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霞  姚远 《编辑学报》2012,24(4):323-325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科学的研究视角并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研究创刊于1915年的中国《科学》月刊在传播科学方面的编辑策略,为近代中国以期刊为媒介的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科学》以中国科学社为依托,清一色国外留学生的创办者与主笔者,"专述科学,归以效实",图文并茂等独特的科学传播编辑策略推进科学与科学教育传播,对近代中国科学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拓了现代科技期刊传播科学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陈镱文  姚远  曲安京 《编辑学报》2009,21(2):109-111
通过原始期刊文献考证,全面研究晚清民初时期杜亚泉先后主编的《亚泉杂志》《普通学报》《东方杂志》等3刊。结果表明:杜亚泉首创中国学者自办的第一种综合性科技期刊;3刊的科技传播倾向形成了杜亚泉前后一贯的办刊理念。认为:杜亚泉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致力于西方科学知识引进及传播的标志性人物,通过主编3种综合性期刊,完成了从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办期刊向中国学者自办期刊的历史性过渡,开创了近代中国期刊史的新篇章。其综合性期刊特色化的办刊实践,对今天期刊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述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意义,提出判断期刊质量的标准。重点从编辑的素质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采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满足读者需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具体办法。为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做好编辑工作,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使科技期刊在纸质期刊的基础上出现了磁盘期刊、光盘期刊,进而发展为网络期刊,使科技期刊信息量加大,传播速度加快,传播途径由单一传播转变为立体传播,发行量增大。科技期刊编辑应尽快提高素质,适应知识经济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大良 《科技编辑研究》2004,16(3):12-14,65
从大众传播学和信息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了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模式.揭示了科技期刊传播是信息传播的本质属性.认为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入信息的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者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任何有利于科技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都是我们选择的对像,包括出版网络版、建立论文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6.
从大众传播学和信息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了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模式.揭示了科技期刊传播是信息传播的本质属性.认为: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入信息的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者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任何有利于科技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都是我们选择的对像,包括出版网络版、建立论文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7.
刘洪  王强 《编辑学报》2010,22(3):205-207
我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确定其科学传播内容,首次勾画了晚清自然科学学科知识体系,为近代科技传播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传播系统要素分析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前文(李若溪.编辑学报,2001,13(4):187-189)基础上,进行系统要素分析.提出系统主体要素由科技期刊传播者、作者、读者等组成,讨论主体要素的特点和功能;系统客体要素主要有科技期刊及其承载的信息、知识以及传播媒体等.提出为实现科技期刊传播系统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目标任务,如何进行要素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包涛 《编辑学报》2006,18(2):117-117
由扬州大学刘明寿和赵金文合著的《科技期刊编辑学新论———品牌策划与运作》一书已于近期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陈浩元编审为该书作序。该书是一部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到科技期刊编辑学理论、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规律、精品期刊的创办、青年编辑的培养、市场化经营等,尤其是笔者从事多年期刊评优分级、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策划、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创办精品期刊、合并高校办刊等的系列研究,将理论与实际较好地…  相似文献   

10.
提高期刊论文的质量,扩大期刊传播效果是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任务.利用期刊质量把关和传播效果之间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可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文章结合《浙江医学》近年来的改革举措和发展实践,探讨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传播的耦合效应及其特点,提出期刊把关与传播正向耦合、相互促进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扩大医学科技期刊的传播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科学传播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采集科学信息、培养作者群体、搭建研究与普及桥梁等方面探讨高校学术期刊对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促进作用,从期刊编辑、期刊内容策划、期刊数字化推广等角度提出高校学术期刊推动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卓南生 《出版史料》2003,(3):110-115
谈起报业史,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觉得它是非常枯燥无味的。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历史不太感兴趣,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年表和事件。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在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地方,年轻人都对历史提不起兴趣。当然,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上,正如每个学科的历史一样,新闻传播史研究在新闻传播学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个人认为,在进入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世涛 《编辑学报》1995,7(3):161-164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因而倍受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谁掌握了最新的科技信息,谁就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一种专门媒体,具有复合的传播功能,充当社会发展的先导。从传播角度看,作者是信源,读者是信宿,编辑则是传播媒体的管理者(也可称之为传播者),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构成整个编辑活动,将信源(作者)与信宿(读者)自然而通达地导联在一起。编辑的神圣使命就是将信息聚集、加工,构造出最佳通道,进而对科技信息进行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14.
张朝军 《编辑学报》2018,30(5):454-458
读者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础,为读者服务是期刊发展的前提。针对目前科技期刊一味追求SCI和影响因子,部分出版单位不考虑国内读者和自身条件刻意创办英文刊等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症结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很多期刊过度追求影响力,而忽略了传播力,其出发点产生了偏差。期刊的定位和读者群落不清晰是导致部分科技期刊盲目追求高标准的原因。基于《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办刊实践,笔者提出科技期刊细分读者群落的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扩展读者群的范围和类型,实现覆盖国内外专家学者、产业工作者、社会读者等多种类型,并构建快速传播渠道和读者群数量稳步增长的途径,实现助推国家理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国际学术界话语权、传播科技、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中文气象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结合行业特点及新媒体优势,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科技期刊传播模式,以促进该学科期刊更好适应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气象期刊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区域研究方法对1949年以前的陕西科技期刊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对陕西早期基础科学期刊、农学期刊、医学期刊、工程技术期刊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①相对滞后于社会科学期刊;②主要发展时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③农、工类期刊占多数等办刊特点.并认为科技期刊史是地方科技史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提升我国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学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其传播效果影响其受众群的数量,并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影响力、发行量以及所刊发成果的社会认知度。因此,各编辑部应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在注重专家型编辑培养为主的编辑部建设基础上,重点在稿源质量、编排及网络建设这几个方面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另外也应该重视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郑秀娟 《编辑学报》2015,27(1):99-100
从科学自觉意识的定义出发,结合实例阐述科技期刊编辑的科学自觉意识应包括的几个方面:作为科技队伍中的一员,科技期刊编辑担负着科技传播的神圣使命;把好学术关,把伪科学拒之门外;博采众长,让科技期刊实现百家争鸣,推动科技进步;具备科技超前意识,引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编辑学报》2007,19(5):391-394
根据科技期刊传播效果层级性理论,通过对13种体育核心期刊传播效果的调查结果,分析体育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为体育科技期刊的价值评估及其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网络传播途径、内容结构安排、可视化程度、增值服务4个维度进行中外顶级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对比研究,可以见出二者存在的差异及差距所在,提升我国顶级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途径,必须在增加科技期刊网络建设评价指标、拓展科技期刊网络增值服务、提升期刊网站的管理运营能力等三个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