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北京档案》2011,(3):2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据库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档案资料和信息资源收集、管理、利用的主要手段和主流趋势,但在现阶段非遗保护中,档案管理和数据库建设存在着空白点。档案部门理应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高度,以更为积极的态度,以档案管理的专业方式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挥作用。本文对北京市部分综合档案馆涉及非遗的馆藏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试图阐释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的动因,并提出了档案部门建设非遗数据库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的分析及白族聚居区的调研,梳理我国非遗传承人建档保护的体制机制及其基层实践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形成了由文化和档案行政部门主管,以文化行政部门、非遗保护单位、地方国家档案馆和传承人为主体,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传承人建档保护格局,基层实践中紧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但存在相关组织开展传承人建档保护工作广度和深度不够且困难重重、作为核心建档主体的传承人个人存档整体状况堪忧等问题。提出引入协同治理理论,通过构建协同组织、规范建档业务、搭建共建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传承人档案的科学建立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有许多的民间信俗、祭祀等礼俗活动,有的诸如妈祖和城隍信俗、祭祀等活动被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列为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但这些民间礼俗活动不仅是单纯的民俗类非遗项目,也是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等众多非遗项目的综合载体,尤其是妈祖和城隍信俗、祭祀活动,保存着大量的国家礼制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部门和人群对"整体性"保护的理念认识不足,在恢复民间礼俗和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补贴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非遗保护工作中,出现了仪式不合乎礼制、职能部门缺乏协调、传承人群鲜有年轻人,以及对民间礼俗涉及的非遗项目历史背景、文化知识梳理欠缺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妈祖与城隍信俗保护中尤为明显。所以,需要树立"整体性"理念下的妈祖与城隍信俗保护理念,将民间礼俗纳入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整合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的科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论文分析了导致档案部门相对被动参与状态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最后,论文还就如何推进档案部门参与非遗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4年7月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公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后申遗时代"。较之前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申报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为重心,"后申遗时代"非遗保护最为迫切、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探讨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科学有效地传承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语境之下,如何建设多元化非遗保护队伍,以促使不同保护主体形成合力,是今后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多元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同模式和路径,也是新阶段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档案建设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保障。当前,档案部门在非遗保护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南京市非遗档案建设首先要从档案建设视角下分析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期望能够完善档案建设以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2016年,《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新增"在国家层面保护非遗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将非遗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鼓励各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制定非遗保护政策和措施。从非遗国家级名录项目评审标准、名录代表性、保护实践方面看,我国非遗保护还未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为此,开展相关研究,修订国家级非遗名录评审标准,增强非遗名录在可持续发展主题方面的代表性,调整非遗保护实践,才能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张一 《北京档案》2013,(9):29-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而非遗档案则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档案部门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在非遗档案的建档和保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档案部门不应将非遗保护工作仅局限于建档和保存,应创新工作模式,改变工作思路,立足馆藏和现有条件,积极开展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本文将立足于非遗的传承和传播现状,对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遗的商标保护模式具有重要价值。通过12123条非遗商标检索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实践中将非遗符号注册为商标的现象已大量存在,且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非遗商标总体注册成功率较高。非遗商标申请中由企业和个人申请的一般商标占比很大,由协会、政府或事业单位申请的集体和证明商标占比极低,说明非遗商标申请更具私人性和分散性,由协会、政府或事业单位统一组织非遗的商标法保护不充分。另外,非遗商标申请中存在太多与非遗内涵不相关的申请,甚至可能构成贬损性、欺骗性、代理机构以及恶意申请,极可能造成对非遗内涵的歪曲、侮辱或淡化。显著性问题对非遗商标申请的阻碍部分程度上存在,而显著性判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权利人缺位和制度缺位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形势,应通过积极利用现行商标法制度资源排除外部人抢注、注重非遗商标标识设计的显著性、充分发挥证明和集体商标优势以应对,还应构建"非遗符号数据库",变"事后排除机制"为"事前排除机制",统一规制非遗商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障传承人的主体地位是非遗研培计划实现其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在非遗研培计划的基层实践中,少数研培参与者对传承人的认知偏误影响着他们所负责的研培工作,导致传承人在培训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主体地位被弱化的风险。基于基层非遗研培班的经验反思,传承人主体地位的保障有传承人需求表达渠道多元化、民俗学者对研培组织工作的参与、以文化交流增进对传承人的文化理解等三种路径。它们旨在通过基层非遗研培工作的机制创新,让传承人的主体需求得到有效地表达和满足,从而提升非遗研培计划的实际效果,实现传承人的传承和创造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对于活态传承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非遗保存的本真性与发展演变之间的冲突问题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认识非遗保护中保存文化基因与保持文化传统生命活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同时需要认识非遗保护行为产生的"原生态"与"非遗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传统文化主体建设的意义;在进入具体保护形态时需要认识活态传承与在当代空间构建传统文化生态壁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遗保护新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曾引发学界激烈论争,随近年曲艺等表演艺术类非遗加入研培,情况更为复杂。实际上争论各方观点并无实质性冲突,在立论依据以及培训是否可取、非遗能否改变、能否大规模改造等主要争议点的深层有着高度共识。学术争鸣使非遗领域及研培计划存在的问题变得明晰,研培方案得以完善。赣南师范大学客家古文研培实践表明,非遗研培若坚持以"不失其本"为基本原则、前提和核心,以"扩大传承"为目标,方法层面"因事制宜,探索创新",基础研究先行,把非遗基础知识作为研培重点,完善评价体系,设立案例库,将能有效改变非遗文化生态,突破非遗保护瓶颈,把非遗保护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非遗网站、项目、法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非遗档案式保护仍存在保护意识不强、各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及非遗项目分散等问题。基于此,为实现非遗档案式保护,需要强化全民非遗保护意识,建立档案机构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构建科学的档案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何屹 《浙江档案》2015,(2):58-59
当前,"申遗"阶段积累的大量不同载体的档案和实物,大多散存于各级各类涉遗机构中,并随着后续各项保护项目的开展不断增加。所谓的"后申遗时代",即完成了"非遗"申报和认定之后的时代。近十几年里,我国非遗工作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辉煌成绩,经过大量的全面普查、记录与整理,已将散存在各地的文化遗存,逐一整理并成功列入各级非遗项目名录。然而,与国内"申遗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遗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以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职责和使命。文章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非遗传承保护方面的优势、主要做法和存在不足,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要坚持守正创新,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主体作用,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图书馆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文化自信的深层关系为线索,在文化自信视角下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基本思路,探析数字时代非遗档案资源积累、专题数据库筹建、"数字记忆"领域探索,揭示"非遗档案+数字人文"跨界项目的实践契机.立足文化自信,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自身传承与建构,通过成功的跨界案例,说明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数字人文技术紧密结合的空间,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理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内容翔实,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本文针对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现状,阐述活态性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秉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依据"动态本真"保护原则,加强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资源建设、创新特色数据库建设、研发特色产品和开发旅游资源,可推进其活态性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京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是京剧档案工作最直接的相关主体之一.本文以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为考察视角,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京剧非遗项目单位为例,从收集、整理、保存以及开发利用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京剧档案工作的现状,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以开放合作为思路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遗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关注的重点。当前,由于经济、社会等原因,非遗保护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面临环境、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四川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着眼点,在肯定非遗保护成就的基础上,揭示现存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希望本文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遗"濒临消亡。抢救和保护"非遗"成为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紧迫使命。对"非遗"进行档案式保护,将"非遗"通过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记录保存起来,以物质形式再现无形的文化遗产,可以为无形的文化遗产提供有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