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晓燕 《新闻窗》2012,(2):20-21
2011年7月以来,贵州日报记者部响应省委宣传部及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的号召,结合深入开展对我省重大的发展战略"两加一推"的宣传报道战役,组织多种形式的"走基层,到一线,听民声"活动,成果丰硕。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扬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了大量文风清新、可读性强、可信性高的优秀新闻作品。同时,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便记者部这支队伍的作风更加过硬、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齐 《新闻窗》2011,(4):25-26
2008年,《贵州日报》改扩版,为顺应贵州旅游业快速发展之势,《旅游》周刊应运而生。这是《贵州日报》第一次推出以"旅游"为主题的周刊,由经济一部承办。"权威、丰富、服务","做足做透旅游新闻,做精做细旅游服务"是《旅游》周刊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3.
姚远 《新闻窗》2011,(6):4-6
根据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按照全省学习传达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视频)会议部署,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立即着手进行安排,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4.
周静 《新闻窗》2011,(3):36-36
"泛珠东盟·新南行记"大型采访活动,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开拓创新的神来之笔——在东盟自由贸易圈的大背景下,记者撷取东盟各国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最鲜活的发展动态,与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相互观照,展开了一幅幅双方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新画卷。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我有幸参与了国内云南段、国外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的采访报道,成为职业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5.
赵拴  万群  沈赤兵 《新闻窗》2010,(3):11-12
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起,"泛珠东盟.新南行记"粤桂滇黔党报大型跨省联合采访活动是"媒体先行,引领舆论"的一次积极探索,是省级党报新闻跨区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促进的创新之举。活动自今年2月下旬启动以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20多名记者分为4个采访分队参加了此次跨省大型联合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太师 《新闻窗》2011,(6):11-12
2011年国庆期间,贵州日报一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刊发了我采写的《一个村子的"转型"——来自白云区刘庄的报道》。这条稿件,最初是应编辑部要求"被动"去采访的,可这次刘庄之行,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深入"与"浅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军队媒体作风文风得到了较大改善。清新的文风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中,在新闻评论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坚持政论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对新闻自身的关注和解读,在写作上出现了"新闻本位"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小梅 《新闻窗》2011,(5):18-19
1999年分配到贵州日报工作至今,我先后在贵州日报文艺部、经济信息时报、记者部安顺站、科教部等部门工作,做过很多报道,写过近200多万字的文稿。并先后在贵州日报"视点"、"深度"、"文化周刊"、"小梅访谈"等栏目发表深度文化报道上百个专版,  相似文献   

9.
毛水华 《新闻实践》2011,(12):23-25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质是贴近基层群众,回归新闻原点。2011年9月,衢州日报采访中心策划组织“夜宿乡村”报道活动,就是一种有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几十年来,形成了许多好的传统和作风。这些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无价之宝。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过程,新闻事业好的传统和作风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对党的新闻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深入基层采访、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等好的传统和作风必须继承好、发扬好的前提下,如何改进我们的新闻作风,以适应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需要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地市报记者,笔者认为,除必须发扬新闻工作好的传统和作风外,在采访写作中还应具备“六双眼”。  相似文献   

11.
陈朝晖 《新闻窗》2012,(5):10-11
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参加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为此举办的7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专题培训,结合自己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实践,心得颇多。  相似文献   

12.
向永东 《新闻窗》2005,(5):25-26
近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核心报刊《贵州日报》在策划采写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集中优势实力,在加强新闻宏观策划、强化新闻题材创新和延伸新闻采访点、辐射新闻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充分显现出了大报的风格——准确、稳健、生动,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13.
杨龙 《新闻实践》2008,(9):21-24
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于新闻的真实。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任何关乎新闻真实的细节,都须有记者深入现场获取的第一手材料,还应在采访不同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求证和互证。贵州日报记者杨龙应本刊之约,回顾贵州"瓮安事件"的采访亲历,使我们看到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记者如何深入采访、去伪存真,使之真正把握突发性事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翟爱俊 《新闻窗》2012,(2):14-14
时下,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永恒、自觉的事业追求:一方面,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永无止境;另一方面,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编辑记者前去开采发掘。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开展报道,必将为新闻单位带来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更会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6.
采访作风是记者在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采访作风是否扎实,是衡量一个记者职业素质的重要指标。当前,新闻队伍作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症状之一:心浮气躁。心静者品自高,心不静则气不顺,气不顺则言不正、行不端。今天,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海量网络信息给新闻从业者提供了层出不穷、取之不尽的新闻“原料”。  相似文献   

17.
曹阳 《新闻传播》2010,(3):28-28
近年来,因新闻侵权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时有发生,在这些新闻官司中,尽管不乏对媒介的不公正诉讼,但也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媒介记者采访作风不严谨、责任编辑把关不严等问题导致报道偏颇或失实而引发的。因此,有必要要求新闻从业人员用法律的尺度"望、闻、问、切",以有效应对新闻侵权事件,让新闻报道不偏离法制轨道,从源头上把新闻侵权的可能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9.
黄道弘  李晖  束维 《新闻前哨》2011,(11):71-71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然而,我们有些媒体有些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识不深刻,仓促上阵凑热闹;二是准备不充分,  相似文献   

20.
付清文 《新闻窗》2010,(3):74-75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50年,是贵州省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2008年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成立了《贵州新闻广播》,全天播出10档新闻的《整点播报》,两档新闻联播。"播新闻"和"说新闻"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解决好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