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二次传播"与官方权威媒体议程设置的关系,为官方媒体选取受众欢迎的议题,且为正确引导网络中的舆论走向,通过内容比较分析法,选取奥运会、雾霾等热点事件,发现互联网中"二次传播"的话题与官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二次传播"越热的话题,就越有可能成为官方传统媒体的议题,反之亦然;成为官方媒体议程设置中的议题后,也会影响传播话题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3.
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的空前繁荣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也为拓展传播空间提供了良好平台.短视频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让传统媒体实现大屏小屏的完美切换,而在短视频的应用上,传统媒体还需在内容、技术、人才、体制等方面下功夫,让短视频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的议程传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议程不仅可以将传统媒体议程在内容上加以扩充,在传播空间上加拓展,在传播效果上加以放大,而且其自身也表现出与传统媒体议程所不同的特点,形成网络媒体议程自身的发展规律。网络议程传播已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影响和效果,对于政府和地方的形象传播作用十分显著,直接作用于网络受众的形象认知过程,成为形象建构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基于传统媒体环境。强有力的传播者、处于被动状态中的受众和传统媒体的有限性为实现媒介的议程设置提供了主、客观的保障。然而 ,网络中传播权泛化、信息获取高度自由、时空无限将“议程设置”理论的传统基础一一打破。但打破并不意味着网络不能设置议程。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在议题设置者、议题内容及议题设置所依赖的技术三方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米彦泽  张昊 《新闻世界》2010,(7):200-201
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由于网络传播互动性强、言论表达传播自由开放等先天优势,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在议题设置主体、议题本身、设置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2009年,"躲猫猫"事件引起轰动,并不仅仅在于一个在押人员的离奇死亡,而是事件背后的意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不同表现,引发人们对网络议程设置的思考.传统传播环境下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制造议题从而形成或影响舆论的一种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8.
3G时代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已无法解释3G时代一些新的传播现象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议题理论——"议题融合"理论。"议题融合"理论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拓展与丰富,能够有力地解释3G时代的传播现象。3G时代的"议题融合"呈现出三大特点:议题融合的速度加快,"个人议题"与"媒介议题"的融合更加直接,以及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将逐渐衰弱抑或消亡。  相似文献   

9.
当代信息社会,数字化技术引发了媒介形态边界的消解并相互融合,广告信息传播表现出融合一体化的特点.本文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结合当代信息社会特点,对广告的融合性传播进行了探析,指出广告融合性传播既是对广告信息进行整合并形成信息流,又是广告信息的异质接入与感知同构,广告传播由此表现出信息融合叠加、信息多屏融合联动、广告场景融合等传播新形态,通过分析,为当前及今后广告信息传播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骆慧敏 《新闻世界》2010,(6):177-178
本文对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时间跨度较短的网络议程中,也发现了议题对现实的作用,这种现实作用可以导致人们某些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体"既有网民和事件当事人,也有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网络中的"行为"可以分为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了网络议程设置的共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日益碎片化、去中心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把关人"地位逐渐被新媒体消解。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状态,舆情爆发更加隐蔽,线上线下互动紧密,推动舆情传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且越来越多地投射出社会心态。在互联网语境中引导网络舆情,要从民众、媒体和政府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体做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形成协同效应,互相支持优化功能并扩大彼此的影响力。利用网络资源延伸新闻价值 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为单向.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为互动,那么,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将发展为多动。  相似文献   

13.
在新技术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产生出广播电视传播新的形态。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要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达到共赢,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是必然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营造出新技术环境,创造出诸多被称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而在广电领域则产生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分析2022福建春晚的传播特点:从通过多平台直播、短视频分发实现“云同框”,到与“Z世代”建立共同话语体系,再到聚焦福建地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直至产生受众“群体团结感、个体的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维护群体正义的道德感”四个结果,从而构成整个“互动仪式链”的完整模型,由此探讨在融媒体时代大型综艺节目的跨屏传播构建策略,以期实现传统媒体平台的突围与拓展。  相似文献   

15.
孟欢 《东南传播》2010,(9):109-1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之间逐步走向互动、整合。《杜拉拉升职记》建立了以图书出版传播为起点,报纸、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多种媒介互动传播而取得强大传播效果的本土范例。本文在试图分析其多种传播形态后,进一步分析其媒介互动传播的特点,继而从深层解读其互动传播现象。由此可知,跨媒介传播与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化社会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多屏视听时代,综艺节目的 跨媒介传播成为一种新趋势.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台网之间的跨媒介传播主要包括跨媒介流通、跨媒介联播、跨媒介衍生及跨媒介互译等四种模式.但面对电视文化场和网络文化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生产者只是试图简单地通过改编、删除或添加文化密码来迎合目标文化场,导致综艺节目的 台网跨媒介传播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在...  相似文献   

17.
李鹏飞 《传媒》2018,(4):89-90
当前绝大多数社区传播更多依赖新兴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效用发挥.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传播应该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长时间并存的场景下,强调两者的配合.本文以营销界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支撑,结合社区传播理论和当前媒介融合发展状况,提出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社区"整合传播"的观点,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区"整合传播"模型,以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动.根据受众群体不同特征采用不同传播模式或偏向于传统媒体的"重"传播模式,或偏向于新兴媒体的"轻"传播模式,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受众日渐分流,广告收入逐年下降,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内容制作优势,视听新媒体具有传播经营优势,二者强强联合、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对此,要通过功能融合、流程再造,推动内容创新、传输覆盖、渠道拓展、平台运营、组织重构、信息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演进,实现—用户可选择、受众能互动,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方能不断丰富拓展网络视听新空间,构建网络视听新生态.  相似文献   

19.
姚远 《视听》2016,(6):15-16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屏、跨屏等现象兴起,并逐步成为常态。终端渠道的不断多元化以及终端融合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众群正在不断地被互联网PC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分流。尤其是对于年轻受众群体,笔记本电脑、平板以及移动手机已经取代电视等传统终端成为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屏时代的来临决定着媒体测量思路和技术的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这几乎是媒体的一个共识,尤其在新媒体冲击下,对传统媒体而言议题设置更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以江西地方传统媒体在"感动中国"人物龚全珍的宣传报道过程中,利用微博这一网络媒体进行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所产生的舆论效力为样本,探讨地方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提高网络议程设置能力与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