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书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千百年演变、流布。无数的精品随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幻而承传至今 ,分藏于各地的博物馆中 ,博物馆便成为保护与展示这一民族艺术的处所。然而 ,在博物馆 ,特别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博物馆 ,搜集与利用书画藏品的情况 ,并不令人乐观。笔者在如下文字中 ,对博物馆书画藏品的征集、利用 ,谈些浅识。  一、书画藏品的征集谈及征集书画 ,笔者舍远就近 ,以所工作的贵州省博物馆为例 ,虽然有其特殊性 ,但也许在其他博物馆中仍可见到类似的状况。贵州地处西南一隅 ,经济、文化较沿海地区而显落后…  相似文献   

2.
高冷抑或小众,是如今书画展览惯有的代名间,这也成为博物馆行业与观众视角下对诸类展览讨论和研究的话题。书画类展览涉及到年代、历史、人物、风格等多重关系,文化覆盖范围广但受众群体小,冷门现象下驱动观众前往的动力多是个人兴趣而非设计师或策展人在展览中做出的点睛之笔。注重单向性传递信息而忽略真正的诉求,于是博物馆在其展览上所做的功课往往与观众最终反响形成反差。本文围绕博物馆中书画展览"冷门"现象展开,通过分析博物馆与公众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一定的阐释,综合近几年书画展览的发展模式与弊端做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书画类文物真实全面的记录着历史信息,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博物馆文物收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书画类文物自身耐受性较差,在实际收藏及展出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其损坏,书画类文物的修复工作也是博物馆工作中被高度重视的部分。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对院藏文物《清何桂清行书七言联》修复工作为例,分析其病害原因,简单介绍博物馆书画类文物的修复过程,分析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修复后的收藏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名画博物馆     
名画博物馆林涵人类发展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繁多,艺术作品浩若烟海,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些名作几经聚散,或毁于战乱,或不知去向,我们只能从现存的作品中来体会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成就,而这些作品散布在各地的艺术博物馆和私人保险箱中,能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09,(3):89-89
2007年9月25日,由山西博物院和晋祠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霜红之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画大展”在山西博物院书画展厅开展。此次书画大展是为纪念山西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周年向社会推出的文化盛宴,共展出傅山作品一百余件,包括从故宫博物院等9家博物馆借展傅山书画精品30余件,  相似文献   

6.
刘国钧不仅是一位民族实业家,也是一位书画收藏家。20世纪40年代初,刘国钧开始涉足书画收藏,在实践和交流中不断学习,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集三十余年书画收藏之大成。在地方博物馆兴建过程中,刘国钧的书画捐赠成了这些博物馆最初藏品的一大来源,体现了一位爱国实业家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正>博物馆文物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为了使国家对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掌控,将它们永久地妥善保存下去,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对藏品进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准确评估,划分文物的等级,对它们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馆藏一级文物藏品,要上报国家文物局。对库房保管条件较差的博物馆,要改善存放条件,确保一级藏品保管环境的适宜和安全,这是对  相似文献   

8.
在博物馆的各类藏品中,书画最为娇嫩,大多是纸质或纤维质的物品,不象金石和陶瓷那样质地坚固。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温湿度的变化很敏感,光线、尘埃、虫害、有害气体等,都会造成明显的损害作用。因此,书画库的建筑与设备非同一般,有着很高的要求。库房建筑的好坏,设备是否适用,温湿度的适宜与否都直接影响着藏品的安全和寿命,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除国家、省两级外,一般市县级博物馆的书画库房多数条件较差,难以做好保管工作。有些馆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9.
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历史和文化都是其最宝贵和不可复制的财富。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沉淀和展示历史的平台。走进博物馆,也就是走进过去历史的场景,这也是我们重新记忆和发现历史的开始。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那一个个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文物,更在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为现在的我们所提供的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承担着对于国家近现代以来视觉文化成果的研究梳理、收藏展示、公共教育的重要职责,对于国家文化积累和引导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使人民群众共享美术发展成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美术馆收藏的各类美术作品,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财富,也是美术馆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美术馆事业处于起步阶段,藏品资源不足和管理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特别是由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参普单位调查数据,对美术馆藏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普查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设博物馆和谐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演进,都依靠文化的推动。我国的博物馆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可以理解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者的综合,前者指的是博物馆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后者指的是规范博物馆行为并赋予其意义的原则及态度。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积极推进博物馆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博物馆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关联、博物馆与广大受众的互动、博物馆不同职能相互间的协调,寻求博物馆文化所涉及的各种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共存、平衡、融合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位与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很有必要。博物馆拥有的厚重历史文化,不仅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社会文明秩序确立的需要,充当"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手;在免费开放中努力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作用,是确立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取向的基本途径与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自然博物馆是社区重要的文化机构,博物馆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反映社区文化环境的优劣,文明程度的高低。博物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保存社区自然文化遗产、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塑造社区文化形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一项重要文化资源,对西北地区民族民俗博物馆发展轨迹进行摸索,无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一要探讨西北地区民族民俗博物馆问题,首先要把它放到西北整个博物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黄新强 《大观周刊》2012,(14):60-60,53
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传统优秀文化的非营利组织,在文化的传播及推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县级博物馆来说,他们出于经费、藏品,动作的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瓶颈,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代.县级博物馆有着许多的不足和欠缺,为了繁荣文化事业,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本文在对县级博物馆进行了整体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在文化生活中已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博物馆不仅成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也通过积极引入经济学思维拓展资金来源,进而实现博物馆良性运营。2015年3月20日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与文化产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当今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学和文化分析双重框架内对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行为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天津博物馆是2004年落成并开放的。天津博物馆是天津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是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万件,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千件,其中天津地方文物、近现代文物、文献、历代书画、瓷器、玉器、殷墟甲骨等最具特色。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馆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走向完善。其中,各级博物馆在体系中彰显出越发重要的地位,而基层博物馆则是博物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会对本地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者,城市将厚重的文化积淀成无形的内涵,博物馆又通过有形的遗存传递具有城市内涵的博物馆表达。伴随博物馆公共性的加强,博物馆通过展览在城市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品牌化推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常州博物馆在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以"中国龙文化特展"为媒介,通过对展品价值的多元化解读、对城市历史的延续性阐释、对城市内涵的多角度赋值,对文化品牌的认可度考量,为打响龙城常州城市文化品牌贡献了助推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