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傣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字,据傣族文献记载,傣历669年(公元1277年),“佛爷”督英达第一次用文字把佛经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因此这种经书也叫贝叶经)。按照这一记述,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1953年,西双版纳自治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决定改革原有的傣文。1954年,有关部门提出了西双版纳傣文改进方案。1955年,中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傣族聚居地区的贝叶经被形象地称为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为保护、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贝叶经整理出版工程 ,并将陆续出版多达百集的《中国贝叶经全集》。贝叶经是指记录在贝叶上的佛教典籍 ,内容十分复杂 ,被看做是傣族文化的“万有文库”。傣族贝叶经传说共有 8万多部 ,目前西双版纳已收集到 30 0 0多部。为了整理和出版这些贝叶经 ,有关方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计划投资 6 0 0万元。《中国贝叶经全集》包括贝叶经文原件扫描、国际音标、新傣文、老傣文、汉语翻译…  相似文献   

3.
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抢救是傣族记忆与传承的重要方式.此文论述了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分析其保护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建议.依托云南省"十二五"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规划,采用原件收集、载体修复与发掘利用等方式抢救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对构建傣族社会记忆、传承傣族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贝叶经是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宗教、文化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由于制成材料、保存环境等原因,如今贝叶经正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对贝叶经进行数字化、构建贝叶经数据库对于保护与传承贝叶经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贝叶经的特点,借鉴国外有关贝叶经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我国贝叶经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内容,如资源选择、信息采集、数据加工和提供检索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突出了该数据库的三维立体呈现和提供全文检索与多种语言检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怡  田佳 《云南档案》2005,(3):35-36
<正>“傣”,意思为“自由”或“人”。按分布地区有“傣那”、“傣雅”、“傣绷”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地。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西双版纳和金平三种方言,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进,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献方面有千年的傣文文献,包括“贝叶经”和著名的傣历;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峨并与桑洛》等。艺术方面有优秀民间歌手“赞哈”动人的演唱;有优美的孔雀舞;动听的象脚鼓和铭锣;欢乐的泼水节等。  相似文献   

6.
二、傣文、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的研究价值 傣族、纳西族、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字的少数民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傣文、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是傣族、纳西族、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文艺和现实研究价值,并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籍贝叶经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文化价值,属于珍贵文化遗产。梳理国外贝叶经本体保护和数字化抢救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贝叶经本体保护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贝叶经制成材料、装帧制作工艺、病害及修复、保存与管理等;贝叶经数字化抢救研究主要聚焦于图像处理、文字识别、文本提取和数字化平台构建等方面。其主要研究特点有:研究开始时间早、范围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研究贝叶经保护问题,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与修复研究,注重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贝叶经信息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贝叶经是佛教经典的一种重要载体形式,是傣族贝叶经档案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傣族贝叶经档案的发掘问题,期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档案界对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2,(7):9-9
以傣家经典贝叶经记载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使用傣、汉两种文字讲述的儿童故事绘本——“赞巴蝶傣语乐园”系列丛书近日出版发行。作为国内首套傣汉双语儿童课外读物.丛书填补了傣汉双语教育参考读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兰台小灵通     
<正>7月2日,省档案局召开2015年拟征购傣族档案价值鉴定会。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会副会长何少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依旺等5位专家鉴定组,对拟征购的傣族档案和傣族老照片进行价值鉴定。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元江、新平、双江、耿马、孟连、景谷等县档案局档案  相似文献   

11.
陈子丹 《档案学通讯》2004,(2):92-94,83
傣族贝叶档案是指用傣族文字刻录在贝叶上 ,在中国云南 ,主要是西双版纳地区制作保存并使用的贝叶经。本文拟对傣族贝叶档案的产生和发现、内容和形式、价值和作用、开发和利用诸问题作一简略论述 ,以期引起档案界对这一珍贵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贝叶经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数据库、VR、GIS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为贝叶经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通过元数据能够形成对数字贝叶经生成、捕获、处置、保管的全流程监管,元数据元素集设计是贝叶经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基于本体理论和方法,以本体概念模型为框架,提炼贝叶经的核心元素以及各子元素,分析元素关联,构建起贝叶经元数据核心元素集,目的 在于为贝叶经的描述提供统一标准,为不同机构贝叶经的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权和个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活动、问题的历史记录.傣文历史档案、纳西族东巴文档案、彝文档案的内容宏富,载体多样.本文旨在对这三个民族历史上形成的档案史料作一简要概述,同时揭示其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及遗存至今的珍贵的民族档案.  相似文献   

14.
<正>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54年),至明代九华山便居中国四大佛山之列。随着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兴盛,九华山积累、收藏了佛教经等佛档案120000余卷(册、块、枚),其中年代最早的档案是贝叶经(经称千年贝叶经)。这些珍贵的佛教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记录和反映了九华山的历史、佛教的兴衰,是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吴泽 《云南档案》2005,(5):46-46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前夕,中央、省、市各新闻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档案馆保存的实物档案,成为记者采访报道的重点。用白棉纸(构皮纸)书写的傣文耿马、孟定土司史(利肯勐)、土司礼仪、税赋底簿等数百年前的档案,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傣文报》,创刊于1957年3月4日,是一张周两刊的傣文四开小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个以傣族为主体,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等十几种民族杂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这里有绚丽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精巧玲珑、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有美丽多姿的亚热带的迷人风光,被人们誉为孔雀的故乡。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把用自己文字印刷的西双版纳傣文报称为“孔雀之窗”。西双版纳傣文报的读者主要是广大傣族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他们大多数不识汉字,不懂汉语。过去的西双版纳傣文报,全靠翻译西双版纳汉文报和其他报纸。一条一千字的汉文稿,翻成傣文就二三千字了;另外,语法不同,写法不一样,念起来很别扭,大家不爱看。要把傣文报办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使读者爱看,就要有一大批傣族通讯员,直接用傣文写稿。几年来,他们在全州培养和发展了100多名傣族通  相似文献   

17.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指群众文化艺术单位在从事社会文化艺术工作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经过一定的整理、分类、编目和立卷工作,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艺术档案,它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记录。加深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归档范围分类、整理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文  相似文献   

18.
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是指自项目立项开始,直至竣工验收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利用价值的,经过规范整理、归档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科技文件材料的真实记录,具有专业性强、数量大、时间跨度长、涉及单位多、类型多等特点。分类,是有效管理现行文件的基本环节。因此,如何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进行准确有效的分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稿》)中的档案分类办法,谈谈对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水文行业档案因水文档案的连续性、站点离散性等特点,给水文档案的分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对水文行业档案的系统研究和分析,确定水文档案的分类大纲和分类方法,从而对水文行业档案实行有效地管理,使水文档案为防汛减灾、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20.
首先阐述了民办高校档案实体分类的意义,然后对民办高校档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应执行高等学校档案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档案实体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