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虞晖 《出版广角》2015,(9):52-55
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是传统民族类期刊实现媒体融合的必由之路.内容建设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民族类期刊必须着力解决两个舆论场割裂的问题,切实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真正完成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传统民族类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先发优势、存量优势和解读受众的优势,克服源自"基因"的缺陷,注重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阵地意识,把握技术引领,推动流程再造,真正优化内容生产,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赢得主动,做好民族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媒体融合加速,跨屏传播、多屏收视成为大势.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共同参与,交叉互动,融合传播效果明显.然而在部分网络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表现吃力,大量议程割裂现象出现.传统媒体究竟该如何改变,才能有效实现议程融合?传统媒体跨屏传播中的议程割裂现象.目前传统媒体的跨屏传播方式主要有多平台、多终端直播,跨屏互动,短视频移动传播.在传统媒体的跨屏传播实践中,尤其是应对网络突发公共议题时,存在大量的议程割裂现象,表现为议题重要性判断割裂、议题报道取向割裂、议题属性割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宏法 《青年记者》2007,(17):38-39
有些报纸将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割裂开来,看不到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在制定同类媒体竞争策略时,不考虑新媒体的因素;在制定与新媒体的竞争策略时,又不考虑同类媒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谢航 《大观周刊》2012,(26):58-59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当前甘肃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差距,扭转城乡割裂局面,并最终落脚到为民富民的制度安排,对全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彭兰:数字媒体内容管理的兼容性原则1、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兼容。数字媒体的管理,既要从维护公共利益出发,同时又要有效保护个人的权利。只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都不利于数字媒体的发展。2、新媒体与老媒体的兼容。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在老媒体的蜕变基础上渐进地形成的,新老媒体并存、兼容的格局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数字媒体的内容管理体制,不应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管理体制割裂开来,而应具有对新老媒体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10,(1):24-26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新特质 1.一个媒体机构的多介质运作 融媒体时代前夜,一个媒体机构主要是以单一介质的面貌出现,如电视台以声画传播为主,报社以文字传播为主,电台以声音传播为主。融媒体时代彻底打破了先前的介质割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任何一家传统媒体机构都可以进行多介质运作,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轶玫 《今传媒》2010,(1):30-31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新特质1.一个媒体机构的多介质运作融媒体时代前夜,一个媒体机构主要是以单一介质的面貌出现的,比如电视台主要是以声画传播为主;报社主要是以文字传播为主;电台则是以声音传播为主。融媒体时代则彻底打破了先前的介质割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任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为农村类报纸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农村类报纸逐步尝试转型,主要分为从综合类报纸到专业报;培育媒体品牌价值;构建“涉农大平台”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城市少年和农村少年两个群体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之中产生了一系列跨文化传播问题。对节目本身而言,媒体在面对城乡少年角色互换产生的跨文化问题应当行使怎样的社会责任?而对整个社会而言,通过研究《变形计》对“衣民工”子女城市入学带来的城乡少年之间的跨文化传播问题以反思和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体体现着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丰富内容,必然也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X二代"报道中媒体从信息传递者逐步向社会活动参与者转移,由此引发媒体角色定位的一系列争议话题。媒体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与受众预期是目前"X二代"报道中媒体角色错位的主要原因。既"X二代"信息传播语境中,媒体承担的社会角色难以完全割裂或区分,应是传媒观念与现实情境的一种复合,即是报道者又是分析者,既是监督者又是引导者,既是旁观者又是当局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长期执行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在城乡资源配置和国民待遇上,重城轻乡十分明显,致使“三农”在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媒体对“三农”的观照度与处于弱势地位的“三农”对媒体的期待极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战略选择。大众传媒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问世和迅猛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发联尤其是3G通信的逐步成熟。传统媒体也面临着从一元化经营到多元化经营的转变。经营方式的转变,产品类型的丰富,随之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立体化,多元化,目前传统媒体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例如目前在大部分传统媒体中报道手段和媒体类型之间处于割裂状态,使得在媒体内部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更有甚者企业内部各种媒体产品相互争抢资源,  相似文献   

13.
系统概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的逐步成熟,传统媒体也面临着从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的转变。经营方式的转变,产品类型的丰富,随之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立体化,目前传统媒体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例如目前在大部分传统媒体中报道手段和媒体产品之间处于割裂状态,使得在媒体内部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4.
系统概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的逐步成熟,传统媒体也面临着从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的转变。经营方式的转变,产品类型的丰富,随之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立体化,目前传统媒体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例如目前在大部分传统媒体中报道手段和媒体产品之间处于割裂状态,使得在媒体内部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5.
张玲  赖少明 《新闻窗》2012,(5):35-35
目前市场上的财经媒体,泛指经济、投资理财、经营管理等与财经有关的各种媒体,主要包括经济类、金融证券类、经营管理类、理财类几种。财经新闻内容与信息产品具有服务于信息市场与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属性,同时,由于财经媒体的内容精度和深度更高,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其权威性也更高,专业性、公信力更强,在经济活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一些媒体类网络公司屡屡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影响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阐明了公民隐私权与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并对"传播虚假新闻、人肉搜索的滥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媒体类网络公司保护网络公民隐私权的途径,以实现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的提升,最终保证整个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女嘉宾公开宣称"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的时候,当女生明明牵手成功,却又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男生恋爱且发生财产纠纷的时候,①我们是否会对那档标榜诚信的交友节目产生严重质疑?仅仅用娱乐或市场的理由无法解释其问题根源,一味指责节目背离导向、把关不严也有失科学和冷静,不利于探究问题的实质。在这里,节目的名称、定位与节目的演进过程产生了冲突,甚至构成反讽,它暴露出媒体观点与事实材料之间的游离,呈现给我们的是缺乏明确主张的割裂、模糊的媒体面目。当前,伴随媒体的日  相似文献   

18.
陈阳 《东南传播》2020,(1):104-106
技术自带的"脱域"机制打破了工业时代单一而连续的时空环境,一切都被解构重组,但随着5G、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虚假新闻与误导性信息持续泛滥,媒体权力逐渐异化与"再封建化"……媒体逐渐陷入"信任危机"之困境,整个网络社会"超级结构"面临土崩瓦解。追本溯源,媒体公信力破损主要源于主体内在系统的失衡、"弱连接"的网络交往特性、"流动的"网络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割裂性等。媒体公信力亟待重建,在技术上,可利用"区块链"重塑媒体的公信力;在商业模式上,要重视用户与市场定位,发挥媒体人的主导作用;在内容与平台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协同作战",合力营造一个开放、透明的网络媒体信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段然  庞博 《采.写.编》2022,(1):136-137
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发展趋势的当下,高职院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建设已成为题中之义,作为校园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类社团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新闻类社团“青媒社团”为例,通过对新闻类社团融媒体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较为系统的社团融媒体建设路径思考,以小窥大,尝试找出新闻类社团的融媒体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传媒杂志的一份调查,目前中国的媒体市场尽管群雄蜂起、形态各异,但依然是由党的喉舌性媒体、都市文化类媒体和行业类媒体三分天下,各自的市场范围和读者对象也基本清晰和相对固定。而在行业类媒体中,曾经一纸风行天下的法制类报纸正由于主客观的因素而风光不再,让位于财经文娱类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