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政务已经成为传统电子政务的重要补充。在总结国内外移动政务成功案例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移动政务的实现过程与社会需求,归纳移动政务的4种服务模式,包括手机短信、移动互联网、无线电广播和移动办公服务模式,并对其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移动政务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信是电子政务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极速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政府探究如何结合互联网移动终端发展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的重要尝试。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再是空想,各种政务新媒体助力政府开展日常事务,移动政务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借力于移动政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各国政府的愿景,政务微信就这样以自身的点对点信息传播可达性优势及互动优势,火速在全国各地兴起并且不断壮大发展,它正在为政府展现沟通、便民、施政价值,实实在在地将"微服务"提升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推广、普及与蓬勃发展,电子形式的政务文件数量越来越庞大,政务电子文件是电子政务活动的主要工具和真实记录.实现对政务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加强对政务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与各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同时也给电子政务服务带来新变化,推动政务服务模式优化升级。本文立足于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服务模式转变因素的基础上,从数据开放、高效政务、权力公开、移动政务四个方面论述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政务服务",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三个视角阐明支撑电子政务服务的纵深发展策略,以期构建开放、便民、廉洁、智慧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移动政务及其相关因素、应用分类,并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对世界各地较为成功的移动政务项目进行简要的统计和分析,进而概述了国内外移动政务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于SMS技术的移动政务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可  张宁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3):135-139
移动政务的公众接受度直接影响着移动政务建设的成效性和公众对移动政务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因此研究移动政务公众接受度影响因素对提高移动政务公众接受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移动政务接受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探讨影响因素和公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假设并验证移动政务公众接受度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对提高移动政务公众接受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移动政务的价值来源:新技术的应用与服务理念创新,并基于价值链理论构建一个移动政务价值分析的概念模型,将移动政务的增值活动划分为技术价值和用户价值,进而从时间、空间、环境三个维度论述移动政务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技术价值),从质量要求和内容适用性两个方面阐释移动政务对公共服务供给效力的改善(用户价值),最后为进一步提高移动政务的创值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务服务O2O,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政务生态,有助于拓宽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渠道,有利于简化民众办事流程,有利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运用,政务服务将呈现政府各部门联动与信息共享、政务服务一站式无缝衔接、移动政务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移动政务服务的采纳是移动政务成败的关键。以TAM和IDT为基础,结合移动政务特点,构建移动政务公众采纳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感知信任、感知成本、感知易用性、相对优势、相容性、自我效能、主观范式是影响公众采纳意向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提升移动政务公众采纳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务服务标准是针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和程序所制定的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直接有利于政府网上事务处理,落实电子政务的优势;长期来看,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设计的突破口,有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长期发展;而从根本上来说,通过制定和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可以将服务政府的理念与电子政务的方式链接起来,有利于逐步实现服务政府。  相似文献   

11.
当今移动网络生态下,如何开创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是学界与业界都应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主流化、规范化、品牌化,向"信息十服务"深耕,亲民化、可视化等特点,基于对协同机制、沟通元理论及多语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面向渠道、内容与语态的政务新媒体创新传播的路径策略,包括协同策略下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再造、基于不同传播内容设计基于该沟通元的传播内容表现形式、基于不同语用环境对政务语态进行变革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政务网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政务网络一般分为内网与外网,内网除了信息交互外.还承载着很多政务工作,而外网则连入互联网.其作用为公示政府信息.接受民众反馈、提供政府在线服务和宣传自身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区块链技术已拓展延伸到金融管理、物联网、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并深入研究这一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应用,这些应用研究能帮助政府更加高效快捷地处理电子政务,并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优化事务办理流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外爱沙尼亚"E-Residency"项目和国内"海淀政务"云平台项目,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应用范围、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在以满足公众政务需求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完善对不同业务的协同治理以及推进信任体系化建设等策略,切实保证电子政务服务的方便快捷、透明规范、可靠可信.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建设是当前实现 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 向服务管理型政府转变 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电子政务建设高潮中,重建设、轻管理,重电子、轻政务,重投入、轻核算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困扰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电子政务建设的浮夸之风开始蔓延,如不及时纠正,将对电子政务建设乃至政府职能转变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电子无病 政务有恙信息化建设,特别政务信息化建设,几年来,如火如茶,轰轰烈烈,各行各业都在搞政务信息化。2004 年甚至称为是“政务信息化年”。进口设备越来越多,造价越来越高,带宽越来越宽,投入越来越大,摊子越铺越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标志性现象.然而,政务微博热并未带来政务实践的实质性变革.政府部门在政务微博创建过程中仍然存在对政务微博使用目的模糊,对政务微博功能认识不足等明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文辉 《信息系统工程》2013,(3):121-122,160
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政府和职能部门处理政务事物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在大幅度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政府办公成本,优化了政务信息资源,使公共信息资源进一步公开透明。而政务信息化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异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业务流程复杂多样和数据环境不统一等原因,使得电子政务在推广中遇到各种困难。综上,建设完备、适用性强的标准化的电子政务系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联系实际问题,对标准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将电子政务门户建立于移动互联网络之上,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本地化和移动化属性,将人类的智慧与机器的自动化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大规模人机协同,从而解决语义数据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协同政务的发展趋势是基于语义技术面向知识共享的协同政务,并对协同政务、知识协同及面向知识共享的协同政务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协同政务从信息共享向知识共享发展的必然性,指出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的本质是基于共同语义体系的知识协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务数据集中管理需求的日益增加,传统政务数据中心正普遍面临能耗效率、快速响应、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虚拟化技术提供的封装和隔离特性,有利于部署高效、灵活、安全的政务数据中心。本文以某省政府电子政务中心所属数据中心虚拟化建设为研究案例,完整地阐述了政务数据中心虚拟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实现和应用。特别对数据中心虚拟化平台搭建后,如何优化利用虚拟机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直播技术的发展,很多政府部门选择网络直播平台来传播政务信息。直播平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使政府干部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具信任感。从而扩大了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开辟了政务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政务与直播领域的结合,一方面建立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塑造了良好形象。本文以期探索政府如何利用移动政务直播,更好地塑造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