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蔓延,其对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影响也正在逐渐显现。它的影响实际上从收视到广告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虽然有一些滞后效应,但是确实在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等复杂形势,金融危机对我国广播影视业发展的影响逐渐显现.但基于广播影视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从国外以往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影响是挑战当中有机遇、难点之中有亮点.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头脑清醒、妥善应对,不仅能在危机中实现广播影视业又好又快发展,还能促进广播影视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强调要突出报纸的广电特性,即广播电视报一定要姓“电”,报纸的所有版面都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来带“电”作业。倘若刊登了与广播电视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即所谓“不带电”的内容纳入广播电视报版面,就会被认为违反了“行规”,是必须迅速加以纠正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广播电视报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发行问题,办得好点、差点,都不至于引发报纸的生存危机。循规蹈矩,抱守残缺尚能说得过去。拿《山东广播电视报》来说,当  相似文献   

4.
在80年代的广播改革中,在内容改革的同时,对反映现代广播传播规律的主持人形式、板块结构、受众参与等的运用与发展,使我国大陆的广播一改过去封闭、呆板的形象,而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并在与众多传播媒介的竞争中走出危机、再度崛起,令人刮目相看。进入90年代,广播改革在全面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业已呈现出两个重点:一是体制与管理方面的改革迅速推进;二是努力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欢 《中国广播》2008,(2):57-58
受众是广播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广播发展的基石。现代广播应当高度重视受众工作,并在为受众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经营受众的方式,以期形成广播信息反馈的良性链条,使广播的市场运作更加活跃、更加成熟。本文就广播媒体如何提高受众服务水平、增强受众经营能力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瑞 《今传媒》2020,(4):34-36
广播是进行危机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宣传中,基层广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从客观条件、传播特征、功能优势三个角度对基层广播在此次危机事件中获得成功的原因进行探析,发现基层广播具有传播内容地域化、传播策略共情化、传播范围扩大化等特征。相较于其他媒介,在危机传播中,基层广播在心灵抚慰、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功能上更具有针对性。在发展上,建议基层广播尽快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联动新媒体,深挖专业领域,赢得媒介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从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历时近20多年了,从最初的繁荣发展到现在各地城市广播电视报市场份额总体上不同程度地萎缩,广播电视报流变与发展的轨迹十分清楚。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将进入“大分化”时期,随着所谓“上层建筑行业”不断地市场化、产业化,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将会有一批基础差、规模小的广播电视报被分化淘汰出  相似文献   

8.
农村广播战略机遇已经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兴盛和90年代以来的持续滑坡之后,农村广播已悄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还是从广播发展规律看,发展农村广播战略机遇已经到来。从发展大环境来看,农村广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农村文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安排。广播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在农村更具价值,因此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锐 《中国广播》2006,(11):37-39
随着广播媒介的持续成长壮大,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广播发展的主导力量。也就是说,当现有的广播媒介产品无法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危机时,创新作为一种“创造性破坏”,将使广播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支持。对于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广播来说,创新同样是唯一的出路。近几年,河南电台对广播媒介产品进行了一些创新。截至2006年初,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无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11.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中国广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制度变迁,当专业办台经验日趋成熟之后“,频率精品化”成为现代广播发展的更高要求。“精品频率”犹如一个优秀品牌,能够在电波大战中独树一帜,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本文将从一个广播从业人员的角度谈谈对于广播专业频率精品化的粗浅认识。树立精品频率意识随着广播频率专业的日趋成熟和规范,打造一套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的精品广播频率已经成为广播人的共识。上个世纪,在全国广播还没有完全进行专业化区分的年代,人们强调的是办精品栏目,推出名牌栏目。10年后的今天,在一个专业频率中…  相似文献   

12.
胡丽娟 《记者摇篮》2009,(11):80-80
进入网络时代,很多人认为广播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危机已经到来。但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崛起却给广播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和广播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广播发展的趋势,使广播增加了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前,广播是综合台的天下,频率的数量少,节目内容以新闻、文艺为主,广播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听众习惯了字正腔圆的广播播音.但就像1981年美国第一部音乐电视的名字:"电视杀死广播明星",在电视的冲击下,广播的听众锐减,综合台已经难以满足听众变化的需求,广播发展面临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人开始探索生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周欣欣 《视听界》2013,(2):31-34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技术变革和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受众典型的媒介消费链条中也不时地闪耀着亮点。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广播收听这一媒介消费形式依然活跃于受众的生活中,但是承载这种消费的载体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收音机到车载收听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移动收听设备、互联网在线广播……不断丰富的广播触点,为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开了一扇窗,也带来了更多的未知性。在触点不断丰富、受众媒介消费日益碎片化、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的环境下,未来广播的发展,必然要融合新终端、整合新受众、开拓新内容,进而把握新触点,形成新飞跃。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新闻世界》2023,(4):15-18
协同治理理论提倡多元主体通过协同高效的方式进行社会公共治理。危机管理是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一个分支。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等主流媒体应如何在危机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可以从协同治理的角度进行审视。我国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是,一些多年来制约应急广播发展的顽疾和桎梏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仍需学界、业界继续研讨,以便在新形势下寻找到更好的破解之策。本文从政府、媒体、社会这三个应急广播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出发,分析探讨我国应急广播功能面临的困境,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宁 《传媒》2006,(11):61-62
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的产物,广播电视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猛发展,鼎盛期全国有220多家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达4200多万份,以其报道内容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媒介,由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晚报、都市报和各种生活类报刊的兴起,广播电视报受到专业的限制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发行量骤减,广告大幅度滑坡,规模小的纷纷倒闭或被吞并,生存下来的也大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这十年,文艺广播经历了危机中求生存的阵痛,完成了从大而全的“综合台”到细分化的“专业台”的转变,在媒体格局中牢固地占据了_一席之地。这十年,文艺广播顽强生存发展的秘笈,无他,唯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至今,广播热线理政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从芜杂到有序的发展历程。这类节目由广播媒体与政府行政部门联合推出,听众通  相似文献   

19.
广播业的发展正如心电图的起伏,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上下波动。纵观广播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地的广播事业都经历过低谷时期,美国也不例外,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重新崛起,当时美国的广播界出了这么一句话:"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这句话在中国的广播发展中,也有着浓缩的含义:"车轮拯救广播!"因为在《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广播的影响出现了滑坡现象。我们常州电台也不例外,整套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在降低,听众来信也增加不上去,这个状况在我们队伍中引发了危机感,促使许多同志在困感中探索广播振兴的新路。形成广播影响滑坡的原因,从表面看是电视的冲击,实质是广播自身的特长、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客观形势要求广播节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