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媒介对侦查活动效率的提高、侦查执法规范的理性监督以及刑事案件的预警防范都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研究侦查人员的媒介能力构成要素,分析侦媒关系对立的原因,完善对策,是侦媒关系走向契合的重要路径. 当前侦查人员面对媒介表现对立的原因 1.一些媒体报道的失范导致侦查人员的心理排斥.个别媒体对公安侦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放大报道,不少涉警新闻有虚假性,导致了对侦查工作的错误引导,浪费了侦查资源,贻误了侦查时机;一些媒体的详细报道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信息,为其毁灭罪证、案后逃逸提供了信息支持,增加了犯罪侦查的难度和侦查的资源投入;一些媒体针对某些刑事案件进行密集性和倾向性报道,增加了侦查压力,干扰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悦欣 《大观周刊》2012,(45):103-103
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作用勿容质疑,但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测谎具有鉴定结论的所有特征,应当属于鉴定结论,并拥有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但是由于测谎技术鉴定对象的特殊性,在适用测谎结论时不能等同于普通的物证鉴定,必须设定一些限制性规则,在发挥科技手段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兼顾保障被测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冯亮 《大观周刊》2012,(43):98-98
控制销赃不仅是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侦查措施,也是刑事侦查阵地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属于刑侦基础业务建设的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控制销赃面临赃物多样与物流隐蔽等新的挑战。为了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对策上引入信息化技术和完善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控制销赃才能在新形势下适应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双江 《大观周刊》2012,(45):96-97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增加了证据的种类、收集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人,严格规范了证据的收集程序,增加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证人和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制度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尤其是对以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为主要办案方式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同时保障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专门就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结合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特点。就证据制度的修改对渎职侵权犯罪侦基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推进作用做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渎职侵权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所谓刑事犯罪诉讼档案,是指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审判机关审判的刑事案件犯罪档案。这里指的刑事犯罪诉讼档案,不包括公安机关受理的普通治安案件,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案件,审判机关审判的刑事案件中的自诉案件。  相似文献   

6.
聂晓静 《新闻世界》2014,(8):294-295
刑事案件的特殊新闻价值使之成为社会比较关心的话题,刑事案件报道中涉及的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媒体言论的法律边界问题也备受重视。媒体报道应全面而客观的展现案件的全貌,但不能侵害他人的人格权,不能干扰公安机关的侦查程序,不能影响司法公正,这些应是媒体在案件报道中不可逾越的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7.
胡久辉 《大观周刊》2012,(4):54-54,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务犯罪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技术化、现代化,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措施已难以适应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需求。本文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为视角,从采用技术侦查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优势入手,论述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应当采用技术侦查。  相似文献   

8.
人们视为“万能技术”的DNA鉴定,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刑事侦查和证据认定,然而,新疆库尔勒市发生了一件离奇的DNA鉴定“走眼”事件:一名死者竟然被DNA鉴定为两具尸体!“一命两尸”成为死者家属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相似文献   

