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第六届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的评选中,张以庆执导的《英和白》脱颖而出,独揽四项大奖,成为这场评奖会中最大的赢家。然而获得国际大奖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国内学界业界的认可和推崇,相反,张以庆和《英和白》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抨击和质疑。批评的焦点是《英和白》违背了纪录片“客观记录”的本性和职责,过多地表达了创作主观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200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年会上观摩了张以庆先生创作的《英和白》,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时隔一年多,《英和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多项大奖,说明张以庆先生的创作理念和他的《英与白》在纪录片同行中得到了相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张以庆,1954年出生,1987年进入湖北电视台,现任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高级记者、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15年来,一共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个、国家级政府一等奖3个、中国电视“金鹰奖”2个、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最高奖2个、国际大奖4个、国际大赛提名奖8个。代表作有《红地毯上的日记》、《舟舟的世界》、《英和白》等,其中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果,《英和白》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反响,目前正在创作纪录片《幼儿园》。  相似文献   

4.
2001年10月26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评选揭晓,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英和白》获得“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创意”、“最佳导演”和“最佳音效”等4项大将,成为本届电视节上获奖最多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在历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纪录片。本届“金熊猫”奖的评选分为人文及社会类和自然及环境类,每类分别设有7项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342部(423集)优秀纪录片参与两大类共14个奖项的角逐。最终,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英和白》,从人文及社会类的247部参赛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高卫华 《新闻界》2006,(4):54-55
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6.
张以庆,当过十年工人,没有上过大学。然而,他从业电视十五年,却几乎囊括了国内外全部的纪录片大奖,其中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大奖、编导单项大奖、日内瓦南北电视节特别提名奖、四川国际电视节四项国际大奖等等。去年,他又成为第五届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幼儿园》选择人们最为熟悉的学龄前儿童为记录对象,通过对幼儿生活状态的跟踪拍摄,渗入张以庆对个体生命历程、生命本质意义以及人的社会化模式的深层思考。《幼儿园》中体现出的强烈的自我与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忧患…  相似文献   

8.
林畅 《记者摇篮》2004,(3):31-32
很多人看完纪录片《英和白》之后都有种“言说从非所道,所道尽在无言”的感受。通篇并没有解说词、没有后期音响创作、没有任何电视特技手段的效果的运用,那些华丽词藻、惟美镜头、做作的后期音响效果等电视手段在《英和白》面前显得浅薄无味、苍白无力。那么,《英和白》究竟靠得是什么法宝赢得了受众的共鸣呢?  相似文献   

