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约瑟夫·普利策曾对新闻记者下了—个形象化的定义:“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则是站在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成败荣辱,也不管老板的喜怒和经济上的盈亏,而是  相似文献   

2.
西方有条新闻学标准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是,在新闻媒体云集、新闻信息爆炸的今天,不管是“人咬狗”还是“狗咬人”,甚至是“人咬人”都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因为它们都不够“匪夷所思”“大跌眼镜”。 欲望就是罪恶的根源。受众猎奇心理不断膨胀,一些媒体记者便应声而起,一条条让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的“假新闻”开始频频曝光于媒体。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日常生活,虚假新闻可谓是把全国人民忽悠了个遍……  相似文献   

3.
清明杂感     
再过月余,便是清明了,竟联想到几桩关于清明的旧事.生出一些半新半旧的杂感。 在“文革”年代.民间的悼亡扫墓,曾被列为“四旧”、任“造反派”们肆意“破除”。倘若谁去父母墓上祭了一遭.或去至爱亲朋的墓上祭了一遭.再加上被祭的人历史并非一红到底.那么,祸事就要临头了。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研究,无疑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有志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出版界同仁,亦已对此发表过精辟见解。如王国忠同志在《关于编辑社会学的一些探讨》一文中,把“研究读者心理”、“研究编辑心理学”作为编辑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见《编辑学刊》创刊号);胡光清同志在《编辑学研究什么》一文中,将“编辑心理意识问题”作为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之一(见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本文试对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的角度说,红花之所以娇美,之所以前人,之所以可爱。除自身的艳美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绿叶的相衬。倘若没有绿叶相衬,那么一朵红花孤零零地做立枝头,无论它有多么艳美,恐怕都很难让人感到美。所谓花好还需绿叶枝,讲的就是这么个哲理。实际上,绿叶与红花,“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相扶和相衬,倘若没有绿叶与阳光的光合作用,红花离开了绿叶的营养基因,那红花则诙不上什么色的花了。道理本来就这么明明白白。可遗憾的是,我们有些“擅长”典型宣传的人们,却硬是弄不明白,也许,他们压根就不想弄个明白。在他们的妙笔下,凡开拓者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7.
精神与精品     
一些报纸上时下流行着一种所谓的精神快餐,其意系指一些消遣性的文字。有的用本地话重述《聊斋》中的故事,把古人留下的文学精华尽情淘汰,每个情节、每个句子都打出了作者的烙印,让人读了如同吞下人家嚼烂了的饭菜。难怪不少读者说:“这快餐真够人受的?”还有一家市报的副刊和星期刊里,也时不时地冒出几篇这号“快餐”来,有的将当代  相似文献   

8.
桑丹 《当代传播》2001,(6):39-40
随着各地有线电视网的铺设,各家省级卫视进入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一时间老百姓还真有点无从选择。可时间不长,到底哪家卫视办得好,老百姓心中有了数。 湖南卫视异军突起,以《快乐大本营》等一批娱乐性节目赢得高收视率,然后改革传统播报新闻的方式,《晚间新闻》用个性化语言“聊”了起来,再加上走通俗化路线,迎合大众心理和自己的强劲宣传,湖南卫现就这么“火”了。湖南卫视的成功体现了电视人真正把电视作为产业,以及把受众看作“上帝”的意识。 眼见着《快乐大本营》等名牌节目走红,其他省级卫视也纷纷打起双休日娱乐节目这…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新闻与写作》2001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的赠送期刊,成为全国36家赠刊单位之一。 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向全国各行各业社会主义双文明先进单位赠建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是一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项活动开拓了一条办刊人与读刊人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办好刊、读好刊、用好刊的有效途径。《新闻与写作》被列为赠送期刊,是对该刊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新闻与写作》的同志表示,将以此为动力,把刊物办得更好。《新闻与写作》入选“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欣文  相似文献   

10.
案头上放着一本《新闻失实论》的书.书中列举了古今中外有关新闻失实的典型事例。其中,尤其以“打动编辑心”的“离奇”新闻占了大半。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迎合了一些人的离奇心理,编造情节、张冠李戴。加之新闻审稿时把关不严,最后被推上了版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离奇新闻的出笼,从主客观原因上都有教训可吸。从主观上说,有的作者认为新闻要“新”,就得要“奇”。于是,便挖空心思去追求“离奇”。殊不知,一些离奇的故事大都是道听途说,见风就是雨,不经调查就动笔。结果,这种新闻是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过去,报纸曾揭发…  相似文献   

