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有人说,离开了大众传播,日本社会就称不上现代化社会。日本的大众传播业究竟怎样?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最近,笔者有机会采访了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的伊藤阳一教授。人到中年的伊藤教授,是日本当代大众传播学研究专家。此次,他是作为日方代表,赴新加坡参加“第六届国际传播讨论会”后,回国途中来北京访问的。据伊藤教授介绍,日本的大众传播工具产生较迟,最早的报纸大约在19世纪中叶,从荷兰传入日本。日本从瓦版报纸起步,很快在明治初期又出版了杂志,到19世纪末,通讯社、电影几乎同时诞生。本世纪20年代,广播在日本出现,而电视的出现则是50年代初的事。伊藤认为,大众传播在日本一出现就能迅速发展,得益于日本经济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迅猛发展;而  相似文献   

2.
她78岁了,马来西亚是她生活的全部世界。父亲17岁从福建下南洋到了这个土地,她见过英国人、日本人、巫统。他们一个一个来了,又一个一个走了,日子没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也没太多改变  相似文献   

3.
伊藤たかみ,八月の路上に捨てる,东京:文芸春秋出版社,2006伊藤TAKAMI著,《扔在八月的路上》,东京:文艺春秋出版社,2006《扔在八月的路上》是2006年度轰动日本文坛的第135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其作者为1971年出生、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毕业的青年作家伊藤TAKAMI。伊藤出道十年,共发表了14部小说,其中《在副驾驶座上跳旋转舞》(1996)、《米卡》(1999)、《基布逊》(2005)、《无花果咖喱饭》(2005)、《宝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离开了大众传播,日本社会就称不上现代化社会。日本的大众传播业究竟怎样?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最近,笔者有机会采访了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的伊藤阳一教授。人到中年的伊藤教授,是日本当代大众传播学研究专家。此次,他是作为日方代表,赴新加坡参加“第六届国际传播讨论会”后,回国途中来北京访问的。据伊藤教授介绍,日本的大众传播工具产生较迟,最早的报纸大约在19世纪中叶,从荷兰传入日本。日本从瓦版报纸起步,很快在明治初期又出版了杂志,到19世纪末,通讯社、电影几乎同时诞生。本世纪20年代,广播在日本出现,而电视的出现则是50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12日,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伊藤阳一先生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访问,就日本大众传播及研究现状等问题,与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伊藤先生介绍了日本大众传播的情况,并回答了研究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关于研究机构,伊藤先生介绍说,“日本目前有三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最早的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新闻学会,有会员700余人。另一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是传播学会,它是从事微观研究的,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为基础学科来对大众传播进行研究,有会员200多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55岁的山口百惠是日本艺坛一代传奇,也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她与三浦友和更是日本演艺圈模范夫妻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20岁为爱所困,30岁因年龄遭遇瓶颈,40岁在家庭与电影中赛跑。陈冲说,至今都未找到一个令她满意的角色。不过她认为,“我的人生就是要走弯路的”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最好还是忘记更好。但不幸的是,对于某些人,忘记却是一种梦寐以求的奢望。比如,美国加州有一位42岁的妇女AJ,她记得她从十几岁开始每天的详尽生活细节。只要提到从1980年开始的任何日期,她就能立刻描绘出当时她在哪里,在干什么,和那一天的新闻,人们称她为“活日历”。  相似文献   

9.
我这一生酸甜苦辣都尝过,小时候赶上当亡国奴,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旧社会要饭。解放以后当了国家主人,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解放了我,党给我第二次生命,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我的一切。毛主席领导我们推倒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们成为国家主人,对于我是幸福说不尽。我的一生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老师傅和领导同志的帮助下成长的。我3岁死了父亲,那年他才38岁,是因为没钱治病死的。妈妈41岁,领着我们兄妹三个生活,有人劝妈妈改嫁,她不干,怕我们受苦,就领着我们挖野菜,要饭,给人家做零活度日。旧…  相似文献   

10.
李菁 《湖北档案》2003,(11):44-45
11月15日,美国纽约曼哈顿圣巴瑟罗密大教堂,宋美龄的追思礼拜在这里举行。106岁传奇女性的人生大幕,自此落下。无可避免地、所有人将宋美龄的人生放在了中国甚至世界的背景下讨论。她的人生价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发表谈话说: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唁电中感叹“鹤驾已西,鸾音不再,令人憾惋”。  相似文献   

11.
胡荧 《新闻天地》2011,(12):32-34
“习惯了就好!”这是20岁女孩面对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但她习惯的,却是绝大多数90后绝对无法习惯的苦难生活。五六岁就到花炮厂做零工.12岁开始照顾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弟弟.17岁成为家庭的顶梁柱.20岁带着弟弟上大学。她的经历叫人心酸。她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2.
川岛芳子,本名金碧辉,出生于晚清末年,是清末贵族亲王善耆之女.7岁那年,其父妄图凭借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恢复清朝王室,将她过继给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川岛浪速作养女,改名川岛芳子.  相似文献   

13.
62岁的日本女翻译家松冈佑子,因为自己引进、自己翻译、自己出版、自己发行世界性畅销书《哈利·波特》而闻名日本.最近,她因为这套书偷税漏税35亿日元(约合2.45亿人民币)再次成为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4.
今年87岁的齐邦媛独居在台湾桃园。她没有想到《巨流河》的出版如此突然地改变了安静的生活,来自两岸记者的探访让她应接不暇。但是她说,能知道大陆的读者如此关注这本书,她很高兴。在电话那端,齐邦媛的声音平和温婉,口音早已是台湾的腔调,丝毫听不出她故乡东北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06,(35):26-26
琴缘由浅至深。她,一个与琴有缘的女孩,有一个如琴声般优雅动听的名字——陶冉冉。冉冉从10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演奏,10多年与钢琴为伴的生活,将她塑造成为了今日的美丽淑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杰奎琳” 在日本社交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黛薇夫人。高中都没有念完的她,19岁时与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一见钟情,遂成为他最宠爱的第四位妻子;后来因参加国事活动,又与金日成、金正日父子结下友谊。  相似文献   

17.
于秀  张颜 《出版参考》2004,(9):9-10
我们俩原来都是医院外科的主治医生,生我儿子1岁多一点的时候,院里有一个到日本学习的名额,本来按资历是我去的,可是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主动向院方请求让丈大去,后来,他便去了日本。  相似文献   

18.
陈一平去年从西安来北京打工,目的是:寻找幸福时光。她不甘心27岁的青春如此无味地虚度,遂辞掉了铁饭碗。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记者萨贝里的审讯日前在伊朗不公开进行,她被判间谍罪名成立,监禁八年。她的律师18日声言会上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非常失望。据香港《大公报》等媒体报道,31岁的萨贝里生于美国,有日本血统,1998年曾入围美国小姐决赛前十名。她曾为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福克斯新闻台及英国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月4日,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民医院自缢身亡,年仅48岁.三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到过59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作品23部,150万字.她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写就的<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被译成英、法、日、西班牙等15国文字广泛传播,"三毛热"风靡全球.三毛故后10余年,有关她的话题从未淡过.但是,三毛和她祖籍地--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陈家村的一段感人肺腑的往事,以及她与她的世叔倪竹青老人的亲密交往,却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