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气连枝,共生互赏,文化习俗相似,艺术呈现形式相通,文化心理相合。但从现实层面看,其协同发展存在联合申报的非遗项目数量少、非遗资源共享系统不完善、保护模式相对独立的问题,并且湾区内也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非遗系统化管理制度缺失、协同保护理念欠缺、小众非遗协同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工作需统筹规划,考虑非遗资源的互补性,减少保护阻力。政府应在税收政策、资金投入、人才智库建设、搭建非遗联合展示平台等方面统筹发展,并加强湾区非遗协同保护专门性法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也需在市场、资源、信息、人才等方面进行业态化整合,同时对接新媒体,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协同保护,既呼应大湾区一体化国家战略,也是深化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加强国家文化认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战略定位是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并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文化虽同源共生,但由于历史原因,仍存在差异;在特殊时期,这种差异甚至会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寻求文化认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须首先加强法规制度和组织体制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知识产权法规、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组织体制建设包括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行政体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粤剧非遗信息资源研究的概况,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收藏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收藏区域分布、文献类型、获取途径、管理模式、载体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采取从顶层设计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创新资源呈现的技术手段、建立民间征集与出版的激励机制、加强版权保护等策略来促进大湾区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困境、文化多样性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属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实践经验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使用此项制度的可行性,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构想,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立法保护和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6.
都蓝 《图书馆学研究》2022,(1):87-92,76
经典阅读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视角,以共建人文湾区为目的 ,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大湾区图书馆加强区域文化协作、共同推进大湾区全民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调查发现,大湾区图书馆经...  相似文献   

7.
阮健仪  刘巍 《新闻知识》2023,(10):27-36+94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研究者对它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硬实力领域,而是拓宽到形象建设等软实力领域。良好的文化形象,有助于推动大湾区的良性发展,吸引人才。本研究关注大湾区文化形象在宣传片中的塑造与传播策略,以大湾区宣传片《南风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网友评论,总结出宣传片成功的原因,期望将来更好地讲好“湾区故事”,塑造湾区形象,向世界宣传大湾区。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察自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近年来相关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步入法制化阶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绝、濒危现状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漳州市文化底蕴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当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加强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在保护实践中既要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又要兼顾创新,做好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面对这一国家级的战略定位和部署,诸多媒体或前瞻或适时地进行了布局,全面关注大湾区、报道大湾区。5月1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在广州举行,三地媒体共同吹响声势浩大的大湾区新闻报道"号角"。在媒体融合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的实际背景下,全国媒体尤其是大湾区区域内相关主流媒体,如何从舆论立场,服务并积极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发展,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此为切入口,浅析相关机遇与现实性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寻求知识产权多层次的保护模式,完善调查建档制度等行政法保护,扩大刑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建立起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海、浙江东部和江苏中南地区形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上,古往今来互补互助、共同发展,其联动协作对于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长三角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越了行政建制的藩篱,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因此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再是地方上的称雄争霸,也非碎片式、割裂式的保护,而是强调各地区的互补联动、合作发展。故建议成立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区协调组织,建设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重新焕发生机,这对当代中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发展也是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指出,联席会议由文化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文化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共9个部门,其中并不包括国家档案局;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本身就具有档案的属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这些属性则恰恰能对其实行档案化保护.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一、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 2004年4月,苏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地区,这标志着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为苏州科学地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传播先进文化职责的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明确图书馆的保护职能,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监督管理,科学、客观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为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动态性决定了人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人"角度出发,通过对"所有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分析,引起大家对"所有人"的重视以及尽可能地唤醒"所有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