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英 《今传媒》2024,(2):112-115
网络问政平台作为网民与政府对话的新模式以及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成为网民喜闻乐见的反映诉求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网络问政研究进行了述评,对网民诉求话语语用身份建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网络问政实例,提出网民应在反映诉求时建构有效话语策略、选择合理语用身份,从而有效提高问政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窦苡 《档案管理》2015,(5):60-61
1 调查设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博覆盖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0,(10):22-31
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用户在不同平台之间迁徙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行为大多被归因于"社交媒体倦怠"(social media fatigue)。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改变了以社交倦怠为原因导向的研究思路,对基于程度差异的消极使用行为和基于个体差异的特定用户群体展开研究,以QQ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用户社交媒体迁徙行为背后的动因。研究发现,"身份转换"成为用户迁出QQ空间的主要原因,"旧内容"与"新关系"的交错互嵌导致隐私边界模糊、交流语境坍塌,并最终引发社交媒体迁徙现象。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指人在社会中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定,主要是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两个维度展开:“自我认同”是个人自我经验基础上的内在性认同,“社会认同”则是作为社会群体成员对于一定观念和情感的共享。①这说明身份认同不仅是简单的个人心理过程,还包括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认同是在自我考问和对他者关系的探索中共同完成的。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田野观察等质化研究方法,选择10名曾观看万合天宜与优酷出品合作的《万万没想到》至少一次的受众,对其观看的动机、感受等进行访谈,借此探讨80后、90后年轻受众在收看过程中产生了何种身份认同,继而运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网民是如何产生这种身份认同的。  相似文献   

5.
胡瑛  许玲 《新闻前哨》2011,(3):66-68
一、事件背景 2010年11月3日,见惯弹出窗口的网民在登录QQ时发现,这一次弹出的内容非同寻常:腾讯公司以一封信的形式告知用户"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安装了360软件的电脑上将不能同时使用腾讯QQ。显然这是一个两难选择:要么删除占同类软件市场份额90%的奇虎杀毒软件,要么就告别腾讯QQ这个拥有5.7亿活跃用户的网络聊天工具。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互联网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本研究旨在以创新扩散理论为框架,描述、预测及解释互联网在香港、北京和广州的普及现状及前景。创新扩散理论将创新物在社会中的流传看作是一个经历“认识”、“信服”、“采纳”和“事后确认”等阶段的动态过程;其中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通过帮助受众形成或改变对创新物特征的主观认识而扮演了核心角色;按时间坐标来看,创新物的扩散是按S型曲线展开,由“引入期”经“增长期”到“成熟期”及“衰退期”。根据2000年底在三地2600名成年人的抽样调查,本研究发现香港样本的40%、北京的30%和广州的24%为互联网网民,其开始上网年份的分布分别与S型曲线相符,其中香港已处增长后期而大陆两地则尚在增长前期,预计2002年底的普及率分别为56%(港)、53%(京)和49%(穗)。个体层面分析进一步揭示是否上网不仅受个人特征(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特征(家中其他网民人数)的影响、也与对互联网的看法(如“兼容性”)有关。“前网民”中断上网主要是由于拨号连接等技术问题或无时间,准备上网的“潜在网民”最担心网上的不良内容,而不会考虑上网的“非网民”主要是缺乏资源(如电脑)或无兴趣。上述发现不仅验证扩散理论均适用一国两制三地区,也为追踪研究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  相似文献   

7.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观点形成机理,揭示影响网民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可深入理解网络用户的行为模式,洞察网络舆论本质。文章以“双减”话题微博数据为数据源,基于主题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挖掘用户观点;从意见氛围、社交关系、前期行为特征和用户属性等维度构造特征变量,基于LightGBM建立不同主题下的情感预测模型,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对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影响网民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前期行为特征对用户观点形成的影响最大,意见氛围次之,社交关系即好友关系影响较弱;个体在情感倾向上更易跟随规模较大的传播主体,而不是崇拜权威。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特定社会群体在社交媒体上塑造"人设"以获取关注度。"人设"由网红的设计、媒体的营销与受众的评价三部分组成。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人设"作为一种稳固化、模式化建构的语用身份,成为明星、网红以及公众人物等在特定交际场合塑造特定身份的一种营销手段,其建构过程由人设主体的多模态隐喻建构、媒体语境的身份"品牌"产业化建构与受众主体的多元解读三个部分组成。而作为一种语用资源的"人设"的崩塌,除了表现出交际过程中语用身份建构的失败与语用不平衡,还展现了大数据时代一场以"流量"为核心的狂欢。  相似文献   

9.
一、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回顾 百度文库成立于2009年11月,是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上传、阅读和下载多领域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机制,网民可以免费阅读到大量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以网民身份上传的,但部分文档还处在版权保护期. 1.第一阶段:盛大文学起诉百度侵权为本次危机埋下伏笔 2009年12月,盛大文学就开始针对百度的“侵权”行为采取维权行动,诉讼中明确列举了百度“侵权”的七条理由,并呼吁出版机构、作家等联合起来,对百度进行联合诉讼,共同打击盗版行为.可以说,这次事件是百度开始陷入版权纠纷危机的征兆.  相似文献   

