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书商的高校图书馆"图书两级采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两级采访"系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由图书采访人员具体实施,学科专家、教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图书采访协作体系;是通过网络采购图书,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完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提高文献保障率的一个管理平台;是书商提供集成书目的、优化的"一站式"图书采访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场域的视角来看,传统的图书采访处于一种线性、单一的场域,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成为图书采访方法及体系"新陈代谢"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采访的信息不对称及读者参与深度与广度不够的两大主要困境。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采访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构建协同、共享的采访技术体系,对人的"有限理性"突破与再审视,需要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的采访评价体系,从供给侧对图书采访进行改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对于图书采访避免陷入工具主义的陷阱做了应有的警示,整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前进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2):122-123,131
由国家图书馆组织编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已颁布实施。笔者简要介绍了目录的基本情况和重庆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少儿图书采访的基本情况,重点以我馆少儿图书采访工作为案例,将少儿图书采购遵循的原则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实践与"目录"有关内容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探讨了"目录"对指导少儿图书采购实践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策。  相似文献   

4.
图书采访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统采访模式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文本挖掘算法,构建基于用户驱动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系统,旨在做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采访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图书,提高图书馆图书采访的质量,进而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网上图书采访面临平台功能及管理制度制约,正逐渐被图书馆所抛弃。"互联网+图书采访"模式具有采访流程网络化、图书数据可视化、读者参与普遍化的特征,融合了传统图书采购模式的优点。目前,"互联网+图书采访"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平台众多但缺乏通用性、纸本图书可视化欠缺、图书信息收录不全及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存在障碍等问题,提出整合平台实现共享、建立图书数据可视化标准、建立数据共享规则以防范数据共享风险及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向"云"端发展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既有宏观层面的因素,如政策、经费,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因素。通过对影响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调研结果,并联系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实践,从政策、经费、采访人员素质、书商管理、采访操作及采访评价等方面探讨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理解读者需求是解决图书供需矛盾,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的基础。本文从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采访实践出发,树立从读者需求出发的中文图书采访原则,提出了基于读者荐购、图书利用率、学科馆员制及读者决策采访的采访策略,对它们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定量研究角度出发,对图书采访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控制研究,结合图书采访工作管理的实践问题,设计图书采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图书采访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详细剖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图书馆图书采访现状,并对河南省图书馆研发的图书智能采访管理系统与江苏汇文读者驱动采购系统进行比较、归纳与总结,提出新媒体时代图书采访管理系统应用策略,包括智能推送、外采书目、书目单的自动分配、馆际联盟、热门标签、专题书目、院系单独设置账号以及订单、馆藏统计分析等,有利于提高新媒体时代图书采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定量研究角度出发,对图书采访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控制研究,结合图书采访工作管理的实践问题,设计图书采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图书采访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图书缺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图书馆的图书缺藏控制过程,运用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耦合的方法,做到图书采访之前有科学的预见,采访之后有迅速的反馈,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图书的缺藏。数字时代,图书馆仅利用本馆馆藏满足用户需求已经不可能,图书馆必须改变自给自足的馆藏建设模式,即在有效控制图书缺藏的基础上,各图书馆之间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共建、馆际互借,形成全国范围的图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图书采访模式研究与采访策略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曾文军 《图书馆论坛》2005,25(5):120-122
详细分析了当前各种图书采访模式的优缺点,包括书目预订、现场采购、网上订购、纲目采购、招标采购等,认为图书馆应采取以某种采访模式为主、其它采访模式为辅或多种采访模式同时进行的复合型采访模式来采访图书,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采访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做好图书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图书馆图书采访互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互动机制的建立途径,以形成一个动态、多元的信息资源采集系统,提高图书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玲 《晋图学刊》2012,(4):41-44
图书馆采编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起点,其工作质量关乎图书馆服务质量。文章从采访图书结构不合理和采编工作效率低下两个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采编工作中的阻滞因素,进而从遴选图书供应商、调整优化馆藏结构、建立健全采编工作考核制度和合理规划工作流程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阻滞因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16.
采访业务外包:图书馆与书商关系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指出图书馆的业务重组和书商服务的提升为图书馆实行采访业务外包创造了条件;按照外包的程度,将采访业务外包划分为部分外包和完全外包两种模式;阐明采访业务外包中存在图书馆失控、历史断层和书商配套服务欠缺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更新理念、多方合作和加强沟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成果的综述,分析讨论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侧重主题内容的分析。[结果/结论]当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采纳3个方面,未来应促进不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开拓用户满意度、用户认知、移动图书馆成效评估等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选书方式相比,网络选书平台的应用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选工作更加高效便利。本文论述了基于B/S模式的高校图书馆网络选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对其系统框架、数据库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类型及内容进行归纳;从用户群体分类的角度,将移动图书馆用户与传统图书馆用户进行比较,并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特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图书馆用户的需求规律(如最小努力原则、穆尔斯定律等)进行理论探讨,并对移动图书馆的用户偏好理论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移动图书馆的用户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移动图书馆平台的用户体验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体验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在分析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体验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量化移动图书馆平台用户体验的指标体系, 并通过测试任务, 分析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现有功能的用户体验现状.结果表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平台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 但在技术、交互方面的体验评价不高;同时, 不同使用时间的用户的具体体验感受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移动图书馆平台的发展建议:注重各个服务模块之间的融合, 以提高整体用户体验, 尤其是要着力提高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