9.
“艺术创作研究”栏目刊载了三篇关于电视纪录片地文章。谢勤亮的文章《纪录片的重新定位》认为,中国纪录片只要以市场准星重新进行定位,就有望成为电视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西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富矿,有内容和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正进行着多样化的创作实践。高力的文章《从西部文化资源看西部纪录片的未来空间》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蔡凯如的文章《兽的“人化”与人的“兽化”──试析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伦理价值观》则是对荣获2001年四川国际艺术节“金熊猫奖”长纪录片、导演、创意和音效四项大奖的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客观与真实的异化——电视纪录片《英与白》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可以上台表演的大熊猫,唯一与人居住在一起的大熊猫。“白”是武汉杂剧团的一位女驯化师,她有着一半意大利血统,至今已经和“英”生活了十四年,为了遵守国际公约,“英”已经多年不能公开上台表演,“白”每天的工作就是精心照料和进行可能并无意义的训练。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下文简称张),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拍摄和制作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纪录片《英与白》。这部纪录片入选2000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获得200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创意奖、最…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9月,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专题片、纪录片。深圳卫视推出的8集纪实专题片《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国家级国际性大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赤子功勋》在几百部抗战70周年特别节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级大奖"金红棉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2.
侯蕾 《声屏世界》2007,(5):31-32
在纪录片领域里,张以庆是一个“异类”。从1987年起开始拍摄纪录片,他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很出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总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震撼和思考。无论是被欧洲人视为人道主义的范本而享誉全球的《舟舟的世界》,还是引来巨大争议的讲述一只被驯化的大熊猫和它的饲养员的故事的《英与白》,甚至,当人们回过头去寻找他初期的作品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15日,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了"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三项大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这部纪录片的肯定.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刘效礼将军说:"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应认真地看一看《我只认识你》,以应对人类老龄化的到来."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知名导演、制片、编剧柯文思说:"本片抛出了一个已成为全球问题的话题.当我们从越来越长寿的生命中受益时,也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们的精神状况跟不上身体状况.这种令人心碎的情感旅程进入一种需要密切观察的状态时,教会我们所有的人,要相信坚持和爱的力量,相信夫妻关系可以经得住最艰难的考验."当然更应该感谢的是这部纪录片的两位主人公——我的叔公树锋和叔婆味芳,是他们的爱触动我们想做这部纪录片,是他们的爱成就了这部纪录片,也是他们的爱让更多的人拥有和传播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赵青 《传媒》2017,(6):22-24
2016年12月15日,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了“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三项大奖。感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这部纪录片的肯定。评委会主席、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刘效礼将军说:“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应认真地看一看《我只认识你》,以应对人类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李国泉 《东南传播》2014,(10):31-32
2002年以前,福建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出现过巅峰,积累了一大批精英,纪录片《祖屋》、《戏班》等作品在国内、国际获得大奖。之后,在节目收视率排他论及电视栏目市场化运作浪潮的冲击下,福建电视台撤掉运作十几年的纪录片创作室,纪录片的生产一直处于停顿状态。十年后,福建的纪录片人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及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注重抓好精品力作"、"深入实施优秀文化产品和名家、大家宣传推广工程"的指示,组织拍摄大型纪录片精品,深入挖掘和提升福建文化内涵,在更广更高的层级弘扬福建文明,打造福建文化的烫金名片。作者从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创作中就如何重新抓住当下纪录片的发展机遇期,打造精品纪录片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郭学文 《现代传播》2003,(6):128-129
梁碧波简介 :梁碧波 ,男 ,汉族 ,主任记者 ,现在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工作。 1992年至 1995年 3月 ,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工作 ,共获全国及省市级新闻奖 2 0多项次。 1995年 3月至今从事纪录片创作。主要作品有《三节草》、《婚事》、《冬天》、《马班邮路》、《峨嵋女尼》、《二娘》。其作品曾荣获第2 0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特别奖 ,2 0 0 0年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大奖、 2 0 0 0年第 5届罗马尼亚阿斯特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同时多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中国电视骏马奖。“纪录片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 ,“纪录…  相似文献   

17.
何炜 《新闻前哨》2005,(6):46-47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  相似文献   

18.
杨岸 《东南传播》2013,(5):22-23
2008年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部系列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该片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录片类)等多项国际大奖。这个系列分为八集,介绍了八位西方伟大的艺术家,从梵高这一集可以看出,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的纪录片,BBC不论从叙事方式还是拍摄艺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陈苗 《传媒》2015,(23):55-57
新世纪以来,艺术市场受到大众普遍关注,艺术类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片也因此受到重视,成为纪录片市场上的新宠.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公司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近年来也将艺术类纪录片作为制作的重点,其制作的《艺术的力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当达芬奇遇上蒙娜丽莎》《画廊外的天赋》《艺术创造世界》等,因其对极致完美画面的追求,对深厚人文关怀的表达,赢得全球受众的尊重,并在国际上屡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类节目等大奖.  相似文献   

20.
提起“张以庆”,你也许不知道,但提起“舟舟”,你也许会知道:那个身有残疾的舟舟,竟然在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能把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得无比快乐;因为舟舟这一特殊的才能,他不仅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实话实说》,还上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甚至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一夜之间,舟舟成为世界名人。但首先把《舟舟的世界》展示给全世界的却是张以庆。张以庆,何许人也?全国电视界搞纪录片的同行没有人不知道,这位湖北电视台的编导,从业14年来,共获9个省级电视一等奖,8个省以上大区和全国奖,2个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