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青岛市名人故居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遗存中珍贵的人文资源,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灵魂,是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青岛名人故居很有特色,数量多、类型广、集聚分布,然而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大。通过对青岛23处名人故居的实地走访调查,本文试就青岛市名人故居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青岛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名人故居是当代人与历史名人"交流"的文化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乃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要素.无论在时间轴还是空间轴上,名人故居都是重要的节点.目前,极少有学者关注非文物保护项目的名人故居,尚无学者对非文物保护项目名人故居进行定量分析以对其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名人故居即某著名人物从前曾经住过的居所,被用来辟作该名人的专题纪念地,是人们学习历史文化,缅怀先贤业绩,弘扬前人智慧、美德和优良传统的重要场所。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名人遗产,以他们的故居为依托,开展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众爱国情感的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管理和社会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30处名人故居、旧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正式开放的名人故居达150多处,在旅游事业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文化建设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名人故居…  相似文献   

4.
北京什刹海地区形成于辽、金时期,历史上居住过诸多的名人。名人故居是什刹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化、细化了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与利用好它们对于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北京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有关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且是一些定性研究。本文采用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视角对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进行研究,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什刹海地区形成于辽、金时期,历史上居住过诸多的名人.名人故居是什刹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化、细化了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与利用好它们对于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北京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有关"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且是一些定性研究.本文采用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视角对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进行研究,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书画名人纪念馆,顾名思义就是以书画艺术名人来命名的纪念馆。如我国早期有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等书画名人纪念馆。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书画名人来命名的纪念馆或艺术馆(以下统称纪念馆)发展迅猛,据统计,仅浙江省至1997年底,书画名人纪念馆(艺术馆)已有18个。其中著名艺术大师的纪念馆有潘天寿、沙孟海、吴茀之、陆维钊等。名人纪念馆与名人故居在工作性质上有相同之处,但纪念馆在功能等方面较故居更为齐全。近几年,书画名人纪念馆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11月,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京城求学时,周日唯一的爱好,就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一条条胡同,寻找那些我知道的曾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文化名人的故居。譬如鲁迅故居(我指的是八道湾)、郭沫若故居、欧阳予倩故居、胡适故居等等。其后,有机会到海内外走走时,首选的旅游点还是名人的故居。学历史的我固执地认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带有唯物色彩的"读书  相似文献   

8.
名人故居如何出"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群明 《中国博物馆》2004,(4):32-32,86
本文指出“新”是名人故居的生命所在,从名人故居的宣传内容要不断出新,宣传形式要不断创新两个方面,论述了名人故居不能为历史而历史,文章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环境下,名人故居等文化景区,要想充分利用和保护文化资源,需要实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针对这种趋势,本文通过对李鸿章故居在城市传播中的现状描述,来探讨其作为城市文本在新媒体的反馈下形成的循环传播模式。它使得人物、建筑、展品、活动等空间性文本和传统媒体、新媒体下的阅读性文本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本文对李鸿章故居传播模式的研究,可为名人故居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播形象,实现特殊的文化价值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知识林     
北京名人故居知多少来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鲁迅故居。李大别故居,毛主席故居,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玉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摘自《光明日报)96.l.28.3版)世界有多少人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以来,到去年12月,获奖者已达635人,美国人获诺贝尔奖最多,达205名;英国人占第二位,达86名;德国人占第三位,达71名;法国人占第四位,达46名。非洲仅10人获得诺贝尔奖,南非占5人,埃及占2人。亚洲有20人获诺贝尔奖,日本8名,澳大利亚有4人获得诺贝尔奖,俄国有17人,加拿大有7人,瑞典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