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先后买了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金性尧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有人问:买一种就可以了,何必都买?答复很简单:因为这四种书各有特色,并不全同。 (一)《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很多,以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清蘅塘退士孙洙有感于历代人民热爱唐诗,将其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  相似文献   

2.
在第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我社的“图文本三百首系列”获2001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联主办)。 1999年6月和9月,我社将古典诗词的精萃《唐诗三百首》、《唐宋词三百  相似文献   

3.
来函照登     
贵刊2005年第7期刊发了王彦章先生文章《谬误百出的 “正说”》,对我社出版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一书提出了批 评,认为“是一部谬误百出、错字满篇的著作”。 我社对此批评高度重视,就王彦章先生文所指出的问题 核对了原书,我社新出《正说清朝三百年》中确有一些差错, 但王文中所指出的许多“谬误”与我社书不符。我们怀疑,王 文所依据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一书,很有可能是盗版书。  相似文献   

4.
喜忧参半的图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出版进入80年代后期,开始有图文结合的书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三联书店出版的台湾版的《蔡志忠漫画系列》。此丛书以图为主,概为后来所谓“读图时代”的滥觞,影响所及,致使漫画界出现一派蔡志忠式的漫画家。然而,图文书的真正激活,大概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老照片》,此书的第一辑在一年之内,总印数达到20余万册,迅速产生轰动效应,于是《老照片》实现续辑出版,成为天下知名品牌,以致江西一家出版社抢先注册《老照片》的书名权,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官司。随后,全国各出版社随风跟进,专以“老”字命名的,即有老字号、老城市、老戏曲、老行当等出版物。以山东画报出版社为先锋,近年来,全国各出版社几乎无书不插图了。几年成功者,有上海书店的《阿Q正传》,是丰子恺的老漫画,属旧书新做,半年之中,发行超过两万册;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选取古图,铜版纸印刷,兼古人评语与今人赏析于一体,两年之内,发行超20万册以上。几乎同时,学术类图书也开始步入图文时代。1996年,四川教育出版社推出《华夏文明探秘丛书》,均配以黑白插图。广西师大出版社出著更绝,硬是将李泽厚的《美...  相似文献   

5.
《唐诗三百首》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学读物。如同一个自幼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我们对它似乎已了如指掌。其实不然。近年我为完成《唐诗三百首汇评》,认真研究了这本书,才认识到我们对这本书尚有许多误解。(唐诗三百首)究竟是怎样一部书?人们习惯一直把它只看成是一本唐诗启蒙读物,自它问世以后,也一直被当作蒙童的读本。这便是误解之一。蔬塘退士孙殊于该书(题辞)云:世俗)L童就学,即授计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放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辩,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染出其间,殊…  相似文献   

6.
这三种书是四川少儿社的《大迷宫宝库》系列(以下简称《大迷宫》),江苏少儿社的《彩图唐诗三百首》(以下简称《彩图唐诗》)和少年儿童社的《三毛的奇妙世界》系列(以下简称《三毛世界》)。甘罗虽小,九龄拜相;同样,这三种书虽姓“少”名“儿”,却以其骄人的“战绩”令图书市场上的成人“父兄”们一时汗颜,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下面,且目无全牛,零敲碎打,一究其竟。无剖雀之意,有引玉之心。 读者定位 《三毛世界》系列:面向9岁-12岁儿童,相当于小学中高年级。 《大迷宫》系列:根据内容有所区别,从学前儿童、小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光辉灿烂的诗歌闻名于世界,而唐诗又是她的代表,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常听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用这句话看《唐诗鉴赏辞典》也是十分恰当的。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色呢? 首先是欣赏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该书在编写方式上将工具书和文学赏析读物融为一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辞典,也有别于以往出版的唐诗赏析读本。这部辞典以收录、编排唐诗精华为经,以鉴赏和剖析这些名篇佳作为纬,“经纬”交织,融合一体。读者在查检释疑解难的同时,还可以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修养。其次是内容的完整性。这部辞典的正文收录了一百九十六位诗人的一千一百零五篇诗作,既有出自名家之手、流传万口  相似文献   

8.
1996年山东画报社《老照片》的出版,带动了一系列图文书的出版及销售热潮,有人宣称,“读图时代”到来了。在过去的十年中,图文书的出版势如破竹,但因其作为新事物,发展尚无规律可寻,其负面影响日趋凸现。本文就试图梳理一下十年来图文书的发展脉络,以分析图文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一些此类图书发展的规律。一、《老照片》开启的“读图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还可以从DVD、电视、互联网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图像传播中获取信息,后者可以统称为“读图”。有调查显示,我们今天所掌…  相似文献   

