造假失实,确保节目安全播出,成为摆在新闻从业者桌面上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视频会议.  相似文献   

5.
王震 《传媒》2021,(16):8-10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丰富.然而,"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传播门槛不断降低,也为谣言、虚假新闻插上了翅膀.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虚假信息,让信息安全臻于"智"善?人民网"人机协作"内容风控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基础的内容审核上进一步升级,初步实现"智能鉴谣".在当下海量信息场景的实际需求下,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审核机制,已经难以实现识别谣言效率最大化.而将人工审核的经验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打造"人机协作"的智能识谣平台,应用到新闻生产、内容风控等实际场景,不仅能够极大提高内容生产和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可以依托大数据深入研判分析,为内容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为平台优化提供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虚假新闻从来就存在,但时起时伏.现在再次强调整治虚假新闻,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经济的推动,网络传播逐渐成熟,手机等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走进了新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7.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等单位的领导下,打击虚假新闻的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展开,"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虚假新闻已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孙肖波 《青年记者》2007,(22):44-45
七月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国内外一片哗然,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和记者职业道德操守的讨论再次沸起。  相似文献   

11.
"虚假报道"一直与媒体相伴而生,如影随形.每年年末都会有各种版本的年度十大假新闻出炉.虚假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媒体亲手炮制的"宿敌". 2010年7月,济南多家媒体都接到一条线索:连日来,30岁的泰安男子张某拿着一个"元宝",呆在济南一条大街上,边乞讨边守候一位请他吃饭时将"元宝"遗忘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12.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箱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造假记者訾某供述节目中的一切都是自己摆布、导演并拍摄的,播出这条假新闻的北京电视台为此公开向社会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持续多年的"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和"传媒伦理研究报告"本次合并为一文,以6类1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为主体,对2021年包括虚假新闻在内的信息传播失序、传媒伦理失范的突出问题、总体特征、研究趋势做了梳理.研究发现,对新闻发布端资质的严格管理、大幅扩展"白名单"形成优质内容池、建立专业媒体与非专业生产内容隔离墙等管...  相似文献   

15.
就报纸等平面媒体而言,新闻"表情"也就是新闻编排形式的集合,它是新闻事实借助版面语言的"呈现"方式. "表情"组合强化阅读"自发、自主、自省" 新闻"表情"既包含着文字细节、线索梳理等情节要素,也以强弱、轻重的结构组合直观展现着编者的新闻价值取向."表情"在以版面编排手段包装新闻的同时,也潜在传达出编者的新闻情绪.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记者》刚评选出2013年"年度十大假新闻",《新快报》记者陈永洲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等案例赫然在列,这为业界再度敲响了警钟。如何防范虚假新闻,捍卫舆论监督再度引发热议,这里,笔者也略作浅谈。虚假新闻的源头虚假新闻包括"新闻事实"没有真实依据,通过臆造、捏造的假新闻和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而成的新闻失实。虚假新闻产生的源头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琳 《东南传播》2021,(2):149-152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大的话语权,而传播主体的泛化,在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言说、评论、转发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虚假新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虚假新闻为例,认为社交媒体中的虚假新闻表现出传播数量多、速度快、内容广、影响大等巴赫金式的狂欢表征。虚假新闻的滋生主要受媒体工作者素养缺失、受众认知心理影响、社交媒体监管缺失、虚假新闻迷惑性、社交媒体开放性、政府信息管控不严等原因。为此,需要借鉴福柯的规训理论并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个方面加以细化或延伸,以推动社交媒体信息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9.
"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也引发了传播活动中理念与方式的冲突与对抗.整个事件的报道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真相的报道,而成为集中展示西方新闻虚假议程设置以及西方话语中心对西藏、新疆问题巨大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素材中寻找新闻点,并将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这是每一位编辑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热词成为一些媒体人,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人在做标题时最强调的,那就是"爆点",所谓的"爆点"就是能使新闻刊播之后能够"像炸弹一样嘭的一声爆炸"的新闻元素.除此之外,还有"矛盾点"敏感点",甚至还有生造新闻点.这些标题手法频繁使用是产生"标题党"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新闻的品位、价值,甚至导致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