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本刊物办的是否成功,最终是由发行环境来决定的.除了党报党刊受到邮政渠道发行保障,一些行业刊物有行业"保障"外,绝大多数期刊都要面向市场生存.目前期刊发行市场的现状是主渠道和民营渠道并存,各自设置门槛,内部互为壁垒.  相似文献   

2.
编辑:期刊发行的 "隐性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认为,期刊出版以编辑为中心,以发行为龙头,编辑负责刊物的质量,发行的目的是把刊物卖出去,编辑与发行分立,二者各司其职。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处在中心环节,这一点是共认的准则。然而,随着期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期刊的发行日显艰难,编辑与发行分立所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谢豫中 《传媒》2011,(7):58-60
创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本刊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在强手如林的期刊市场,刊物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刊物的生存状态。《作文通讯》作为全国首家中学生作文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刊物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在经营模式、编辑思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今,刊物已经累计发行2.5亿册,影响了整整两代人!当年,那些读着《作文通讯》长大的学生,如今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1930年5月,丁玲从济南来到上海,随即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春,党组织要求她筹办和主编"左联"机关刊物之一——《北斗》。1931年9月20日,《北斗》创刊于上海,十六开本,由湖风书局发行。《北斗》是"左联"第一个大型的文艺刊物。创作与理论并重,也刊  相似文献   

5.
党刊办刊原则“三要三不要”《江西通讯》杨宪萍,黄样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中。越来越多的党刊脱离准文件的性质,不断丰富内容。一部分党刊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站在“期刊”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位置上,同其他政治理论刊物、学术刊物甚至通俗刊物公平...  相似文献   

6.
市场与政策共同催生联合体 发行体制改革是联合体诞生的直接动因. 1982年以前,各出版社将所出版的书籍统一交由新华书店总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总发行,而不能委托第三方或自办发行.1982年实行"一主三多一少",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发行行业(但仅限于零售业),出版社也从此取得了自办发行权和本版书的总发行权.1988年"三放一联",即放开渠道、放开购销形式、放开折扣,联合经营,极大地活跃了图书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顺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  相似文献   

8.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一是坚持刊物发行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造其势壮其行".我们认为:刊物发行工作是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本职工作的一部分,是争地位、谋发展、图进取的一项先导性工作,是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讲究工作方法,争取工作主动的一项战术性工作,应该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0.
李晓晔  朱侠 《传媒》2001,(12):36-39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界一批具有高学历的人员相继走进了发行部.他们的到来,给出版社发行部门输入了新鲜血液,吹进了一种全新的气息,出版社的发行改革由此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将这批人叫做出版界的发行"新生代".将近6年过去了,他们已经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带着这些业界人士关心的问题,记者最近对刘晓东、刘国辉、于殿利三位"新生代"人士进行了一次访谈,交谈的结果给人留下的最强烈的印象是:发行"新生代"已经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武志勇 《现代传播》2006,3(3):102-106
"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报业生态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报业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发行数量增加、读者范围扩大、投送速度加快;报纸发行自主性减少,预定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征订时间、订阅时段、发行费率、给报社的缴款方法都取决于邮局;报纸发行范围行政属地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局限;报社本身的发行功能基本丧失,报纸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减弱,内容、风格同质化严重;报纸发行工作政治任务化,摊派发行与强迫征订屡禁不止;邮局长期垄断导致报纸发行服务质量、效率下滑.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办发行意识的深入人心,发行部在出版社的重要位置已毋庸置疑.这在不少出版社对发行部人力、物力的巨大投资上可见一斑."发行"有其这样的字面意义:"发"即发书;"行"即行不行,即发了书后行不行.具体而言,行不行的考察依据有两点:一是退货行不行;二是回款行不行.如果两者都行,发行部应该不会存在大问题了.针对这样的发行理念,出版社在发行方式上有过不少尝试,而现在最普遍的发行方式正是我要提到的"业务员负责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媒体的各类通讯中,人物通讯占据着突出位置.人物通讯的核心是写人.如何写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独特的"这一个"的确很难.笔者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1996年到现在,八年的时间过去了:曾风靡一时的"敲门发行"至今仍被许多报纸运用:但报纸发行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成都来说,城市的面积更大了、小区的管理更严了、人们更忙了、报纸的竞争更成熟了……作为"敲门发行"的首创者,<华西都市报>面对着发行环境的变化,对"敲门发行"这一理念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6,(13):74-76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一、综述:写作背景、意义及主题 随着我国图书发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民营公司摘掉了"二渠道"的帽子,越来越多的民营公司拿到了总发行权,发行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从1985年<洛阳日报>脱离邮发渠道首创"自办发行",到2005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800家,虽然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0%,可这些报社创造了80%以上的广告份额,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邮发"模式.短短20年,自办发行从边缘到中心,成为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自办发行目前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各家报社的发行渠道各自为政,发行渠道浪费严重;虚报发行量,发行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屡禁不止;发行成本居高不下,低价销售、礼品赠送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低价死循环"等等.这些难以治疗的症状迫使我们反思:自办发行将要走向何方?如何拯救混乱不堪的自办发行市场?我们认为,自办发行需要超越和创新,需要开辟一条"后自办发行"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等,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但是,第217条中的"复制发行"是一个完整的用语,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这引发了一个法律解释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复制发行"是指"复制或发行"还是"既复制又发行"呢?[1]  相似文献   

19.
王自力 《今传媒》2007,(10):21-22
大河发行网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自建分销渠道,在积极投身报业竞争并屡建奇功的同时,认真探索团队精神家园建设,于2004年确立了"快乐发行"的企业理念,并成功地转化为经营和管理上的制胜之道,将一个由弱势群体组成的队伍,锻造成了一个具备强势竞争能力、张弛有度、快乐发行的经营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快乐发行"的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报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吴锋 《青年记者》2007,(21):75-76
报纸发行"第三次创新"既不是自办发行吃掉邮发,也不是以邮发取代自办发行,而是以整合营销理念为先导,结合数字时代的基本特征,对报纸发行的游戏规则、组织框架和盈利模式进行全新建构,进而实现传统报纸发行模式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