9.
王笑然 《大观周刊》2012,(27):46-47
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是当今世界一种通用的侦查原则,当今社会,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增加、犯罪更加隐蔽、高科技手段在犯罪中使用越来越多。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设专节规定这一侦查措施,对技术侦查与秘密侦查进行立法,是侦查制度构建的重大突破。秘密侦查具有隐秘性,不能等同于技术侦查。对待秘密侦查,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曾强其实践中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廖天觅 《大观周刊》2013,(11):36-3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侦查机关的重视,在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给的法律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加以规定,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只对技术侦查措施做了概括的规定,但它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图通过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论述,明确其在侦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PCR 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指纹和芯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首先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基因指纹和芯片技术及其优缺点。常用的技术有:DNA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析(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微卫星DNA 多态性分析(SSR)、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等。然后简要概述这些技术在生物资源调查和标本整理中的应用。主要应用于物种鉴定和分类、个体识别和种群数量调查、资源植物关键信息研究等。最后展望这些技术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指纹和芯片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首先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基因指纹和芯片技术及其优缺点.常用的技术有: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SSR)、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等.然后简要概述这些技术在生物资源调查和标本整理中的应用.主要应用于物种鉴定和分类、个体识别和种群数量调查、资源植物关键信息研究等.最后展望这些技术在生物资源调查和标本整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权力,却在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批准程序和执行主体等方面没有具体明确规定,本文主要从刑诉法的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入手,试图探究技术侦查在查办贪污贿赂案件中如何运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司法制度、检察体制互不相同。比较海峡两岸检察体制并相互借鉴、完善,有利于为两岸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也有利于为两岸进一步加强法治交流合作乃至政治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岸的司法体制都实行审、检分离,均有审判制度与检察制度之分。大陆的检察院与法院并列为同一级司法机关,台湾的检察署在形式上附设于法院,同时又隶属"行政院法务部"。大陆检察院职权涉及侦查、公诉、法律监督三项,台湾检察署主导刑事案件侦查活动,是为"检警一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刊》2006,(4):19-19
表现之一:妄下结论型我们常常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的结束语:某某某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法律的严惩”是通过法院的终审判决来实现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在法院终审判决前.被告人只能是“犯罪嫌疑人”.媒体无权作出其“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案件是引发争议或因为违法乱纪行为而进入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事件与案件不同,关键在于其是否进入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事件进入法定的法规法律程序,如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民事案件的法院立案,行政案件的执法机关立案,党纪案件的对有关人员进行“双规”等等,只要司法、党政执法部门介入,就应视为事件已转为案件。  相似文献   

17.
顾菲 《大观周刊》2013,(8):336-336
近年来,刑事诉讼辩护律师的执业环境不仅未能改善,反而恶化,律师陷落于妨害作证罪的案例层出不穷。新刑诉法的修正。将律师以辩护人的身份介入到刑事案件的时间提前到了侦查阶段,看似为律师执业解除了束缚,但是《刑法》第306条“律师伪证罪”却让律师长期带着心理镣铐,牢狱之灾的威胁时常让正义天平倾向公权力一方。  相似文献   

18.
技术侦查证据是指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各种证据的总称。在技术侦查证据原件的认定上既要保障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又要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和侦查人员的安全。应当采用原始载体与说明材料的结合、庭审举证与庭外核实并举以及具有专门知识的证人出庭辅佐说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朱茂叶 《大观周刊》2012,(24):25-26
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但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等特点,在流动人口刑事案件中,为了保证诉讼进行,逮捕措施适用率较高,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分析其深层的原因,并希望对流动人口刑事案件的逮捕适用有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毛泽东曾要求写文章的“秀才”们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文章的质量。近期阅读报刊发现。“秀才”还需多懂点法律的ABC;否则,不仅自己糊涂,还会通过写的文章误人子弟,试看下例: “干警……侦察”(西安日报1版《两天连破两起凶杀案》),“干警们多次侦察”(陕西日报《西安公交分局侦破一贩毒团伙》),“警方……侦察破案”(企业周报《没有受害人的刑事案件》),其中的“侦察”均应为“侦查”。“侦察”与“侦查”两词音同义异,前者是军事名词,指“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如电影《渡江侦察记》;后者是法律术语,指“在刑事诉讼中为搜集证据、审查证据、确定犯罪事实、查明犯罪人而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在我国,侦查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负责,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都无权侦查”(《辞海》)。《刑事诉讼法》中有“侦查”,“侦查人员”之说,而无“侦察”之谈,也说明“侦察”与“侦查”有别,不可混淆。 “提供了罪犯的特征”,“案犯……供认了”,(西安日报《女车主屡屡遭抢劫……”》),“将罪犯引诱到”。“抓获了杀人犯”(陕西日报《无私奉献的女警察》)其中的“罪犯”与“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