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图书是一种商品,这早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商品呢?笔者在几年前曾撰文提出了“图书是一种不完全商品”的观点,引起了一场争论。其实,这一提法毫不新奇,它不过是想表达存在于多数人心目中的一种极为普遍、似乎又难以说清的看法:图书不完全是商品,或图书不等同于商品。笔者只不过对这种流传甚广的看法进行了研究和提炼。作为一种观点,如果简单地加以表述,即图书部分地具有商品属性,部分地又具有非商品属性;或者说图书一方面具有商品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商品属性,因之可以说图书是一种商品属性与非商品属性兼具的不完全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图书是一种商品,这早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商品呢?华茗先生在几年前提出: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华茗《再论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一文,对这种说法与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的说法进行了清...  相似文献   

3.
图书消费主义的本质是将文化消费“物化”为一种纯粹的商品消费,从而使“身份"“心理冲动”“职业”“习惯”等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量.图书消费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的应然价值被它作为商品市场的实然价值所取代,这是图书消费市场价值观的畸变.它对社会文明进化的影响和对图书出版发行事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图书商品特殊性琐谈福建人民出版社刘进社历经数年争论,“图书是商品”终于在出版界得到认可。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问题还没有结束,“图书是特殊商品”、“图书商品的特殊性”两个论题还没有从理论上彻底澄清。就前者而言,笔者同意张立同志的观点。强调“图书是特殊...  相似文献   

5.
“图书提成差价”和“商品削价准备”,是新华书店系统采取的图书商品由于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以低于成本售出或处理滞销商品所实行的一种削价准备金制度。实行“图书提成差价”及“商品削价准备”,是财政部在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的。商品削价准备专项用于弥补商品削价损失,使用时作抵扣削价商品的进价处理。如何合法合理的使用好财务制度中的这一规定,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选择,做到合法合理,而又符合企业的切身利益以及发展前途。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分析“图书提成差价”及“商品削价准备”两种做法的利弊优劣。  相似文献   

6.
质量是一切商品的生命.而图书作为一种作用于人的精神产品,其质量好坏更显得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出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勿庸讳言,出版界片面追求数量,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图书质量的现象也日益蔓延,其结果是使相当数量内容平庸低劣、错误百出的图书流向社会,造成大批“文化垃圾”,有的图书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政治性错误.据1994年3月7日《新闻出版报》披露,对全国20家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7.
试论图书品牌及其形象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品牌的定义及对读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所谓品牌,就是生产经营者对自己生产的商品设定的名称或符号,其目的是使这种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东西加以区别。就书业而言,图书品牌则是指书业企业为识别企业图书商品,以期将本企业图书商品与同行企业的图书商品区别开来所确定的图书名称或符号。例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红罂粟”丛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的“SST学霸”等都是典型的图书品牌。从广义上讲,出版社本身也就是图书的品牌,如我国的一些知名出版社“商务”、“中华”、“三联”等本身就是知名…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出版界,搞经济承包的风气又盛行起来了。有的包到社,有的包到编辑室,有的甚至包到个人。对这种做法,我一直持怀疑态度。理由之一,图书是商品,却不是一般商品。一般商品只是一种物质产品,而图书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而且首先是精神产品。图书离开它是精神产品这个前提,它的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就失去了意义。做为精神产品,它主要是由编辑部门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9.
商家把自家商品和图书捆绑一起,在顾客购买自家商品时,将图书免费赠送或以优惠的价格出售给顾客。这种促销手段,美国人称为“premiumsales”,我们可理解成“商品+图书”销售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这种“商品+图书”销售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纸上谈兵──试论出版社面临的五大矛盾胡晓青一、市场经济的要求与自书出版体制的矛盾图书是不是商品?图书是什么样的商品?这是关系到出版社生产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此问题上,出版界同仁们往往把它界定为“图书是特殊商品”: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于是,这种特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书的商品属性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许多同志对图书是“特殊商品”这一点提出了质疑,坚持图书是“特殊商品”的同志也撰文反驳,甚至有人干脆认为图书就不是商品。今年7月,由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和新华书店总店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上,就这一问题组织了专门讨论。争论相当激烈。持图书是“特殊商品”的魏启元同志认为:“图书的特殊商品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精神产品以商品形式流通和具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他认为图书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图书作为传播政治思想的工具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革命性,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工具又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二、按照出版方针制定出书计划,必须正确宣传  相似文献   

