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用来反映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信息社会,其含义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与建设则始于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2.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方兴未艾的多媒体数字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报业在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步伐加快加大,传统报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已经并不断与各类新传播介质、新传播终端实现对接、融合,并产生出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赵志坚 《青年记者》2007,(20):39-40
文学期刊的困境扫描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刊物并不罕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文学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纪实、生活、时尚和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面对困境,文学期刊作出了三种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1982年Magnus Pyke科学政策基金学术年会上,Eugene Garfield说,“明显地,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科学研究的超级大国。“在SCll973年的引文统计中,印度学者单独发表的论文占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在研究论文发表量方面稳居第八位,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主流科学论文量的5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毫无疑义的领导者。此后.中国决心赶超印度。印度现在在论文数量上排在15位,并面临继续下滑的危险。实际上,中国、巴西和韩国的研究产出增长非常快.尽管他们原来都只是小字辈(见表1)。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7.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8.
宏大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房伟在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通过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现象和典型文本的研究,从再启蒙叙事和民族国家叙事两个维度,论述启蒙与革命、与世俗化之复杂纠缠以及史诗型长篇小说的时空塑形,揭示了宏大叙事在20世纪90年代暧昧整合与艰难再生的状态。这一论述对理解文学史和思想史脉络中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9000多种期刊中,文学类有近900种,约占10%.文学期刊在20世纪80年代曾非常辉煌,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所拥戴和喜爱.  相似文献   

10.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裤子被时尚界接受,女装中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唐金权 《兰台世界》2016,(20):133-136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中苏边界冲突开始增多。在处理中苏边界冲突问题上,中国采取了阻止边民外逃、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自卫反击战、举行边界谈判等多种措施,维护了边境的稳定局势。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06,(2):23-23,26,27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万吨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舰“皇后鱼号”发射数枚鱼雷击中。3分钟后,“阿波丸”号迅速沉没。  相似文献   

14.
档案利用理论是档案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随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而建立,随档案学的不断成熟而日趋完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西方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成熟与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70年代末至今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阶段。通过中西方档案理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档案利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的中文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剩下38家。日发行量1989年底为180多万份,以当时580 万人口计算,平均3.2人一份报纸。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至60年代是中国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档案学科体系和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和确立时期。本文利用相关档案,从档案学国际学术交流的角度再现了这一时期新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李哲  宫承波 《新闻界》2006,(5):33-35
1990年代,在美国掀起的公共新闻运动当中,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的一场争论被学界重新提起并引起关注。公共新闻的理论阐释者罗森(Jay Rosen)、凯利(James W.Carey)等对李、杜争论中的话语、观点都多有征引,而杜威在这场争论中的主要观点更是成为公共新闻运动的理论渊源。本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2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至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五四”前后,比较的观念与方法由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介绍进来,并初步展开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与影响研究。但这一学科在中国进入现代转型和中西文化遭遇冲突时期而迫切需要比较的形式下,并未得到正常发展,反而阻力重重。经过一段低潮之后,70年代末又开始复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雷颐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14-114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新知”有着如饥似渴的追求,罗素、杜威等都曾应邀到华演讲。对爱因斯坦,中国知识界自然也是无比钦佩,蔡元培等人曾力促其访华,但终因中国国内局面混乱而未能实现,他仅在1922年末从欧洲乘轮船访问日本时往返路过上海停留了两三天。他绝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自己竟会成为中国政治斗争的一个“题材”。  相似文献   

20.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0):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