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商对Google扫描图书的计划表示不满 Google计划将图书馆书籍数字化以供在线查询。一些出版商对此提出了批评,称这种行为是对版权法的全面违背。与此同时,Google的代表艾琳·罗吉格斯说,Coogle尊重版权所有人的权利,Coodle数字书刊将会通过若干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作品的版权。自计划公布以来,Google数字化书刊在业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凡响,但也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Google的这项计划最近还让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做出了防守性的回应,他呼吁建立一个存储欧洲诸语种名著的数字图书馆。 (王小红) 新的ISBN标准公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在其网站(WWWa.iso.org)上宣布:将于2007  相似文献   

2.
面对《哲学之树》这样的书名,人们可能会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了解一点哲学史知识的人,会立刻联想起笛卡尔的那棵树,觉得这样的书名有点陈旧,并无新意;不熟悉笛卡尔的人,可能会觉得将哲学和树扯在一起,多少有些伪浪漫主义的嫌疑。但当我翻开这本书,逐渐被里面的段落所吸引,进而不知不觉读下去的时候,这棵哲学之树的形象便随之清晰起来,书名所带来的第一印象已被冲淡到近乎忘却。我觉得,就此书的内容、主旨而言,这的确是最为合适的一个书名,而这一书名所负载的哲学入门读物本身,绝不像其外在的目标那样简单,而是的确像一棵绿色植物那样富有生机。  相似文献   

3.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的。当我毫不迟疑地决定这一点时,我脑子里闪出了一股异常强烈的、经久不退的思绪:倘若我能为宾雁写传,那传名,我也同样会定这一个——《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原来,这位责任编辑之所以要坚持使用这个篇名作为书名,其用意之一就在于要为刘宾雁树碑立传,确认刘宾雁是个“不会说假话的”人。不仅如此,这位责任编辑在《代序》中还有话。他说:“诚然,以如此简朴的词语概括宾雁,决不可能道出他作为杰出的新闻记者、作家、思想家、理论家、翻译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全部特性,倒很  相似文献   

4.
《听刘心武说房子的事儿》,乍看书名,极容易让人产生另外的联想。在时下这个房子当道的年代,说起房子,大多数人联想到的可能是房地产市场问题,诸如高房价、买房难之类的社会现象。而当你翻开这本书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书名中的“房子”原来概括如此全面:高楼、广场、雕塑、教堂……“房子”成了各种建筑物的代名词。你也许会责备出版者以这种以偏概全的书名吸引读者的做法,但是我想告诉你,这本书的出版者是怕你错过这样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5.
我非常愉快地读完了乐黛云教授的《跨文化之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使我不由地想到上个世纪20年代,闻一多的第一首白话诗《西岸》。诗的主题是说那无知愚昧的河流的西岸是有光亮的,他应该献身于这愚昧河  相似文献   

6.
书名是书的“灵魂和眼睛”。一本书的书名,既要能表达出书的内容,还要求能吸引人。既忌老面孔,也要避免耸人听问。有人说,一个好的书名能顶半部书,是说书名关系到书的销路。不只是现在。自古亦然。例如,只不过是从《三言》《二拍》中选了一些文章,加上一个略为新颖的书名——《今古奇观》,结果,“青出于蓝”,非常走俏。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古今笑》(冯梦龙编)。不少人没听说这部书,有人以为是“笑话大全”之类的消遣书。其实它是《古今谭概》(冯梦龙著)的易名。《古今谭概》这部书,虽不够雅俗共赏,却久已为人所知。冯梦龙何以要给它改名?据与冯梦龙同时人李渔(笠翁)说,是因《古今谭概》这书名太文了,不能吸引更多的普通读  相似文献   

7.
说Google已死似乎有些"狂妄",何况我搜索一直只用Google,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真正的客户时代的来临,意味着Google现有的机制一定是要死亡的。客户时代的关键,在于客户许可,而不仅仅是以客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媒介对谁更有效?--"第三者效果"理论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静 《新闻大学》2001,(1):36-38
(一) 一个股民看见报纸上有关某种股票的利好(或利空)消息后,赶快冲到交易厅。他心想:别人看见这消息以后,肯定会争相购买(或抛售)该股票,从而引起股价上涨(或下跌),我得赶在他们前面…… 反对某项提案的人抱怨说:关于它的正面报道太多了,人们不像我,对此有全面的了解,肯定要受到影响,会赞成这一提案,从而最终让它得以通过  相似文献   

