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燃 《编辑学刊》2021,(6):94-97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动,出版业融合转型加速,提高融合出版生产管理水平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对出版社来说迫在眉睫.融合出版本质上不是一种出版方式,而是资源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多元化互动的出版状态,提高融合出版生产管理水平的内核是确立融合共生的管理理念,优化生产体系.文章针对如何通过管理加强融合出版生产体系,进而促进融合共生,提出了具体方法和措施,即通过提升意识形态、定位理念、两个效益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多系统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认为出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对编辑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遴选优质内容资源,驾驭新出版流程,适应产品形态变迁,掌握新的营销和传播手段四个方面;同时,出版融合发展要求传统出版机构建立新的编辑人才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面对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传播格局的调整,教育出版融合转型发展,应秉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向,立足教育和出版战线,做好跨界融合,做立德树人的传道者;借鉴外界先进经验,做好资源融合,做先进文化的吸收者;着眼媒体融合和技术赋能,做好媒介融合,做数字时代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4.
高宁婧 《出版广角》2021,(16):40-42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形式上并存互补、内容上传承创新、技术上叠加整合.融合出版业态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些共性特征:产品形态丰富、一体化生产、全媒体运营、服务化营收.但是,目前出版机构的融合出版现状并不乐观,在经营理念、产品创新、运营水平、变现能力、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文章通过审视融合出版的新趋势,就出版机构如何调整措施以适应融合出版新要求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全媒体传播体系视角,本文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度”进行探讨,从量化角度构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指数体系。首先,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完善;然后,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实现指数体系的精准化,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依据赋权结果进行指标重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指标的模糊性量化为数值,并据此对出版融合发展程度做出判定,最终得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度划分标准:融合失调、浅度融合、中度融合、良好融合和深度融合。这一判定标准有助于揭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间的关联及互动机制,对出版融合发展“深度”的测评具有原始启发性价值,对出版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互联网思维,切入落实"四个坚持",即坚持内容为王与渠道制胜;坚持人才为本与技术支撑;坚持平台建设与项目带动;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进而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出版业形态、业态与途径,重构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传统出版机构在融合发展方面分别取得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应用等成果,也适时地推出了部分融合型产品;在未来的五年,出版企业坐拥政府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纷纷在进行融媒体、数字视听、数字动漫等方面的规划布局。要想真正实现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性的发展状态,出版企业应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力促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应该努力开创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体系;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催生出数据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业态;要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为出版融合保驾护航,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直至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多措施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教材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标准之一,无疑是最亟需改变和提升的对象.文章从职业教育的概念和背景出发,分析了职业教育教材的重要地位及现状,指出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广泛存在教材内容定位不准、教材形态过于单一、教材资源管理无序等不足,提出基于"互联网+"的选题策划让内容定位更精准,基于用户关系的体验转型让教材形式升级迭代,基于终端服务的APP、数字化平台建设让新形式教材实现赋能增值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薛东海 《中国出版》2022,(14):46-4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业在利用新兴智能技术提升出版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应用层次不高、智能化水平待提升、虚拟学习空间探索不够等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出版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了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教育出版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