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媒介环境中,传统媒介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传统似乎难以发挥重要作用,以至于构建在传统媒介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难以获得研究者所期待的显著效果。基于这一背景,针对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主体研究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本文试图从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媒介素养教育主体充分享有"传播权利"入手,通过对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主体传播权利的再思考,提出道德伦理与传播权利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3.
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重要拓展领域。本研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等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议程设置现象,并分析了议程融合和融合新闻等具体表现形式。同时,本研究也指出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的负面效应,即网络谣言和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扩散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媒介间议程设置的控制机制——把关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媒介不断诞生。在多种媒介并存的形势下,媒介的生态环境也日益复杂。党刊作为引导舆论的主力军,其工作效果会对整个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克服党刊的舆论引导难点,坚持正面宣传。本文首先对媒介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关概述;其次,分析了媒介环境下党刊舆论引导中的难点;最后明确了媒介生态环境下党刊舆论引导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卢毅刚 《今传媒》2011,(10):14-16,27
现代社会形成的大众传播媒介分层使媒介自身的发展与运作必须与其生存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具有相同环境维度的作用也促使很多媒介在发挥其功效时形成较高的相似性。为了证明这种相似性的存在以媒介地理学观点出发,通过对甘肃临夏和宁夏泾源两县回族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习惯进行比较;对政府处理各类社会问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调查,发现同是回族聚居区;同处于西北这个落后和欠发达区域的两个县城,大众传播媒介在这两个地方产生的效果和形成的相关引导的作用几近同质化。这也证明地理环境塑造影响了媒介,相似地理环境下媒介的传播效果大体相同。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营养不良"的媒介接触及其信息解读反映出了西部媒介发展失衡的现状。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行性建议方案,提高不同地理环境下媒介的传播效果,促使现代社会构建人、媒介与地理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卢毅刚 《报刊之友》2011,(10):14-16,27
现代社会形成的大众传播媒介分层使媒介自身的发展与运作必须与其生存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具有相同环境维度的作用也促使很多媒介在发挥其功效时形成较高的相似性。为了证明这种相似性的存在以媒介地理学观点出发,通过对甘肃临夏和宁夏泾源两县回族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习惯进行比较;对政府处理各类社会问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调查,发现同是回族聚居区;同处于西北这个落后和欠发达区域的两个县城,大众传播媒介在这两个地方产生的效果和形成的相关引导的作用几近同质化。这也证明地理环境塑造影响了媒介,相似地理环境下媒介的传播效果大体相同。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营养不良”的媒介接触及其信息解读反映出了西部媒介发展失衡的现状。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行性建议方案,提高不同地理环境下媒介的传播效果,促使现代社会构建人、媒介与地理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伴随媒介技术进化与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移动媒介盛行,信息传播、社交、消费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革。在微时代,人们对微媒介生存方式也产生着深度依赖,移动微生活契合着当下人们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零散闲暇需求,即时的碎片化传播时刻将个体置于信息网络节点,使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或进行评论,并便捷满足各种诉求。"微评论"有着微式传播、移动多元、多向互动等特性,当下,影视热播剧极易引发微媒介热点话题,造成移动媒介终端的"刷屏"现象,而影视剧中的争议话题也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传播影响力,在微媒介空间形成二次传播与评论,甚至N次传播与评论。在当代媒介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影视剧难免涉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但在"微时代"的影视传播信息环境中,影视剧与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本文试图思考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以及微媒介议题中的影视剧"阶层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探究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主流传播媒介与人类信息流动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论证了媒介是有偏向的,不同媒介构造不同的符号环境,媒介的进化改变的是信息的本质,而人为了适应一种媒介环境会趋向改变自己的行为。结合当今的主流媒介——第二代互联网异军突起的现状,剖析其信息特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社会和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大众媒介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的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的媒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影响到整个媒介环境及其发展的变化。面对媒介发展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广电传媒在发展中既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新的媒介技术的冲击和挑战,新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做好媒介融合发展也是广电传媒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海燕 《东南传播》2016,(12):107-109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媒介批评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探求在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发展路径,从媒介批评的开端、发酵、高潮和落幕等几个不同阶段揭示媒介批评的产生机制、特点及其效果,力求把握网络环境下媒介批评的一般性规律,剖析媒介批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现有效媒介批评的方式,希冀能够为今后媒介批评提供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商业化 媒介商业化是指媒介系统及其产品的产生和传播被纳入到市场化进程中,实现媒介生产的工业化和销售的市场化。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我们必须承认,商业化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一种明显现象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业融合过程中出现各种新型服务的今天,日本提出建立融合型媒介规制的基本构想,旨在解决新的媒介环境下从整体上把握媒介规制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传播生态指的是信息技术、各种论坛、媒介以技信息渠道的结构、组织和可得性。"也就是说,所谓传播生态基实就是传播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除了人自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媒介的特性,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易接近性使得人们能够非常容易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在人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传播生态环境逐渐形成,而一旦这种环境成为另一种"实在",它就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与其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由此产生学界对传播生态化境的研究。本期《同质与失衡——传播生态中的地理因素解析》一文,从媒介地理学观点出发,通过对临夏和泾源两县回族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习惯比较,  相似文献   

15.
陈志勇 《新闻战线》2015,(5):157-158
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的媒体接触范围广,接触频率高,从而导致与媒介互动的频率也加快。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大的依赖性,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信息的思考及判断。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媒介互动以及媒介信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成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与此同时,新媒体与旧媒体、草根媒体与商业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媒体消费者。而这种情况不仅改变了信息传  相似文献   

16.
微博已经成为当前大众网络社交的重要媒介平台之一。当大众进行媒介接触的可能性更多的发生在网络环境中时,媒介新文化现象也随之而生。本文以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中"滚出"一词为例,分析网络环境中产生的热门现象及其本质,试图厘清大众参与网络媒介互动的动机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安平 《新闻界》2012,(15):12-15,27
新的社会及媒介环境下,体育媒介事件——即重大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在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式微之时仍保持对集体注意力的垄断。这既是体育自身魅力使然,也与体育媒介事件的构建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社会行动者网络”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问题的凸显催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在阐述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之着力点——"社会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基础上,指出日本媒介素养教育中"社会行动者网络"的模式构建、构建力量与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本土化的"四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韩鑫 《新闻世界》2013,(5):204-205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产品悄然兴起,与之相对应的植入式营销方式也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媒介形态中。本文主要以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大众传播心理学,通过对受众认知模式和潜意识精神的分析来解决传受双方在植入式广告与其他媒介渠道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并由此探寻融入性植入式营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传媒经济发展的创意营销。  相似文献   

20.
王以 《声屏世界》2012,(7):180-182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在媒介环境学的框架中分析电视媒体的历史和现状作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比肩而立的媒介环境学派(三者合称传播学三大学派),其理论观点的独到性、对社会问题强大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精准预见性,正越来越受到传播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斯曼给媒介环境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媒介环境学研究人的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