11.
在办报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导向性强的章,往往可读性不太强。如果片面强调可读性,有时又往往会削弱导向性。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必须做到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放在首位,兼顾可读性。如果单纯把自己定位在“迎合读心理”上,就会使大众传媒所应有的“指导人”、“引导人”,“激励人”的功能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青年记者》2007,(10):104-105
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守望”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新闻一线的记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对峙的场面,时时考验着记手中的“话语权”。倘若预期的“话语权”与角色扮演能力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心理难免受挫,久而久之,将造成持久的“职业心理创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不知怎么搞的,我现在阅读报刊,很怕见两个字——“辉煌”。一见到它,就眼皮发胀,头皮发麻。现在这个词已经“辉煌”到千篇一律地用于一切表达对美好的事物(或者写作者要肯定的事物)的赞美上,并成为一种定式,泛滥成灾了。 “辉煌”是一个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的解释都是“光辉灿烂”。显然,它是相对于“一般”而言的。如果我们使用无度,你也“辉煌”,他也“辉煌”,这也“辉煌”,那也“辉煌”,那么也就不成其为“辉煌”。正如满天的星星,倘若个个都“辉煌”如太阳,也就无所谓太阳的“辉煌”了。应当指出的是,“辉煌”一词的滥用,已不止于一般的小报小刊上,在某些中央一级的大报大刊上,也屡见不鲜。某报有一篇文章是谈“怎么看国有企业总体状况”的,虽然肯定了成绩,也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刚开始当报道员那阵子,我老是感叹:一日生活平平淡淡,周围的事司空见惯,上哪找题材呀?3个多月过去了,我仍是两手空空,没有一篇稿子变成铅字。走投无路之际,我去请教团新闻干事。他给我讲了一刊占代寓言:楚人和氏有一块木雕琢的玉石,献给楚后王和楚武王。可他们不识宝,先后把和氏的双脚砍去了。后来楚文王继位,派工匠把那块玉石凿开,发现果然是一块真玉。我听后细细品味,不觉茅塞顿开:不是基层没有“宝”,而是不识“宝”。不久,我到连队采访遇到这样一件小事:上级机关对某连进行考核,连长弄虚做假,被战士“”了一顿…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3)
烹调“豆腐干”■文/四川·赵光喜12年前退出工作岗位后,把写稿作为自己晚年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虽然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800多篇,但绝大多数是“豆腐干”。老友们谐称我是烹调“豆腐干”的专家,自己把刊稿剪贴本也题为“豆腐辑”,并把稿子的内容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6.
慎用概括新闻作品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所写其人其事,都应有准确的事实根据。但在一些新闻稿件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主观臆断色彩很强的概括性字句。诸如:“几年来,他一贯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赞扬声。”“十多年来,他寝室的灯都是亮到是晚十二点以后……”看到这些概括,读者倘若马虎一点,也就默认了(但决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认真一点,这些概括就经不起推敲了:难道他“几年来”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难道“他走到哪里”,都只听到赞扬没听到一点非议?“一片赞扬声”又是个什么概念?“…  相似文献   

17.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18.
旧时出版社成功诸因素──史料杂录(之三)汪家熔三、建立自己的发行网建立发行网络是个极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但并不为人所重视;举一些史实或有意义。本文开头就提出了民国期间出版单位“成活率”很低。这儿应该增加一个期刊“成活率”更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张燕丽 《青年记者》2005,(11):67-67
房地产广告是当前许多都市报、晚报的重头戏之一,然而一些房地产广告让人看了感到十分不舒服。有些分明打着“高尚社区”、“富人区黄金宝地”、“身份与尊贵的体现”等等字眼,把房、钱与名赤裸裸地画上了等号,更与人的品质拉上了关系,似乎不住在“高尚”社区的人都是低俗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日照市东港区人武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连年受到日照军分区和日照市委宣传部的通报表彰。然而,当有人向他们请教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秘诀时,政工科的同志却说:鲜花开在山那边。说罢,便扳起指头数起来:部长有把“撑腰尺”在东港区人武部的见报稿中,有表扬稿亦有问题稿。表扬稿还好说,可揭短稿,往往被人指指戳戳。然而,部里的这些报忧者们不管走到哪里,腰板总是挺得笔直,熟悉内情的人都说:多亏梁化勇部长手中有把“撑腰尺”。“好经验固然要写,它可昭示其它单位在摸索中少走弯路,可出了问题也要见报,它可对个别单位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