9.
诗称“三百”,《诗经》为滥觞,渐后以清蘅塘退士孙洙辑《唐诗三百首》、近人朱孝臧选《宋词三百首》为最著。从单纯的诗歌收集到注重作品作家而分体别入选编,自然是可喜的进步。只是这些选本多为应时应世之物。  相似文献   

10.
“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郑樵《通志·图谱略》),古代学人图文并重,一向“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作家)应该多画少写”。至当今读图时代,图文书遍地开花,儿童图画书更是如此,在书业市场上描绘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精品图书与编辑创意──浅议《配画注音唐诗三百首》唐宋元图书出版的“精品意识”,越来越成为中国出版人的普遍追求。精品图书与编辑创意的关系,当是值得出版人深思的问题之一。近读四川人民出版社《配画注音唐诗三百首》,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尤为深切,一言以蔽之,就是...  相似文献   

12.
回想解放前,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人,想找一本现代化的某种休裁——譬如说唐诗——的入门选本来读,可是真难。记得我初学唐诗,就只能从“陈婉俊女史”所注的《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3.
蘅塘退士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他的《唐诗三百首》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虽然这是读者层次较低的一种唐诗选本,所面向的主要对象为塾学子弟,但自问世后甚是流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名家手编的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14.
诗人弘征继《司空图<诗品)今译·简析·附例》一书之后,又推出了他的新著《<唐诗三百首>今译新析》(漓江出版社出版),进一步开辟了古诗今译的新路子,体现了唐诗研究的新成果,堪称造福读者、泽惠青年的佳作。我国是一个泱泱诗国,唐诗是其中的一座万紫千红、永不枯败的百花园。历代的唐诗  相似文献   

15.
唐明星 《出版广角》2016,(16):29-31
图文书蕴含传统文人情怀,它的出现意味着图书内容的革新,迎合了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新的读者需求。本文在中西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梳理图文书历史,探索了图文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追寻了图文书随着近代印制技术提升而脱胎换骨的轨迹。三联书店的图文书在新时期图书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标”意义,这种意义只有在历史脉络中才能被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图书出版也显得异常活跃。2005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而旅游书又有什么新动向昵?在跟踪考察2005年旅游图书市场后,笔者对今年几类有代表性的旅游图书进行了分析评价。时尚图文书:特色策划仍领风骚,逛街游逐渐升温有人把这类书叫做图文类人文地理书,这个概念过于笼统,不适用于日益细分的旅游书市场,因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图文书"因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时尚而成为图书市场的香饽饽,以至于造成了出版市场"无图不书"的潜规则。实际上,在图文书热销的背后也暗藏着危机,一些假冒伪劣、盲目跟风之作甚嚣尘上,造成了图书市场的混乱失序.甚至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规约、误导乃至扭曲。因此,本文针对图文书中的几种“图一文”关系进行冷静的辨析与思考.以期引导图文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人担心“读图时代”会使“词语钝化”,会使人“放弃思考”,获得的知识会“不系统、不完整”,这是对“读图时代”的误解与过虑。提出编辑出版进入“读图时代”,只是指出图文书编辑制作的一种新趋势,并不是要冲淡文字书的编辑出版,更不是说要把一切书都编成图文书。图文书只是一种图书形式,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形式,只是图书百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被誉为“江苏一宝”和“中华一绝”的雕版印刷,近年来在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发扬光大,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这一民族工艺奇葩更是声名远播海内外。活字工艺印刷的《唐诗三百首》、《毛泽东诗词》以独特的收藏和欣赏价值备受专家学者推崇;清代焦循的手稿《里堂道听录》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本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编排上都堪称糟糕之极的书。其书题为《一场情丝一场梦:港台情诗三百首》。花了4元多钱忍痛购买回来,不禁大呼上当。首先,这本所谓的“诗集”里到处充斥着近些年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词,虽署“诗三百”,实际上仅240首,而其中笔者可辨别是歌词的就有177首之多,占总数的74%。诚然,诗歌入乐,歌词入诗,是有其合理之处的。古代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都以入乐为主要特点。一些当代流行歌曲的词作者也比较注重歌词的润色,亦有部分歌曲是由诗谱曲而成的。但诗与歌词毕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