12.
图书发行与经济发展黄超人的悟性是逐步发展的。新的悟性必然导致对事物有新的看法。对图书发行与经济发展的新的悟性,旨在使图书发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一、“图书发行”辞义诠释“发行”是国家权力机关将某一种物质形态按照商品的形式予以流通,这种物不是...  相似文献   

13.
图书是商品     
图书是精神产品,也是商品。或者说,图书的基本属性或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属性,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它具有两重性,而不是一重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认以图书是商品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是承认图书是商品的,既看到它的精神产品属性,也看到它的商品属性。后来随着计划管理体制的逐步强化和“左”的思想的逐步升级,我们都不能讲图书的商品属性了。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图书是商品的观念,已成为思想禁区之一。“文革”  相似文献   

14.
售点广告亦叫现场广告,在国外称为POP(Point Of Purchanse),即“商品交易现场的最终广告”。从建筑物外悬挂的巨幅标语、旗帜,到商店的橱窗广告、招牌、招贴、门面装潢、表演、展销会、商品陈列、商品价目表等,都属于POP的范畴。在商品销售现场,它是一种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图书也是一种商品,书店就是图书商品的交易现场。由于图书商品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图书需求弹性与定价河海大学出版社陈玉国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另有一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图书具有商品属性,其弹性类型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出版的中心工作是编辑和发行。只有编辑编出了适合读者需求口味的好书,才能让图书发行工作顺利进行。所以决定一个出版社是否实现“两个效益”的重心还是编辑工作,因此客观地说编辑是图书市场营销中的决策人。因为每一本书的诞生,从选题的策划,到作者的约请、图书适合读者群的确定、书稿的审读加工、图书装帧的设计风格,无时无处不体现着编辑个人的学识修养和编辑的市场化意识,图书是商品,只有卖出去,获得读者的喜欢和认可,图书的商品转移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7.
小议“眼力”牛素琴“眼力”,可以说是一种鉴识力,一种识别是非好坏,赏鉴价值及其艺术水准的能力。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眼力”,否则优劣难辨,高下不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力”是一种专业素质的体现。有的人能一目了然,有的人却百看不解;有的人能洞察秋毫,一...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它是由书的思想内容和书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它兼有商品和精神产品的特性,具有鲜明的“双重性”的特点。正确地认识图书的“双重性”,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出版社的性质.处理好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一应当承认图书是商品,因为图书一经出版,进入流通领域,就具备了商品的一切属性。图书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方面,图书中凝结着著作者、编者、印刷工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宣传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宣传跟其他商品的广告宣传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鲜明的特点.因为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文化品格”,和消费者一般也就是图书的购买者(大致也是读者)的“文化品格”有某种呼应关系,加之书籍作为著者个人独特的精神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复制和没有同类产品的,所以,图书的宣传往往较之诸如电视机、电冰箱、手表、自行车和化妆品之类商品的广告更让人少有防备.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版社之间除了在图书的选题策划上频出高招,也越来越注重图书的广告宣传.因为图书广告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版社出版、出售的图书是商品,这已为多数人认同。但不时仍有不同意见。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讨论。持不同意见的同志,用意是好的。他们害怕如果承认了图书的商品属性,会亵渎图书的神圣和纯洁,走到唯利是图的邪路上去。其实,走不走邪路,不决定于承认或不承认图书的商品属性。同样经营商品的人,有遵纪守法的,也有违法乱纪的。硬说图书不是商品,不符合实际,无助于改进出版发行工作。非要和商品划清界线,大概是传统的轻商思想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