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明春 《图书馆》2021,(1):11-17
公共图书馆治理法治化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公共图书馆治理机制的有效方式,对于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法治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增强治理主体的法治观念与意识、完善依法治理的制度与规则体系、基于管办分离原则转变治理模式、扩大公民参与以及健全依法治理的监督与问责机制等路径,全面深入地推进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及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角度审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为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在治理单元设置上,明确治理单元的设置权主体,打破财政壁垒,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在建设主体设置上,突出实际能力原则,形成多元化格局;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逐步推行理事会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以治理逻辑为起点、以法律逻辑为依据、以理论逻辑为支撑、以实践逻辑为呈现,其内在逻辑揭示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现实缘起、法律依据、理论支撑和实践表现。当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研究视野狭窄而导致的理论困境,因政事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体制困境,因法制不健全而导致的法律困境,因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治理困境,因参与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困境。为破解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这些现实困境,需要不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认知水平;推动政事关系改革,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法人自主权;加强法律制度供给,构筑公共图书馆治理法制保障;完善内部治理功能,优化公共图书馆治理运作机制;创新治理运作模式,构建公共图书馆共同治理体系。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从图书馆治理的角度比较中英两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异同,揭示两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差异,从而获得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有益启示。[方法/过程]首先,分别阐明两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基本情况、立法目的与治理目标;其次,分析两国公共图书馆法蕴含的治理结构,归纳其治理单元、治理主体与治理评价;最后,比较两国公共图书馆法治理要素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思考。[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应当灵活应用图书馆治理理论;适当扩大治理单元;严格区分建设主体与管理主体;深入推进管理主体法人化;充分监督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5.
王蕾  何韵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71-77
在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客观总结该模式的先进性在于其垂直化运作模式、契约化管理模式以及流动化纸质资源配置与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指出其存在问题包括:该服务体系的文化项目属性无法取代制度保障,与地方政府的契约关系约束力不强,缺乏稳定完善的财政制度与政策,缺乏科学、透明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现代图书馆治理理念与模式等;提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机制的改革思路,即:确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合法属性,确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合理的建设主体和职责,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委托建设主体,组建专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委员会,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效益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三大治理理论——参与治理、自主治理和合作治理①中,参与治理以其鲜明的民主行政理想,"成了政治学和行政学最倾心倡导和推荐的治理途径"[1]。公共图书馆参与治理是在国际"新公共管理运动"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反映了图书馆人希望通过参与式民主,实现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愿望。然而,从治理哲学的角度看,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环境不佳、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使参与治理难以独立担当中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变的历史重任。有关参与治理中的民主行政理想,需要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格局逐渐成熟的基础上,结合自主治理、合作治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西方各国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正经历着从单一模式向双重模式的转变,由此必然对作为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及其治理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西方国家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深刻转型,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正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其主要表现为:治理单元、设置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实施主体的传统界定正在发生变化,原来泾渭分明的界限正日趋模糊,整合与相互包容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特征及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的治理结构状况可从治理单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评价三方面去考察。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治理单元设置上,与行政区域同构,其格局呈“岛屿结构”;在治理主体设置上,所有者主体虚置,建设主体多层,管理主体缺位;在治理评价上,忽视结果评价,未形成问责机制;从总体结构而言,尚未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上的这种不完善,不利于实现“提供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治理宗旨。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即以"图书馆权利"观念为核心,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图书馆权利.在系统研究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导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治理模式应为"政府领导、多元参与建设、理事会管理、社会协同"的公共治理模式.总分馆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之一,应从管理体制、人员、经费、设置要求、建设标准等九个方面构建总分馆建设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外部理事是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关键因素,具有咨询决策、民主监督、公共关系等重要职能。外部理事是理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的领导者,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外部治理的重要主体。受信息不对称、履职动力不足、独立性欠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外部理事参与公共图书馆治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强配套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外部理事作用,更好实现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公共图书馆治理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它的治理方式和特点对其他国家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美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的特点包括;在治理单元设置上,独立型治理单元与组合型治理单元并存;在建设主体的设置上,以多类型地方政府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在管理主体设置上,普遍施行理事会制;在治理评价上,以结果评价为重心.  相似文献   

12.
设置主体是对设立、管理公共图书馆并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负有主要责任的政府,可分为独立设置主体和联合设置主体。建设主体是对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负有责任并提供经费的政府,有独立建设主体和联合建设主体之分,联合建设主体又分为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和参与性建设主体。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六种服务体系类型:纯粹型总分馆制、紧密型总分馆制、半紧密型总分馆制、松散型总分馆制、紧密型联盟模式和松散型联盟模式的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设置模式的弊端及其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的四种设置模式:必置制、自由制、认可制和义务制.认为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格局呈"岛屿结构",这种结构导致公共图书馆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难以形成覆盖全区域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治理单元之间服务能力不平衡,治理单元设置权主体倒置等弊端.文章针对这一弊端提出了改进建议:明确治理单元设置权主体,治理单元的设置模式应呈多样化,治理单元的设置应以建设主体具有实际的财政支撑能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治理模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向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时期,公共图书馆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公共图书馆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包括推动公共图书馆民主管理,走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多元化的道路,强化职业自主意识和自主权力等。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所做的很多重大改革中,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创新,公共的图书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验,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找到适合现代潮流的一种管理方式。本课题拟根据各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外公共服务机构开展法人治理的成功经验,对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丰富和深化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弊端及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地方图书馆法规或行政规章为分析对象,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所有者主体的权力被虚置;缺失责任的建设主体和缺乏能力的建设主体并存;未能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针对这些弊端,文章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在治理主体的权力配置上,应赋予所有者主体以决定图书馆事务的最高权力;在建设主体设置上,应体现责任与能力对等的原则,实行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设置格局,尤其要探索组建联合建设主体的可能性;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应逐步推行理事会制,以此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严济慈图书馆的产生背景和运作体制,从权力分配、治理结构、制度设计三大方面,对该馆管理委员会模式予以理性分析,结合现行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治理现状与相关问题,对照《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的精神,得出委员会制模式值得公共图书馆借鉴的重要结论;指出公共图书馆推行委员会制治理模式将有利于实践和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终有利于逐步实现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就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理模式。通过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对我国图书馆领域新旧政策、观念的比较可见,传统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的障碍主要有行政权力垄断、资源配置方式单一、城乡发展失衡、公共服务目标不明确、责任关系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在系统解读和诠释新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应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合作是在人际交往和行为互动中生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权利结构、主体结构的变化,使合作的基础、领域、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或市场,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物治理问题。在公共图书馆治理的问题上,当各种试图在体制内探求参与治理的努力最终止步于体制之时,就需要以超越体制的视野,从治理结构以及合作治理实践发展中,把握公共图书馆治理演变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管理符合社会管理的理论逻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及公共图书馆自身特性的内在逻辑.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管理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合作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模式来加以实现.当前,我国应当积极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供给机制、内外管理机制、社会服务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途径,为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