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聚焦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络视频节目中的古籍阅读推广工作,分析不同平台的古籍传播现状以及传播效果,并对各平台古籍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平台上的古籍阅读推广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较高社会影响力,微信平台古籍阅读推广原创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短视频平台推广内容呈现年轻化、多元化的特点;网络视频节目制作精良,将古籍推广寓于故事化表达。研究认为图书馆应增强跨界合作,以更好地借助新媒体为读者提供古籍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1家公共图书馆为样本,围绕图书馆以微信平台为依托进行古籍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古籍阅读推广的时间节点、采取的方式、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并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古籍阅读推广改善策略,以期推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进行古籍资源的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我国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样本,对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创新策略,即转变观念,构建长效推广机制;加强古籍资源库建设,增强用户黏性;细分目标用户,打造立体式媒体服务矩阵;深化多元合作,推动服务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三种读者阅读引导的模式,分别是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文章同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媒体时代如何对读者进行引导提出了思考,即对读者开展心理阅读研究,构建联合阅读引导体系,开展与新媒体时代的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5.
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功掀起了一股“典籍热”,论文从古籍阅读推广的角度出发,从平台、内容、宣传等角度探究融媒体环境下《典籍里的中国》如何成功实现古籍的大众传播。实践表明,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和新技术,以当代视角解构古籍,降低古籍阅读门槛,设置记忆点,有助于引发大众共鸣,促进相关内容的广泛传播,有效实现大众层面的古籍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阅读近年来作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本文拟从新媒体与浅阅读、与功利化阅读,以及与思考力、与纸质阅读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辨析,提出新媒体阅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和阅读过程中的某些负面现象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应客观看待新媒体阅读。并从提高读者媒介素养、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内容,以及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三方面力图对引导新媒体阅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阅读推广中的3种阅读引导模式: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同时对阅读引导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引导应对读者选择性阅读心理开展研究,开展与新媒体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创新传统的阅读引导形式等举措。  相似文献   

8.
知识服务背景下古籍VR阅读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古籍阅读推广中文献不易获取、阅读理解困难等困境,指出古籍数字化的缺陷,提出古籍VR阅读的设想,并从建立虚拟古籍阅览室、构建古籍VR阅读系统、构建古籍VR阅读资源库等方面探讨古籍VR阅读推广实施路径,以帮助读者阅读古籍,理解文本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全民阅读视角下新媒体阅读生态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及其重构路径,丰富新媒体阅读理论,为改善阅读环境、促进全民阅读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借鉴信息生态学理论和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对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现状及其演化路径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阅读生态建构路径。[结果/结论] 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存在着系统结构比例失衡、信息供求关系失调、能量流转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媒体阅读生态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和" "活" "新""真"的标准,从系统内部调节、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改善、阅读者态度优化和阅读实践的路径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主动做好针对古籍文献的宣传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深入推动古籍知识传播与活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文章梳理了公共图书馆的古籍阅读推广现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调研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优化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