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娟 《出版科学》2015,23(3):52-57
文化全球化的推进,让知识跨国传播成为可能.现如今,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问题,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现实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华文社科学术期刊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传播学视角,系统研究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具体传播方式上为华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应对之策,并指出要避免陷入“西方化”和“英语化”的误区,传承中华文化,积极设置学术议题,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路可如 《今传媒》2023,(3):7-11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其发展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学术科研水平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创办多语种期刊力度,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强化编辑队伍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全面拓展录稿途径,大力挖掘优质稿源;立足中国特色学术品牌,重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3.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4.
张建民 《当代传播》2021,(6):51-54,59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激化大变局的催化剂.建构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权是个重要课题,从加强对外传播能力的角度,通过重大事件主动设置议题,取得传播话语权,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声望被视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策略.从疫情期间美欧等西方国家关于疫情"甩锅"中国来看,有议题设置能力不等于掌控了话语权.话语权的建立是系统工程,它与议题设置、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认为中文作为国际科技通用语言已经具备充分条件,中文科技期刊有必要也有能力成长为中国在国际学术话语权争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探讨了中文科技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几个路径:提倡中文优先发表或是双语发表,创建多语种学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做好融媒体传播,中英文科技期刊相互呼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学术期刊在公信力、期刊质量和传播能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期刊相比,尚有差距。提高出版质量是我国学术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治本之道。学术期刊要完善审稿制度,增强学术期刊公信力;管理部门要完善学术期刊出版和评价体系,遴选和培育学术名刊;管理部门要建设学术期刊公益出版数据库,增强互联网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术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发表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水平.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相对薄弱,无法掌握国际学术圈的话语权.文章以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为切入点,研究我国学术期刊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分析学术期刊品牌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编辑队伍培养、编委会建设、新媒体传播、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学术期刊品牌提升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话语权较为缺乏.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摆脱现有的路径依赖,实现路径创新.为此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加大对英文编辑的国际化培训力度,提升编辑素质;挖掘中国崛起所提供的学术议题、提升期刊的议题设置权;充分利用好各类传播平台、提升期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探究国际图书情报学科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有助于传播图书情报学科的学术话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方法/过程]首先,严格界定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接着,从学术影响力、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等方面分别剖析了国际图情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趋势及演化路径;最后,总结分析了中国学者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点。[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学者在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影响力逐步扩大,最小努力运作机制是其演变的内驱力;学术话语权地位由滞后向引领演化,其规律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学术话语权优势大并且优势积累的来源稳定,其演变契合信息偏好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在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学术实力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在全球知识体系形成中承载着重要新使命。新时期的学术期刊国际化,使学术期刊成为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文化载体,使“国际化”成为助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动力,也为学术全球化发展提供供给平台。在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战略规划层面、结构互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层面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深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理论认识,厘清学术期刊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自我定位,加强人才队伍等配套建设,为加快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提供积极行动和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琪 《科技与出版》2021,(11):23-28
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相比其他话语更易于走向世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学术出版"走出去"有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因地制宜地建构和输出话语体系、提升争取学术话语权的能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在规划制定、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构建、出版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加强出版和术语相关规划,构建国际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术语体系及学术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应有之义。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市场、技术、社会等诸多主体维度,因此相关建设工作必须在现状审视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改进,通过集群化发展、全媒体化延伸、国际化标准、层级化构建,不断增强学术期刊出版精准性、实效性,快速完成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李存娜 《科技与出版》2023,(11):117-126
新时代以来,中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在跨文化、跨意识形态的对外学术传播中积极作为,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整体影响显著上升。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我们不但要“走出去”传播自己的声音,从长远看,还要在本土打造出具有普遍性的社科评价标准、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出版传播平台,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出版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学术期刊的生存,使学术期刊编辑陷入职业发展的困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出版经纪人"为职业新定位,强化编辑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学术期刊的传播环节,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从而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实现编辑职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应鼓励、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主动作为;要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从而实现学术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为改变与此不相适应的"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在国际舆论斗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紧紧围绕中央领导提出的"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的目标,在国际传播中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的理念,认真研究新闻传播规律、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着力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宣传与节目改革,充分利用重大突发事件争取国际话语权,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在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以及感染力、吸引力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读者定位基本为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与公众的交互现状不容乐观,相互认知度极低.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的读者定位、内容设置和传播效果,证明学术期刊和公众建立关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此,提出社科学术期刊与公众交互的优化策略:建立公众意识,以智慧服务读者;对期刊内容进行精深加工,以贴合公众阅读;建立话语权,对公众形成向心力;改革语用方式,建立新型学术语言;建立基于公众立场的多维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18.
周华清  郑骋  王冰云 《编辑学报》2021,33(6):667-672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随着网红经济的盛行,知识网红为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学术传播趋势分析,知识网红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方面具有引导性。研究发现,利用知识网红的传播优势,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发挥知识网红在市场经营和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与学术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国际受众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大型检索系统和国际大型出版商两方面的知晓度、赞同度等所有提升,但深层传播效果仍需加强;中国学术期刊对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明显,且较薄弱,需加强对国外个体受众的调查、研究,并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各种方法、手段提升对国际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最后,分析制约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聂弯  陶云云 《新闻传播》2023,(23):15-17
DOI作为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对提升我国学术期刊传播效能具有重要作用。从保护学术期刊版权、有助于出版时效性、提供多渠道访问入口、有助于学术资源集成共享、提升学术期刊显示度、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和促进学术期刊国际传播七个方面厘清DOI提升学术期刊传播效能的内在机理,提出政府、数据库运营商、出版机构推动DOI在我国学术期刊应用的策略,实现借助DOI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