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议开架借阅中的图书拒借率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议开架借阅中的图书拒借率计算叶菊英(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74)作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组成部分,流通管理统计包括读者统计、借阅统计、流通统计。无论是开架借阅还是闭架借阅,以上几个方面的统计方法大多一致,唯有“图书拒借率”的统计不同。拒借率...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拒借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拒借是指读者的借阅要求得不到满足,它包括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满足读者借阅需求的现象。拒借率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也是馆藏建设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当今各图书馆都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文献载体类型也更加丰富多样,拒借现象还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原因何在?如何来解决?仍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图书馆的拒借率过高,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声誉与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拒借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拒借率。  相似文献   

3.
刘萍 《图书馆学刊》1990,12(5):24-25
质量管理是一门专业技术、数理统计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而全面地分析研究质量问题,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运用于图书馆的图书拒借率分析,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一部分。图书拒借率从一个侧面反映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一定时间内读者在图书馆来借到的书刊数量与读者所要借的书刊资料的数量的比率的分析,来佐证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4.
流通借阅既是图书馆第一线的服务工作,也是读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流通借阅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馆藏文献资源的发和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声誉以及社会对图书馆的评价。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大家对读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在图书馆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也喊了多年。然而,从大部分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流通借阅工作的落后面貌改观不大。拒借率高,对读者态度生硬、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单纯地借借还还……这些老问题仍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通存在的现象。要扭转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提高读者工作的服务质量,光靠宣传教育还不够,必须进一步深化图书图的管理改革,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可借”图书拒借是图书馆流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造成的危害应该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图书状态设置的缺陷是造成“可借”图书拒借的主要原因之一,图书馆应从读者的角度人性化设置图书状态,以降低图书拒借率,提高读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因损书、丢失图书而赔偿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些书一般是读者比较喜欢、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赔偿后的图书的补做工作按常规是由采编部处理后才能上架。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赔偿的书不能及时上架流通,影响了读者的借阅及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减轻采编部的工作负担,本人认为以下方法能较快捷的将赔偿的图书补做后再与读者见面。1 读者赔偿的书一般由于损毁和丢失不能再流通的,并且按要求所赔的书的内容、作者、出版社要一样,价格不低于原书价。所以补做时只要用上原书的财产号、条形码和索书号可…  相似文献   

7.
流通借阅既是图书馆第一线的服务工作,也是读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流通借阅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声誉以及社会对图书馆的评价。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大家对读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在图书馆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也喊了多年。然而,从大部分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流通借阅工作的落后面貌改观不大。拒借率高、对读者态度生硬、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单纯地借借还还……这些老问题仍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周悠 《贵图学刊》2004,(2):20-21
本文通过以公共图书馆拒借现象的分析,呼吁读者爱护读书,利用图书,同时也希望工作人员提高素质,保护好图书,以避免高拒借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大流通服务模式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中特型书比例较高的艺术类图书更是首当其冲.为了避免或减少乱架、破损和拒借率升高等问题,提出了图书分区排放、增加索书号级别、采用架位号定位、薄本图书处置和增加防滑倾等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开架借阅的"五勤"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图书馆界从8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的借阅方式———开架借阅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借阅管理的主导方向 ,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优势。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简化了借阅手续 ,缩短了读者借书等候取书的时间 ;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展现在读者面前 ,减少了拒借率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调动了读者借阅的积极性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工作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开展咨询服务 ,等等。但是 ,开架借阅的这种新的借阅服务方式也并非尽善完美 ,其图书丢失率、破损率和乱架率远远高于闭架借阅。这种开架借阅带来的新问题如不…  相似文献   

11.
图书拒借在各类图书馆中都有存在,且有广义的理解和狭义的理解之分。广义理解,即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图书馆提出借阅书刊要求,而未能得到满足;狭义理解,即是读者在馆藏书刊范围内提出借阅要求,而未能得到满足。图书馆为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设法将拒借率降到最低限度。降低拒借率一事,从现象看是流通过程中发生的。但究其发生的根源,与采购工作、编目工作、科学管理、规章制度、具体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职业道德的遵守与否均有联系。因此,为了降低拒借率、提高借阅率,就得综观全局,而后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拒借率统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使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方面做出较大贡献,本文拟就如何开展拒借率统计研究工作谈点意见。一、什么是拒借率所谓拒借率,就是指某图书馆的读者在一定时期内,到图书馆借阅书刊资料而未能借到的数量,占读者所要借阅书刊资料总量的百分比。如果用个公式表示,拒借率等于读者要借而未能  相似文献   

13.
<正> 高校图书馆实施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开架借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充分发挥藏书资源的作用.开架借阅有如下优越性:1.实行开架借阅,读者可直接入库(室)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翻阅、选择、借阅书刊,针对性强,可增强阅读效果.2.实行开架借阅,读者可以广泛浏览图书,往往发现对自己感兴趣或具有实用价值的书刊和章节、数据等,达到扩大读者视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减少拒借率增加流通率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评价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主要是看其服务效益的高低。服务效益的高低是通过一系列服务效益指标来反映的。这些指标(如图书流通率、读者到馆率、图书拒借率、图书保障率、图书借阅率、读者阅读率、咨询率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读者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检验读者服务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为搞好图书馆的读者优质服务,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机流通借阅工作中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读者对自己所借的图书书名、册数、日期都不太清楚 ,经常出现超期、丢失等现象。有的读者甚至把借还书日期直接写到所借图书上面 ,造成图书污损 ;有的借书后同学间互相传阅 ,最后不知是谁借的图书 ,不能及时归还 ,给读者和图书馆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时由于扫描器问题出现漏借漏还现象 ,引起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无论是读者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说明我们的服务距离读者的要求还有差距。本着一切从读者出发 ,我们向馆里提出…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架、计算机管理的背景下,图书拒借率这一重要指标的获得已成为难题,直接影响到馆藏质量和服务效率。本文在分析目前各种计算拒借率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拒借率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展示了如何计算拒借率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图书最佳复本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图书馆外借工作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燕 《津图学刊》1998,(1):70-76
本文从读者结构、年图书利用率、拒借率、教师入库比率及馆藏结构五个方面对图书外借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使得图书馆的外借量化指标既切合实际,又易于被人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主动做好图书推荐工作可有效缓解图书馆新书品种少、副本量小、拒借率高的矛盾。本文介绍在综合考虑读者阅读倾向,图书内容、出版和著者等情况的基础上推荐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图书借阅资料来分析提高图书流通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流通率是衡量图书馆藏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对大学生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图书流通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是利用藏书来为读者服务的。读者利用藏书的状况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我馆的具体条件,学生阅览室实行闭架借阅制度。闭架借阅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开架容易产生乱架、图书破损和丢失的情况,但却存在着读者不能直接接触藏书。借阅费时费事、拒借率较高的缺点。因此,如何通过多种渠道揭示馆藏,宣传图书,指导借阅,更有效、更及时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