9.
责任编辑应该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总导演”,必须对图书出版的每个环节都认真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深度的介入。在图书出版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将实用技术图书打造成销售量大、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书,涉及的细节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书名策划(名)、封面设计(皮)和内容的编辑加工(瓢)这三个主要环节上都能用心地把工作做到位,就一定能打造出深受读者喜欢和销量好的图书,也就是说:一名、二皮、三瓢,责编都要用心地把工作做到位,都必须要有匠心、要操心和要尽心。一、名,没匠心则不响书名对于图书犹如人之容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名是决定…  相似文献   

10.
原彦平 《档案》2014,(12):17-22
黄文弼关于此次科考的日记,始于1927年5月8日,这是科考团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在那天日记的最后,他旗帜鲜明地写下了中方团员此行的职事:“故余等职务,一者为监督外人,一者为考查科学。”而徐炳昶的两段话,适可看作这句话的注解。1927年10月5日晚,大队还在领济纳河。这几天,徐炳昶断续阅读一本书,书名是《希腊之迹象》。“书记德人四次到吐鲁番。共运去古物四百三十三箱”,披读之下,内心愤懑异常。他说:我固一非国家主义者,且索主张科学、知识,为人类的公产,然吾家旧物,不能自家保存整理,竞让外人随便地攫取,譬如一树,枝叶剧尽,老干虽未死,亦凄郁而无色;对此惨象,亦安能不令人愤悒也!  相似文献   

11.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四十三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  相似文献   

12.
怪才萧兵     
在学界,萧兵一向被目为怪杰,也被目为野狐禅,对此他也自认无讳。这位老兄还有黑马之称,在台湾出的一本书,径用《黑马》做了书名,我想不会是他自己的主意。他是一个极有个性之人,也是一个性情外露之人。在悲惨岁月里他劳作于社会底层,踩打稻机不慎失去一只手,这和他的悲惨命运当然有关,我想和他的倔犟好动的性格,不能说完全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 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Google大量地数字化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犹如给实体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敲响了丧钟,还有一些人则认为Google此举是对版权法的挑衅。Google如何处理那些数字化图书是媒体报道的焦点。尽管Google的意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每个人都在期待着法院对版权纠纷的判决,人们也不禁想要知道:参与Google图书搜索项目的图书馆,如何使用那些从合作中得到的数字化拷贝呢?  相似文献   

16.
对全世界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人来说,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1911-1980)是一座绕不开的丰ll碑。他浩荡不羁的超前思想和全新的思维方式,使他看起来已成为启示现代传播学研究者们的先知;同时,他充满隐喻的晦涩文风和奇特的观察角度,又被许多人不屑地斥为稀奇古怪、一知半解的“科学神秘主义”。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极端的两种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麦氏反传统、反经验、非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偏爱隐喻、典故的晦涩的叙事风格。这种研究方法和叙事风格与传统学术的期待视野相对。麦克卢汉说:“我只探索,我不解释。”他喜欢引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12,(5):63-65
我在下面编辑了一份包含7个使用Google的技巧的清单,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要知道这些。我认为这些技巧合在一起已经代表了使用Google搜索的所有技巧和方法的最高成就。虽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技巧,但这7个一直是我的最爱,好好享受吧。  相似文献   

18.
如今学术界尤其是弄文史的要讲究学术规范了。例如过去有些人引用文献不注出处,承用人家的说法不提其姓名、书名或论文题目,这都被公认为不规范,不纠正不行了。  但我还发现一个更为常见的不规范做法,即一篇学术论文写得像书的某章某节那样,只就题目作平铺直叙地讲说,而不交代清楚:(1) 此题目没有人做过,我现在做了是填补空白;(2) 或是此题目某某人做了,但有错误,我现在是来纠错并提出正确的东西。其结果是使读者不知道这篇论文里哪些真是署名作者自己的东西,哪些只是别人前人的东西,甚至全部是因袭人家的,当然也许真的全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念.这个观念如得不到更新,企业报的宣传就不能顺  相似文献   

20.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知青生活》出版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了,这期间来自各方面对这本书的不同反映,使我深切地感到,要让不同时代的人互相了解与理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这倒让身为责任编辑的我,觉得很有必要为这本书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