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何波 《声屏世界》2011,(11):61-63
移动互联网是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应用的开放式互联网络。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各领域活动的潜在颠覆性影响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一条以移动多媒体终端为核心的产业链正在重构相关产业格局。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对用户互动与获取信息的束缚,使随时随地互联、娱乐、搜索、商务等成为可能,人们的社会生活效率也因此得到巨大提升。有学者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三网融合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概念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用移动通信的方式实现互联网访问及业务实现。从技术层面上讲它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上讲它是用户使用的上网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相似文献   

3.
对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讨论已经是如火如茶,其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深入。在移动终端领域,有迅速崛起的电子(纸)书终端,有广电引以为傲的CMMB。而随着IPhone和IPad的迅速崛起,在其之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多,很多媒体也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业务甚至开始出品移动终端,媒体的移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徐栩 《新闻世界》2013,(8):110-111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带来了一股巨大的移动互联网浪潮,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融合将引领新媒介的未来。面对机遇与挑战,主流新闻网站要加速融入移动互联网,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把握移动传播的变化与趋势,拓展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移动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武军 《传媒》2013,(7):22-24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政府重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积极为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促进其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本身非常复杂,涉及包括内容与应用服务、系统平台以及终端设计与制造等多个领域。目前全国各区域纷纷试水移动互联网产业,但当前各区域对移动互联网产业认知并不完全,一方面没  相似文献   

6.
何波 《视听界》2013,(2):62-65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浪潮,带来了传播形态的突破和视听内容的广泛发展。尤其是2011年以来,国内视听网站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电信运营商加强与视听网站的合作,涉足内容制作和集成分发领域;第三方内容制作机构如雨后春笋,移动视听内容不断丰富,互联网视听业务得到进一步延伸与补充。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内容构成和传播特点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作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形成了终端移动性、终端多样化、互动的即时性、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特点;移动终端可分为功能型移动终端和智能型移动终端,多样性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主要移动终端呈现出智能化与融合化趋势。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视听应用可分为内容型和服务型两大类应用类别。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视听应用与移动终端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契机,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应用程序出现在诸多领域,移动应用开发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立足于移动开发技术的背景,从现有的移动应用开发现状,对比不同移动平台的开发技术,比较三种主要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式,以中间件技术的开发模式,对移动应用程序上内容的实现进行了阐述,结合校园学习资源,以三种平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个终端的移动客户端为例,初步实现了一个简易校园移动学习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卢迪 《报刊之友》2014,(2):99-100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互相融合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应用服务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当中竞争最激烈、技术革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我国已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网络、终端、应用产品三方面来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针对少年儿童的移动互联网建设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肯定和积极支持。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是一项事业,需要政府、社团组织以及移动互联网业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获得了受众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既遇到了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但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只是手段,广播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博采众长,实现新的突破。按照学界一般定义,移动互联网主要指的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移动互联网主要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便携性、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多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  相似文献   

11.
无线网络应用于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标志着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与互联网媲美的信息服务,将人从电脑前解放出来。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与运用也改变了传媒产业的格局与组织结构,使媒介融合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2,(12):198-199
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中国,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份,中国网民已经达到5.38亿。互联网经历着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历程;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上网终端的悄然改变:从最开始以台式机为代表的固定终端到以笔记本为代表的有限移动终端再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全移动终端。伴随着这些不断变化发展的广大网民又有着怎  相似文献   

13.
李巧兰 《兰台内外》2023,(18):44-46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数持续攀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改进,高校纷纷通过建立档案移动服务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移动、互动和个性化档案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档案移动服务的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讲解移动终端视角下的高校档案移动服务。进而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进一步探讨了高校档案移动服务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步入Web3.0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掌上移动媒体,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全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门户大佬——腾讯,凭借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第一张船票安全下海,其移动终端的产品布局,同样涵盖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腾讯入股大众点评为缘起,以腾讯的移动互联网布局为案例,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网络媒体的生存之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雪松  杜威 《声屏世界》2011,(2):135-136
从最初的通讯设备,演变为个人移动智能终端,从简单的电话、短信、彩铃功能,延伸为移动上网设备,手机终端市场变化万千,风起云涌。诺基亚作为全球手机终端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一直致力于智能手机端领域的发展。随着N8系列在中国市场的正式亮相,诺基亚再一次向世人诠释了诺基亚以产品为导向,转型到互联网手机终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9,(10):31-3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国际台)移动国际在线1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国际台发挥外语优势面向移动互联网推出的新业务。移动国际在线是面向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多媒体网站.是一个英文信息平台,节目形态广泛适用于摩托罗拉A3100、苹果Iphone等智能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  相似文献   

17.
卢迪 《现代视听》2013,(9):40-43
当前,我国已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网络、终端、应用产品三方面来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是一项事业,需要政府、社团组织以及移动互联网业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革命最先导致的是媒介的革命,4G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快速、稳定、兼容的特点,使以智能手机终端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更即时、迅速、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其广泛发展与应用将导致媒介形态的转变,这些变化表现在终端和内容生产等方面。媒介终端的移动化倾向,移动媒体从工具化时代进入娱乐化时代,视频社交移动终端的兴起,媒介使用标签和社交圈子来实现内容的大规模定制,这都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媒介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而发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等基础条件逐渐稳定,用户对移动平台的认知、需求与依赖感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在2011年取得了突破性增长。移动化成为一种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诸多创新业务不断出现,也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4):108-112
移动网络环境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是目前大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对江西高校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线学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深化江西高校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线学习行为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