10.
一个网民打开网页,先做什么?有的会先上QQ或MSN,有的把百度、google设成(浏览器的)首页,也有人的电脑首页是hao123或5566.net.先上哪个网站是网民的习惯,网民打开新闻网站或门户网站,也有特定的习惯,那就是先浏览网络标题,选中合适的"目标",并点开标题.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个利用QQ聊天软件进行传播的病毒“QQ尾巴(Trojan.QQ3344.s)”在网上泛滥。这个病毒已经在网络间迅速泛滥,请广大电脑用户小心。该病毒主要是向正在聊天的QQ用户发送类似“呵呵,其实我觉得这个网站真的不错,你看看!http://www.ktv530.com/”的消息,收到消息的QQ用户如果点击相关地址的话,就会中毒,然后继续向其它正在聊天的QQ好友发送类似信息。该病毒每隔几分钟就会发送一次病毒消息,严重干扰了用户正常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正> Chinalabs.com近期的研究显示,中国大城市网民的发展呈“培育期”、“发展期”、“成熟期”三段式分布,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网民市场进入低增长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虽然网民的增长速度和绝对增长量同时减少,但整个市场已经通过前两个时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人口特征逐渐向常态人口特征趋近。  相似文献   

13.
由“舌尖”引起的排山倒海般的蝴蝶效应仍在继续.与此同时,网络走红更是让该片人气大增,网民甚至将类似形式和内容的题材昵称为“舌尖体”,《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各种“舌尖体”也开始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舌尖”甚至有可能成为2012年度的流行语,一部美食纪录片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轰动,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论坛存在实名与非实名两种进入方式的区分,非实名网络论坛又有注册登录与双重登录两种管理形式,以IP地址、假名和实名3种身份识别标志对网民进行管理.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研究3种不同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下网民的行为后发现,实名网民理性、客观,而非实名网民表现出非理性、暴力的特点.非实名论坛中的两种身份识别的网民在行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5,(6):4-5
给"自媒体"一个清朗空间2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对网民注册登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社交媒体的账号、头像及介绍信息进行规范,引发网友强烈关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互联网虚拟社区的注册信息中各类"昵称"和介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展示了网民的性情和才情,但也暴露出部分网民低俗的情趣、扭曲的心态。曾几何时,涉嫌淫秽色情、宣扬迷信邪教、地域歧视类等很多明显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昵称"在虚拟社会中大行其道,为主流社会所痛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4):27-44
本研究搜集了2017年29个热门网络话题的20多万条微博,针对用户身份(线上和线下、个人和机构)与其情感表达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1.用户情感表达的"积极主导",即社交媒体中网民的情感表达以正面为主;2.双重效应:网络用户的线下身份抑制、线上身份推动情感表达,网络用户的机构身份抑制、个人身份推动情感的表达;3.线上身份的消极情感表达和线下身份的积极情感表达:明确表露线下身份的网络用户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而明确表露线上身份的网络用户则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4.舆论领袖(黄V)的负面情感和消极、夸张修辞偏好,其情感表达的强度大于机构用户(蓝V),在情感表达的修辞上其使用了更多的消极词语和程度副词;5.情感表达的策略性:机构用户在政治话题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在科学技术话题上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舆论领袖在政治话题上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而在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话题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总结而言,微博用户的线上身份鼓励而线下身份抑制情感的表达,个人身份释放而机构身份约束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双重结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当业界仍在讨论内容和渠道孰轻孰重,一些报业集团和新闻网站还在小心翼翼地尝试媒介融合的方式和途径时,总是后来居上的腾讯公司再一次走在了前头.8月26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腾讯公司签约,双方共同推出的腾讯大豫同正式上线.作为强强联合的产物,大豫网立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这个信息采集大平台,利用腾讯用户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河南QQ用户提供快速、贴心、实用的本地新闻、行业资讯、购物消费和生活服务等内容,力争成为“河南城市生活第一网”.目前,该网站已拥有新闻、娱乐、房产、汽车、健康、教育、时尚等频道,基本实现了网民生活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王兴 《青年记者》2020,(11):28-29
当前,以微信和QQ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也成为职场中工作联系的重要方式.即时通信工具在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合理使用微信和QQ等社交媒体可以提高幸福感;①另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毫无节制地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微信,可能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②使得个体成为“微信工作群奴”.③可见,微信和QQ等即时通信工具就像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工作和生活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屌丝(亚)文化”最初是由使用百度贴吧李毅吧的网络化用户发起的。这些用户以自指称谓“屌丝”(其属性标签为“矮丑穷”)作为核心关键词,编织了一套风格化的符号体系,以“给(高富帅)跪了”“跪舔(白富美)”等短语作为口头禅,形成了一种自我降格、自我矮化、主动认输、自动缴械的特定言说姿态。  相似文献   

20.
您是不是经常给朋友发E—mail?如果每个邮件中都有一个精美的签名文件.文件中包括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以及电话、手机、QQ号码等联系方法.甚至可以包含简单的声音文件,并且每次在Outlook Express中新建邮件时,可以自动签名——岂不很美?我们就一起来制作这样一个签名文件。 1、启动OE.单击工具栏“新邮件”按钮.打开“新邮件”窗口。输入签名内容,包括通讯地址、电话、QQ号码等。 2.选择“文件/另存为”,选择要保存的文件夹,将保存类型选为“HTML文件”.输入文件名如“1.htm”,然后单击“保存”按钮。重复“另存为”操作.选择保存类型为“文本文件”。关闭“新邮件”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